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将吐蕃使臣忽悠瘸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这小子,当真是深藏不露啊……”


    朱元璋望着场中从容应对的身影,低声赞叹,又朝身旁的马皇后递去一个眼色。


    马皇后回以一抹温婉浅笑,心头暗暗思忖。


    只要有陈安在,便断不会让大明失了体面。


    比试中,陈安不仅展现出了自己对黄酒的透彻研究,还顺势将中原的酒文化习俗娓娓道来。


    一番话说得条理分明、趣味盎然,吐蕃使者与大明官员听得皆是心头一震,看向他的目光里又多了几分敬佩。


    吐蕃使者万没料到,大明竟有这般底蕴深厚的酒桌文化。


    而在场的大明官员们,更对眼前的景象惊诧不已。


    素来瞧着滴酒不沾的陈安,竟对这许多酒文化了如指掌,仿佛浸淫此道多年。


    这一来,不少人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难不成陈安平日里总在家偷偷饮酒,还喝了不少?


    不然怎会对酒道如此精通?


    “佩服!佩服!”


    见陈安侃侃而谈,何锁西丰也不由得收起了先前的轻视,对着陈安双手抱拳,行了个江湖上最郑重的礼节。


    “陈县令果然不同凡响。”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坦诚的歉意。


    “先前我总以为,你们大明人不精于饮酒,更不擅酿酒,今日一见,才知是我见识短浅,多有唐突了。”


    陈安放声大笑,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何锁西丰对酒文化这么感兴趣,就是自以为大明没人懂这些,而自己的出现显然出乎了他的意料,想必他回去之后肯定会气得跳脚。


    “酒品文化与其他文化确有不同,其间门道各有侧重,何况世间诸般文化本就各有渊源,差异甚远……”


    陈安脸上并无半分得意之色,只继续从容介绍起大明特制的酒品。


    要说这酒的制作工艺,虽比不得后世的精巧先进,可眼下酿出的每一滴,都是实打实的真材实料,滋味断然错不了。


    陈安平时也有小酌的习惯,而且他酒量好,虽然不能做到千杯不醉,但是几斤的量还是有的。


    “对了!”


    就在何锁西丰听得正起劲的时候,陈安突然看向他。


    “贵地的藏酒固然香醇浓烈,只是细品之下,总觉少了些层次丰腴的滋味。”


    “要是使者肯信我,按我说的法子试试,酿出的酒保管更添风味,定会更受世人喜爱。”


    说罢,他转头对身旁一名小宫女低声交代了几句。


    那宫女应声而去,不多时脚步匆匆地回来,手里捧着个巴掌大的锦布小包裹。


    这原是陈安先前留在宫中备用的,没承想今日倒派上了用场。


    “这是我闲来琢磨出的东西,唤作曲料液,酿酒时添上些许,能让酒体更显醇厚,香气也愈发绵长。”


    陈安将包裹递过去,目光坦荡。


    何锁西丰盯着那从未见过的物件,眉头微蹙。


    待小宫女将包裹呈到他面前,他伸手接过,脸上满是半信半疑的神色。


    “这东西我闻所未闻,大人当真觉得它管用?”


    陈安却连眼皮都未抬一下,压根没理会他这质疑。


    自己做的东西,心里还能没数?


    至于有没有人说起过,他才不管,他只在乎有没有用。


    “当然管用!”


    陈安笑道。


    “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从酒里提炼出来的,只要把它放到酒里,酿出的酒定能大受欢迎。”


    宴会散去,何锁西丰捧着陈安给的那包曲料液,脸上依旧带着几分将信将疑。


    他身边的随从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眼神里满是茫然。


    这从未见过的物件,真能改变酒的滋味?


    另一边,陈安总算得以脱身,回到自己的房间。


    他反手带上门,长长伸了个懒腰,一身的疲惫仿佛都随着这个动作舒散开来。


    朱雄英早已在屋里,见他进来,立刻凑上前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讨好。


    “师父,您方才给吐蕃使者的究竟是什么宝贝?我跟着皇爷爷见了不少稀罕物,却从没见过那样的东西。”


    陈安抬手,在他额头上轻轻敲了一下,眼底带着几分促狭的笑意,却没应声。


    起初,何锁西丰对陈安赠予的那包曲料液压根瞧不上眼,只当是些哗众取宠的小玩意儿。


    可转念想起陈安当时说那番话时笃定的神情,眼底又忍不住泛起几分探究。


    那人既敢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或许真有几分门道?


    带着这份半信半疑,他回去后特意让人按陈安说的法子做了番考证,又亲自反复品尝比对。


    几番下来,竟真的发现添了曲料液的酒,口感与香气都远超从前,陈安的建议确有其精妙之处。


    指尖摩挲着那包尚未用完的曲料液,何锁西丰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这陈县令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有这么广博的见识,与那些循规蹈矩的大明朝臣截然不同……”


    他暗自思忖。


    若今日席间没有陈安这般人物,仅凭那些束手束脚的官员,恐怕大明这边早已落了下风,哪里还能有这般从容扳回局面的底气?


    越这么想,何锁西丰就越对陈安感兴趣。


    回想第一次见到陈安,只觉得他长得俊朗。


    但在吐蕃人眼里,如此男子一般没什么本事,所以一开始他根本没把陈安放在心上。


    可让他震惊的,是陈安在大殿上毅然决然的打碎了白玉鸳鸯扣,说辞竟还滴水不漏。


    回想白日里的种种情景,何锁西丰仍忍不住咂舌称奇。


    “大明竟有这等深藏不露的人才,照此看来,我们吐蕃怕是再难有出头之日了……”


    一声轻叹里,藏着几分不甘,更多的却是对陈安的由衷佩服。


    往后的日子里,陈安与何锁西丰一行人的往来渐渐热络起来。


    只因双方都对酿酒之道有着浓厚兴致,陈安便特意与何锁西丰多安排了几场品酒会,席间谈的尽是酒曲、工艺、风味的门道,倒生出几分惺惺相惜的意味。


    一来二去,陈安竟成了宫中招待吐蕃使者的不二人选,无论宴席还是闲谈,少了他总觉缺了些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