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李景隆:太坏了,让皇长孙出战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突然南岸传来一声锣响,只见几个衙役护着个穿绿袍、胸前绣着黄鹂补子的官过来了,这是应天府的人到了。


    陈安使了个眼色,王典吏就噔噔噔下楼去了。


    紧接着又一声锣响,王典吏也带着衙役往石桥走,俩拨人在通道口碰上,表面上客客气气互相作揖。


    “下官拜见陈赞公。”


    王典吏堆着笑。


    “王典吏不必多礼。”


    张县丞拱了拱手。


    俩人嘴上客气,脚下可没闲着,都想抢先占到石拱桥中间的制高点。


    那可是两县交界的风水宝地。


    结果俩人你挤我我推你,差点撞个满怀,逗得围观百姓直乐。


    “您先!”


    “您先!”


    好不容易站到桥中间,又开始互相谦让,一来二去同时开口,惹得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张县丞小声提醒。


    “注意形象,这么多百姓看着呢!”


    王典吏眼珠一转。


    “那我先说,您补充?”


    “凭啥你先说?我官比你大!”


    张县丞不干了。


    “我又不归你管,官大也压不着我!”


    王典吏梗着脖子怼了回去。


    俩人吵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王典吏抢先开口宣布规则。


    “两地约定文斗,各出三道题,答对多的赢!第一场,应天先出题……”


    他一口气说完,喘得跟拉风箱似的,还得意洋洋地瞪着张县丞。


    陈安在楼上看得直摇头,拍拍朱雄英的肩膀。


    “去吧,悠着点,输赢不重要。”


    朱雄英挑眉撇嘴。


    “师父您也太没斗志了,看弟子给您赢个漂亮仗!”


    说完,就蹦蹦跳跳的下了楼。


    当这朱雄英雄赳赳地站上石桥时,两岸顿时响起一片嘘声。


    可他压根不在乎,老气横秋地朝四周拱手。


    “小子是江宁县陈县令的开山大弟子,今日替师出战!”


    “应天府哪个敢来应战?”


    这话一出口,秦准河两岸的人笑得差点把桥震塌。


    谁能想到江宁县居然派出个奶声奶气的小胖娃呢?


    这场面,简直比戏台子上的闹剧还精彩!


    邓铨急得直拍大腿骂娘。


    他笃定陈安是成心使坏。


    居然派朱雄英上阵应战?


    要知道这朱雄英可是当今皇长孙,圣上和皇后捧在手心的嫡长孙,将来妥妥的大明江山继承人!


    己方哪号人物敢真跟他硬碰硬?


    就算自己撸起袖子上,难道还能跟未来天子叫板不成?


    他求救的目光扫过李景隆,对方也是一脸苦相。


    李景隆心里犯嘀咕。


    论身份谁能比皇长孙金贵?


    再说以什么名义上去较量?


    朱雄英好歹是陈安的开山弟子,自己算邓铨的哪门子兄弟?


    这烫手山芋只好抛给黄子澄和解缙。


    解缙正摩拳擦掌,黄子澄却跟方孝孺等人一样,眼观鼻鼻观心装起了闷葫芦。


    李景隆见状立刻点将。


    “大绅贤弟,陈安那厮派个毛头小子来挑衅,咱们若大动干戈岂不正中他下怀?”


    “贤弟你年纪最轻又聪慧稳重,这一战非你莫属,可敢与之一较高下?”


    这番话堪称话术典范,既把解缙架到了道义高点,又暗藏激将法,还顺带戴了顶高帽。


    对付解缙这种热血青年,这招百试百灵。


    果不其然,解缙立马胸脯一挺。


    “有何不敢?正好会会这伶牙俐齿的小子,看我挫挫对岸的气焰!”


    说罢,他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了石拱桥。


    此刻的秦淮河,早已成了画舫扎堆的热闹场地。


    这场比试早就传得满城风雨,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连达官贵女们都把这当踏青消遣。


    一艘护卫森严的画舫上,徐妙云正搂着儿子朱高炽直乐。


    “短短几个月,雄英这孩子变化真大,以前病恹恹的,现在不光壮实了,人也开朗多了。”


    旁边的妹妹徐妙锦撇嘴道。


    “健康是健康了,但本性可没变,他在宫里就是个混世魔王,现在跟了陈安,行事更加没个规矩了,好在有圣上皇后护着。”


    徐妙云好奇追问。


    “他以前就这么调皮?”


    她去年冬天才从燕京回南直隶,对朱雄英不太了解。


    “何止调皮,简直是胖版孙猴子!”


    徐妙锦笑道。


    “不过这孩子心善,调皮也有分寸,了解了反而觉得可爱。”


    徐妙云眼珠子一转。


    “那他师父呢?了解了会不会也觉得可爱?”


    徐妙锦脑海里浮现出陈安那副桀骜的样子,小脸一红,嘴上却硬邦邦的道。


    “不过是个大号的混世魔王,要不是他有治爹爹病的方子,我才懒得理他!”


    “所以爹爹北返后你从不去江宁县,是因为讨厌他?”


    徐妙云打趣。


    徐妙锦慌忙否认。


    “只是不熟而已,谈不上讨厌。”


    徐妙云顺势邀请。


    “一会儿我去拜见皇后,你也一起去,正好给我讲讲这位大号混世魔王的事,你姐夫对他挺感兴趣的,可人家好像不大待见他。”


    作为徐达长女,燕王妃的政治嗅觉格外敏锐。


    她清楚陈安在朱元璋夫妇心中的分量,无论为娘家还是燕王府,交好陈安都百利无害。


    见妹妹脸红,她索性开起了玩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陈安身世显赫又受宠,你嫁过去可是享不完的荣华,哪像姐姐我要去北边吃沙子……”


    “姐姐怎可拿妹妹清誉开玩笑!”


    徐妙锦又羞又恼。


    徐妙云这才收起玩笑,却听妹妹幽幽叹道。


    “爹爹临走让大哥四哥低调,如今大哥接了商税改革的烫手山芋,爹爹又在外统兵,徐家早已树大招风,若我再与陈安……岂不是把徐家彻底绑在了皇室战车上?”


    “伴君如伴虎啊!”


    画舫另一头,徐增寿给朱棣倒酒时好奇追问。


    “姐夫,外面都传陈安是你失散的五弟,真的假的?”


    朱棣饮尽杯中酒,语气淡然。


    “谁知道呢!”


    见徐增寿不死心,他挑眉道。


    “你小子不过是传话筒,说吧,谁让你来问的?”


    被看穿的徐增寿嘿嘿一笑。


    “还不是有人打听,我总不能露怯。”


    朱棣指点道。


    “这事也不算秘密了,陈安确实是父皇母后失散二十年的皇子,是我五弟,只是为何还未昭告天下,我也说不清,你可别出去乱传,免得触了父皇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