第340章沿海边境遇袭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俩人客套了几句,坐下后先聊了些朝堂上的事。


    等聊得差不多了,乔颂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郑重其事的道。


    “陈大人,白大人,其实今天请二位来,是有件事想与二位相商。”


    终于说到重点了!


    陈安和白书交换了个眼神,故意笑道。


    “没事,你尽管说。”


    乔颂松了口气。


    “在下想请二位帮忙在应天府办所新学。”


    “二位有所不知,现在京城里好多孩子都没书读,在下认为这不利于大明的发展,所以……”


    虽说知道乔颂有远见,但陈安还是愣了一下。


    “你想在应天府创书院?”


    他还真没见过几个人能提出这么有格局的建议。


    “没错!”


    乔颂笃定的道。


    “若大明想传个百八十年,得有人才撑着才行啊,现在虽说有陈大人这样的能人,可太少了!”


    他对着陈安和白书,语气比刚才严肃了几分。


    “今天说这些,是想请二位听听我的计划,要是你们觉得不行,就当我没说。”


    陈安当场点头。


    乔颂能提这计划,说明是真为大明着想,没什么可反驳的。


    “你这想法确实不错。”


    他追问道。


    “你可有具体的计划?”


    白书也特别赞成。


    当初要不是手头事太多,他也想创书院,可惜实在分身乏术,创书院简直难如登天。


    “我是有些计划,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乔颂拿出份文书,上面写满了他的构思。


    他把文书递给二人,眼神坚定的道。


    “大明想长久,就得在京城创书院,培养更多的能人。”


    有这觉悟,乔颂确实不简单。


    可培养人才哪是件容易事?


    陈安打心眼儿里佩服,尤其看完文书,更是乐开了花。


    “不愧是我看中的人,确实有本事!”


    对于创书院这事儿,陈安和白书举双手赞成,当场表示全力支持。


    陈安举着酒杯,笑得恳切。


    “办新学这事儿可不小,我一定鼎力支持!”


    乔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本以为陈安会处处刁难,没成想竟如此爽快,他神色激动的道。


    “陈大人放心,我往后必为百姓踏踏实实做事,绝不辜负这份信任!”


    打这天起,乔颂就算正式加入了陈安的小团体。


    消息传到朝堂,立马炸开了锅。


    有人说乔颂准是要被陈安委以重任,也有人暗戳戳犯嘀咕。


    万一陈安权力太大,自家利益怕是要受损!


    可陈安和白书压根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只要认定是对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在两人的力挺下,新学很快就办起来了。


    招生那天,乔颂望着热闹的场面,眼圈都红了。


    “若不是陈大人和张大人撑腰,哪有我的今天!往后但凡用得上我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安笑着摆手。


    “你能一直保持这份心,比啥都强。”


    大伙儿都以为这新学能成大明的人才摇篮,可谁也没料到,刚开学几天就出了岔子。


    这天上午,朱元璋捏着百里加急的密信,火急火燎把陈安叫到了朝堂。


    “坏了!你自己瞧!”


    陈安狐疑地展开信纸,看清内容后,一下子愣住了。


    “怎么会这样?”


    信上说,大明沿海边境遭受到袭击,对方来得毫无征兆,在边境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才三天功夫,就连陷两座城池!


    朱元璋又气又怒。


    “咱大明如今兵强马壮,谁敢这时候捋虎须!”


    这股敌人来的实在太突然了,陈安也懵了。


    沉思半晌,他沉声道。


    “虽然不知道他们的目的,但是挑衅大明的威严,决不能放过!”


    白书往前一步,抱拳请命。


    “圣上,边疆危急,臣请命前往边境!”


    陈安却摇头。


    “这事没弄明白前,不能莽撞,咱们连对方底细都不清楚,贸然行动怕是要吃大亏。”


    朱元璋这才冷静些,皱着眉说。


    “前线传话说,那伙人还在边境耀武扬威,急需要人去支援!”


    “况且前线将领前几日重伤,现在只能勉强撑着。”


    陈安心里门儿清,当即表态。


    “圣上若用得着,我等必为大明肝脑涂地!”


    旁边两人也跟着附和。


    “我等必为大明肝脑涂地!”


    最终朱元璋拍板,派陈安、白书和乔颂三人奔赴边境。


    临行前,朱元璋叹着气嘱咐。


    “大明有你们,是福气,切记保重,别让宵小之辈伤了性命!”


    陈安朗声道。


    “我等誓死守卫边境,绝不让贼人越雷池一步!”


    快马加鞭赶了几日,三人终于到了边境,一见面就瞧见守城将军瘫在榻上,连站都站不稳。


    陈安攥紧拳头。


    “将军放心,我们定把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赶出去!”


    等稳住阵脚,陈安叫来前线士兵问话。


    “你们可知敌军来路?”


    大伙儿都耷拉着脑袋。


    “陈大人,我们实在摸不清他们的底细,更不明白他们咋这么能打。”


    陈安正犯愁呢,敌人的第一波攻势就来了。


    这可是头回正面交锋,陈安半点不敢松懈。


    “首次对决,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得弄清楚他们到底啥来头!”


    “冲啊!”


    话音刚落,对方将领已带头冲锋。


    陈安撸起袖子就要上,却被白书和乔颂死死拦住。


    “大人!不可!”


    “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咋跟圣上交代啊!”


    陈安气不打一处来。


    “都啥时候了还管这个!今儿要是把他们打不退,咱们全得玩完!”


    说罢,他亲自带着铁骑冲了上去。


    可一场仗打下来,所有人都蔫了。


    原以为对面是群只会蛮干的散兵,没成想竟是支训练有素的精锐!


    乔颂瞅着陈安,沉声道。


    “大人,您也看出来了吧?这伙人可不是以前那些边境小打小闹的队伍,战斗力压根不在一个层级。”


    陈安点头。


    “没错,难怪咱们的铁骑会吃这么大亏,但咱绝不能认怂,身后就是大明百姓,咱输了,他们就彻底没指望了!”


    接下来的日子,陈安次次带头冲锋,可敌人的套路实在太多。


    伏击、突袭、夜袭……花样不断翻新,把明军搅得晕头转向的。


    这可是明军前所未有的狼狈,大伙儿只能赶紧向京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