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法子看着简单,可想出这法子可不简单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钱多福几人租了艘木船,没往老树那边去,而是靠上了朱雄英他们坐的大船。


    钱多福凑到朱雄英耳边嘀咕了几句,小家伙顿时眉开眼笑,得意洋洋地冲张县丞扬了扬头。


    围观的人心里门清。


    看来江宁县是真有法子了,这是故意让小公子出风头呢!


    另一艘船上,邓铨等人脸都绿了,心里直打鼓,嘴上却仍然硬撑着。


    “哼,装模作样!”


    “我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来!”


    大船上,朱雄英这会儿跟个大将军似的,站在船头指着老树吆喝。


    “给小爷划过去!”


    “得嘞!”


    船老大应了一声,便使劲一撑船桨,大船缓缓靠到老树旁,稳稳停在了三丈开外。


    “把船固定好,看小爷怎么除妖!”


    朱雄英这话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船老大赶紧用绳索把船舷和两根粗树枝绑在一起。


    朱雄英学着大人的模样,对着老树喊道。


    “呔!你这妖树在这儿祸害了百十年,今天小爷就来收拾你!”


    河岸上,陈安被自己这不着调的徒弟逗乐了。


    朱元璋倒是挺高兴,冲大孙子竖起了大拇指。


    就喜欢这股子活泼劲儿。


    只有朱标暗自叹气,心想这孩子要是将来想当皇帝,这跳脱的性子可得改改。


    他忍不住想起二儿子朱允炆,那孩子就沉稳多了,小小年纪就像个小大人,教他的师父没少夸,可惜不是嫡长子。


    不过孩子还小,慢慢教总能改过来。


    正琢磨着,就听朱雄英冲几个木匠嚷嚷。


    “你们都是小爷的精兵强将,现在小爷下旨,命你们除了这妖树,为民除害!”


    “得令!”


    几个木匠赶紧应了声,就有条不紊地忙开了。


    他们先用锯子、斧子把老树靠下的树枝砍掉,让树干下半截变得光秃秃的,又在高出水面三尺的地方锯了个缺口。


    缺口弄好,船老大解开绳索,把船划到树干对面重新固定。


    这操作看得众人一头雾水。


    这是要干啥?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木匠们没急着锯树,反倒在树干离水面一尺来高的地方,凿了好几个向上的小洞,把两头削尖的木杆插进去,再把准备好的木板架在木杆上。


    木板四个角早凿好了小洞,木杆另一头插进去刚好卡住,不会掉下来。


    就这么着,围着树干凿了半圈,内侧用绳索一绑,一个精巧又结实的脚手架就搭起来了。


    这脚手架可不是陈安发明的。


    他只是把自己的思路跟木匠们一说,剩下的就让他们自由发挥。


    毕竟都是手艺人,一点就透。


    就像学生做题,学霸有时候就差个思路点拨,不用把步骤全说透,人家自己就明白了。


    可就这点拨,也让木匠们对陈安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这些行家都没辙的事,人家三言两语就解决了,能不佩服吗?


    木匠们检查了一遍脚手架,踩上去稳稳当当的,就拿出长长的大锯,在树干对面开始锯。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让船划到远远的,还让留在船上的钱多福拦住其他好奇的船,别靠过来添乱。


    今天来看热闹的非富即贵,还有朱雄英在这儿,可得小心再小心。


    等船都退远了,木匠们才开始使劲锯。


    足足锯了一炷香的功夫,大锯终于快锯到之前的缺口了。


    就听树干“嘎吱嘎吱”直响。


    “轰隆!”


    一声巨响传来,粗粗的树干倒向水里,溅起了两丈多高的水花,把脚手架上的人全浇成了落汤鸡。


    水花落定,大伙儿才看清,砍下的树干被绳子拴在快船船尾,船老大正喊着号子,指挥水手们把树干拖到岸边,清出河道。


    可目光一回到原来的位置,所有人又愣住了。


    妖树是没了,可还有一截粗树桩露在水面上呢。


    邓铨等人瞅见这情景,立马来了精神。


    李景隆站在画舫船头,朝着岸上的陈安冷笑道。


    “我当陈县令想出了什么高招,原来就这?你不知道光锯断树干更危险吗?明桩变暗桩,这不更要命?”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齐刷刷朝岸上的陈安看去。


    可陈安骑在马上,嘴跟焊住了似的,一脸的淡定。


    另一艘船上,朱雄英梗着脖子喊道。


    “景隆哥哥,这法子是我想的,要问就问我,别找我师父!”


    “再说了,我们还没弄完呢,你急啥呀?”


    李景隆懒得搭理这毛孩子,沉着脸不吭声。


    朱雄英转头冲木匠们喊道。


    “大伙儿赶紧的,别让大家等急了!”


    他这亲和劲儿,让木匠们心里暖暖的,齐声应道。


    “得嘞!”


    能在这么多人眼皮子底下,用这么简单的法子,就解决了困扰秦淮河几十年的难题,这可是能吹一辈子的事,谁能不卖力呢?


    几个木匠围成一圈,一脚踩在脚手架上,一脚蹬着树干,抡起斧子使出吃奶的劲儿,朝着树心猛劈下去。


    船上的朱棣突然眉头一挑。


    他好像明白陈安的招数了!


    不光是他,不少脑子转得快的人看到这场景,都拍着大腿恍然大悟。


    “原来这么简单!我咋就没想到呢?”


    还有些人一头雾水,拉着旁边的人问。


    “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那些开窍的人故意卖着关子解释。


    “之前大伙儿都想着从树外头下手,可这儿水流又急又弯,怎么弄都白搭。但陈县令换了个思路,从树心入手,把里头掏空,跟弄了个大缸似的。”


    “这样一来,木匠在里头干活,就跟在地上似的,不用怕淹着,等树心掏空了,不管是用船撞,还是让水冲,这树就再也成不了祸害啦!”


    经这么一解释,所有人都明白了,看向陈安的眼神里又多了几分崇拜。


    不管啥时候,老百姓都佩服聪明人,尤其是陈安这种为百姓着想的聪明人,更是能被捧上天。


    就说今天这两场比试,不管是第一场的神枪,还是第二场的除树,保准能被人念叨好久,说不定还能写进史书里呢!


    画舫上,徐增寿猛得一拍大腿。


    “就这么简单?那为啥两地这么多年都没搞定?”


    朱棣叹道。


    “法子看着简单,可想出这法子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