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咱老朱家的儿子会背叛大明?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朱元璋立马叫陈安来商量。


    “鞑靼也想交好,派了使者来,你怎么看?”


    陈安知道,鞑靼日后会是大明的大麻烦,要是能提前搞好关系,倒是件好事。


    “圣上要是想接纳他们,臣愿意去协助。”


    不就是个鞑靼吗?


    比吐蕃好对付多了。


    朱元璋大喜。


    “好小子,你可比咱另外几个儿子有魄力多了!”


    陈安正式成了这件事的负责人。


    与此同时,巴图尔已经快到京城了,一路风餐露宿,下属有人抱怨。


    “咱们早递了信,怎么没人来接?”


    巴图尔倒是淡定的很。


    “大明是天朝上国,傲气点正常。”


    他瞪了下属一眼。


    “见到大明的人,都给我客气点,不许耍脾气。”


    下属们只能憋屈地点头。


    到了京城,他们先住驿站,递了呈辞,就等朱元璋召见。


    过了一天,陈安带着人来接见,两人相谈甚欢,聊了一下午。


    第二天上朝,巴图尔还夸陈安。


    “陈亲王真有大国风范,昨天跟我聊了不少我们没有的技艺,太厉害了。”


    其实陈安也就跟他说了说茶道、酒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


    可当天晚上,吏部侍郎杨廷偷偷跑到朱元璋面前,噗通跪下,脸色惨白的道。


    “圣上,微臣要告发单璧王,他和鞑靼使者巴图尔私下勾结,想泄露朝廷机密!”


    朱元璋的眼神瞬间像刀子一样射了过去。


    竟有人敢往陈安身上泼脏水,胆子也太肥了!


    杨廷见朱元璋盯着自己,赶紧皱着眉表忠心。


    “属下也知道不该污蔑亲王,但眼睁睁看着他泄露机密,属下实在做不到啊!”


    “放肆!”


    朱元璋猛地拍桌怒斥。


    “陈安对朝廷忠心耿耿,你却在背后嚼舌根,谁才是真勾结,一目了然!”


    陈安的忠心,满朝文武有目共睹。


    当初若不是他,朝廷威望不知要跌多少回。


    他帮百姓谋福利、改进武器,哪样不是为了大明?


    这样的人若是间谍,天下就没真心为大明好的人了。


    更何况,咱老朱家的儿子会背叛大明?


    朱元璋越想越气。


    “将他给咱拖下去!”


    杨廷还想辩解,朱元璋早挥了挥手。


    几个侍卫眼疾手快,架起他就往外拖。


    人一走,朱元璋却陷入了沉思。


    他信陈安,但架不住总有人想搞破坏。


    特别是上次吐蕃使者的事后,他对外国使臣总多了层防备。


    为了确认鞑靼是不是真心交好,朱元璋叫来了陈安。


    “咱给你个任务。”


    见朱元璋一脸严肃,陈安知道事关重大。


    “圣上请吩咐。”


    不用猜也知道,准是和巴图尔有关。


    上次和巴图尔聊天,陈安觉得他爽朗直白,跟之前那些歪心思多的使臣不一样,有啥说啥,不绕弯子,也没故意刁难。


    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第一印象确实不错。


    “你去查查巴图尔,把他们在客栈的一举一动都记下来。”


    这明摆着是试探对方忠心。


    陈安心里清楚,这事急不来,得神不知鬼不觉地查。


    回去后,他琢磨了半天,将最机灵的下属叫到了书房。


    “有了吐蕃的前车之鉴,咱们对鞑靼使臣得万分小心,你去客栈当几天店伙计,把巴图尔的来往应酬全记下来。”


    下属领命而去。


    三天后,下属回来汇报。


    “回大人,巴图尔这几天一直在客栈待着,没跟外人接触,就等着圣上召见呢!”


    换作普通使者,早该抱怨不受重视了。


    可巴图尔进京后,朱元璋就只接见过一次,便再没办过宴会,可他愣是淡定等着,半句怨言没有,实在难得。


    “他身边有可疑人物吗?”


    陈安追问道。


    下属摇头。


    “没发现啥不对劲的,而且他把和大明交好当头等大事,看得比啥都重。”


    “这人看着挺实在,不像有坏心思。”


    下属总结道。


    陈安看着巴图尔的信息,叹了口气。


    “但愿他表里如一吧!”


    巴图尔来大明多久,陈安就派人盯了多久,这些天都没发现任何异常。


    他嘱咐下属。


    “我明天去回禀圣上,你们接着盯,有不对劲的地方立马报上来,千万别马虎。”


    翌日,陈安对朱元璋道。


    “圣上,查了些日子,没发现巴图尔有不轨的行为。”


    朱元璋皱着眉道。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但愿他们是真心的,就怕心里藏着别的算盘。”


    他话锋一转。


    “对了,前几天有人参了你一本,你知道不?”


    陈安一愣。


    “参我?我做错啥了?”


    朱元璋也很是无奈。


    “咱也不清楚,估计是误会,你去问问吧。”


    陈安和杨廷往日无冤无仇,咋会这时候参他?


    为了弄清情况,他直接去了杨廷家。


    “听说大人怀疑我和巴图尔通敌,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他把这些天的事一五一十说了。


    “敌国细作多,我们不得不防,所以才跟他走得近些,特别巴图尔是鞑靼使臣,万一有二心,麻烦就大了。”


    杨廷这才恍然大悟。


    “是这样啊……”


    他听完,赶紧行礼道歉。


    “是我误会了,还望王爷别计较,事关重大,我们不得不小心啊!”


    两人都是为了朝廷,说开了就没事了。


    误会解开后,杨廷便没再提这事。


    陈安和巴图尔反倒来往更密了。


    为了了解鞑靼风俗,陈安天天往客栈跑,每次都带一堆礼物。


    巴图尔笑得合不拢嘴。


    礼物多,说明对方重视。


    大明是天朝上国,能被重视,那是鞑靼的福气。


    他也回赠了不少鞑靼特产。


    这天午后,两人喝酒聊天。


    说到风俗差异,巴图尔笑道。


    “大明和我们那儿习俗差太远,我来这么多天,还没完全习惯呢!”


    陈安立马来了兴致。


    他备了这么多礼物,不就是想了解对方风俗吗?


    “你来了这么久,我还没问过你们的习俗呢,跟我说说呗?”


    巴图尔大笑道。


    “我们的习俗也没啥特别的,就是你们这儿的人热情好客,跟我们那儿倒挺像!”


    陈安真心相待,两人一聊就是几个时辰,把彼此的文化、历史都聊透了。


    回去的路上,陈安跟手下感慨。


    “鞑靼虽说没我们强,倒也是有信仰的民族!”


    手下不以为然。


    “我大明开疆扩土这么多年,啥好地方没有,还怕个小小的鞑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