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嚣张的吐蕃使臣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陈安和朱雄英正连夜赶路,为了避开耳目,他们绕了老远的路。


    晚上歇脚时,朱雄英嘟囔道。


    “出门时还有马夫,眼下就咱俩,也太惨了吧。”


    陈安扔给他一块干粮。


    “惨什么?等这次商改成了,百姓们能记你一辈子好。”


    朱雄英啃着干粮,突然问。


    “应天府那帮老狐狸,你真能让他们服软?他们要是耍赖拖延,咱们也没辙啊。”


    这话倒是在理,比赛结果再清楚,人家不认账也没招。


    可陈安半点不慌。


    “船到桥头自然直,明天进了城就知道了。”


    俩人继续赶路,眼看就快到应天府了,突然有人喊。


    “陈县令!”


    只见一名使者骑着匹骏马飞奔而来,陈安一看,脸色微变。


    那竟是传说中八百里加急才用的汗血宝马,当年杜甫都夸过“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能骑这马的,准是朝廷出了大事。


    “吁!”


    陈安立刻勒住马,朱雄英也赶紧凑过来。


    “你是?”


    不等陈安问完,使者噗通跪下。


    “陈县令,圣上请您立刻前往皇宫相助!”


    看这架势不像假的,陈安皱眉问道。


    “出什么事了?”


    使者脸色发白。


    “昨日吐蕃使者何锁西丰来京,当众给圣上出了难题,满朝文武都没辙,这才让我来找您。”


    吐蕃?


    那不就是个边陲小国吗?


    陈安记得这政权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出了几个厉害首领,但后来是因为内部暴动才消失的,也没被哪个朝代灭掉。


    按说眼下不该来挑事啊。


    “你先起来。”


    陈安定了定神。


    “我反正也是去应天府,就先随你去便是。”


    朱雄英急了。


    “咱们不是赢了比赛吗?这就放弃了?”


    陈安摆了摆手。


    “无妨,真的假不了,那么多百姓看着,应天府的人想反悔也没理由,我倒要会会这吐蕃使者。”


    在使者带领下,陈安和朱雄英马不停蹄赶路。


    一进城,就见四处挂满了经幡,陈安咂舌。


    “圣上为了这使者,可真是下了狠功夫。”


    不过是个小国,搞得这么隆重,反倒会让对方越发自满。


    此时,朱元璋正在书房里转圈,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可悲!可叹!满朝文武几百号人,竟没人能解那吐蕃使者的难题,真当我大明朝没人了?”


    马皇后正在刺绣,见他气成这样,放下针线叹道。


    “重八,你昨天就发过脾气了,解不出就解不出,有什么大不了的。”


    朱元璋回头,满脸憋屈。


    “你说得轻巧!”


    “那何锁西丰昨天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再过俩时辰又要来进见,鬼知道他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马皇后绣着花,突然朝门口努了努嘴。


    “瞧瞧!能给你解围的人来了!”


    只见陈安和朱雄英风尘仆仆地被领了进来,连衣服都没换。


    “陛下!”


    “皇爷爷!”


    俩人连忙跪地行礼。


    “快起来快起来,别来这套虚礼!”


    朱元璋赶紧把他们扶起来,急吼吼地问。


    “你们听说吐蕃使者的事了吗?”


    “重八,你这急脾气得改改。”


    马皇后走上前,嗔怪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俩孩子赶路赶得满头大汗,你不让他们先喝口水,倒追着问东问西,哪有当长辈的这样?”


    说着,她给陈安和朱雄英各倒了杯凉茶。


    俩人赶了半天路,早就渴坏了,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直到杯子见了底,陈安才松了口气。


    “陛下,路上我已经听使者说了,不就是个鸳鸯扣吗?这玩意儿我能解开。”


    朱元璋本来揪着的心一下子松开了,眼睛亮得像两盏灯笼。


    “当真?”


    “臣不敢欺瞒陛下。”


    陈安说得斩钉截铁。


    朱雄英在旁边看得发愣,心里直犯嘀咕。


    师父啥时候会解鸳鸯扣了?


    我咋不知道?


    “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


    朱元璋乐得直搓手,扭头对旁边的内侍喊。


    “快把那吐蕃使者何锁西丰请来,咱要让陈县令露一手给他们瞧瞧!”


    内侍刚出去没多久,门外就传来一阵咋咋呼呼的声音,带着蹩脚的中原话。


    “听说你们有法子解鸳鸯扣了?”


    陈安听着这别扭的腔调,浑身不得劲。


    只见何锁西丰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身上挂着俩玉佩,衣裳上的刺绣虽不算精致,倒也还算体面,没丢了吐蕃的脸面。


    “圣上。”


    他敷衍地行了个礼,眼睛扫了一圈。


    “不是说要让文武百官都来想办法吗?怎么就这两位?”


    陈安冷笑一声,这吐蕃使者倒是狂妄得很,在大明的地盘上还敢摆谱?


    他慢悠悠地开口。


    “陛下,既然是解吐蕃圣物鸳鸯扣,总得让文武百官都来做个见证吧?”


    朱元璋和朱雄英都懵了,陈安这是唱的哪出?


    万一解不开,当着百官的面岂不是更丢人?


    何锁西丰却立刻接话。


    “这位大人说得对!”


    “既然是两国大事,是该让百官都来见证,也好彰显咱们的友好。”


    朱元璋虽然纳闷,还是让人把文武百官都请了过来。


    半个时辰后,大臣们浩浩荡荡地涌进大殿,一个个愁眉苦脸。


    昨天他们翻遍了古籍,也没找到解鸳鸯扣的法子,今天被叫来,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直到看见陈安,众人才像吃了定心丸。


    “陈县令也在啊!”


    朱元璋让人摆上桌椅瓜果,陈安、朱雄英和何锁西丰面对面坐着。


    人差不多到齐了,何锁西丰端起酒杯。


    “圣上,昨日我带来的鸳鸯扣难住了诸位,是我的不是,我先自罚一杯。”


    他一饮而尽,又说。


    “今日请大家来,就是想看看这位大人是怎么解鸳鸯扣的,要是真能解开,我吐蕃以后定当对大明服服帖帖。”


    他那得意的样子,看得大臣们心里直冒火。


    陈安却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


    “使臣远道而来,咱们还是赶紧开始吧。”


    何锁西丰上下打量着陈安,见他气宇轩昂,倒有几分佩服,可一想到自己带来的鸳鸯扣,又不屑地撇了撇嘴。


    “不知这位大人可曾见过鸳鸯扣?此鸳鸯扣乃我朝圣物白玉所制。”


    “从未见过。”


    陈安淡淡一笑。


    这话一出,朱元璋的脸唰地白了,心里直打鼓。


    这小子不是挺有把握的吗?


    怎么说没见过?


    何锁西丰更是哈哈大笑。


    “大伙儿听听!你们大明竟有这么爱吹牛的人!长得人模人样,没想到是个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