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李善长:你想死自己去,别拉上我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正想着,马上的朱棣拱手大笑道。


    “哈哈!竟在此处撞见兄长!如今如此清闲,还有空游山玩水?”


    李文忠猛地勒住缰绳,盯着他直眨眼。


    “老四?你怎么在这儿?回应天没走水路?”


    “坐船哪有骑马爽快?”


    朱棣拍了拍马脖子,笑得畅快。


    李文忠点点头。


    “倒也是这个理。”


    “兄长怎会在此?”


    朱棣好奇的追问道。


    “哦,咱眼下给陈县令当幕僚呢,这工业园区就归咱管。”


    李文忠指了指前方。


    “刚听说门口有人闹事,还动了手,这便赶紧过来瞧瞧。”


    “得,闹了半天是自家人,闹了乌龙!”


    说罢,也笑了起来。


    朱棣听完,直接震惊了。


    堂堂曹国公,居然在给陈安当幕僚?


    这简直比看见猫给老鼠当保镖还离谱!


    要知道,国公爷可是跟皇帝称兄道弟的主,怎么屈尊给一个七品芝麻官打下手?


    难不成……他们想搞事情?


    朱棣越想越觉得这潭水太深,得找机会探探陈安的底。


    另一边,陈安正优哉游哉往国子监晃。


    虽说他今天是单枪匹马去跟那些酸儒们约架,但身后还是跟着不少粉丝团。


    县衙的人、百姓们,连朱雄英都带着人悄悄尾随,应天府的吃瓜群众更是把国子监围了个水泄不通。


    要说大明朝对思想这块儿是真宽容。


    甭管多离经叛道的言论,朝廷大多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就说陈安在《江宁日报》上发的那些歪理邪说,都算得上是挖理学的祖坟了。


    可国子监的书生们,顶多也就是想在辩论场上把他怼趴下,没人想着用权力打压。


    这就是明朝读书人的骨气。


    虽然有点迂腐,但至少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


    奉天殿。


    朱元璋穿着龙袍往龙椅上一坐,宦官刚喊完“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时,大殿里鸦雀无声。


    朱元璋扫了一圈,乐了。


    “都没事要说?”


    “既然如此,那朕说件事。”


    旁边小宦官赶紧递上一摞奏折,朱元璋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


    “最近好多百姓联名给沈知夏她们求情,说谋杀亲夫案虽是事实但情有可原,今日国子监还有场辩论,大伙儿敞开了说,你们都有些啥看法。”


    刑部尚书王惠迪赶紧出列,弓着背说。


    “圣上,这案子我们三司合审过。”


    “沈知夏她们因琐事谋害亲夫曹文翰,按《大明律》属谋逆,该判大辟,但曹文翰品行不端,臣建议斩首示众就行。”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心里直犯嘀咕。


    之前王惠迪还嚷嚷着要严惩,这会儿咋变卦了?


    不过,他们想想也就都明白了,这是怕触了朱元璋的霉头。


    毕竟龙椅上那位可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主。


    朱元璋又看向大理寺和都察院,俩主官异口同声。


    “臣附议!”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


    “究竟怎么判,先等国子监的结果。”


    “但你们记好了‘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曹文翰就是例子,连几个弱女子都能要了他的命,你们当官的别太膨胀!”


    这话跟重锤似的砸在百官心上。


    朱元璋这是明晃晃护犊子呢!


    谁敢动陈安,他能灭人满门!


    百官面面相觑,心里却松了口气。


    幸好咱没亲自下场,就让年轻人去斗。


    要知道,这陈安可真是个刺头。


    勋贵武将家被他收拾过的子侄不少,前段时间还搞掉一个侯爵满门。


    文官更别说了,读书人的祖坟都快被他给掘了。


    人家可是有皇家罩着的啊!


    之前燕王的管事、蜀王的内侍都被他砍了头,连朱棣和朱桂都忍了,咱哪儿敢惹?


    朱元璋突然一拍大腿,大喝一声道。


    “散朝!”


    “咱得去国子监看热闹,瞧瞧那小王八蛋能不能说出点人话。”


    说完,他就大步流星的走了。


    朱标赶紧补刀。


    “学术归学术,父皇说了言者无罪,要辩论就去国子监,别玩阴的,不然惹父皇生气,我可保不住你们。”


    百官连连称是,心里却犯愁。


    这陈安简直是陛下的亲儿子,谁敢惹啊?


    陈安一进金陵城,便立刻成了焦点。


    老百姓谁不认识他?


    秦淮河边审案,陈青天的名号可是响当当的。


    这会儿他往国子监走,身后跟了一大群看热闹的,跟追星似的。


    国子监这边早就摆开了阵势。


    鸡笼山下的松树下搭了个擂台。


    李景隆、解缙、方孝孺这帮人正商量战术!


    “待会儿让吕群先上去搅和,挫挫他的锐气,解缙你打头阵,要是不行方孝孺上……”


    “记住,别让和尚道士抢了风头!”


    解缙撇嘴道。


    “那小子树敌无数,敢来吗?”


    李景隆哼了声。


    “不来才好,以后他铁定没脸混了。”


    话虽这么说,他们心里还是有点发怵,毕竟陈安连锦衣卫千户都敢逼死,他们哪儿是对手?


    正说着,一个监生气喘吁的跑了过来。


    “来了来了!陈安进城门了,半个时辰就到!”


    李景隆脸色一沉。


    “好!今日咱们就让他身败名裂!”


    离国子监不远的茶楼里,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陈安的故事。


    “想当年陈县令刚到江宁县,胥吏们看他年轻想欺负,结果人家忍了俩月,攒够证据一把火烧了监牢,把坏胥吏全灭了……”


    二楼靠窗坐着几个老头,正是韩国公李善长等人。


    听着说书,有人小声问。


    “韩国公,这陈安真这么猛?”


    李善长呷了口茶。


    “真真假假吧,能让满朝文武和佛道两家都记恨,可不是一般人。”


    “再说陈青天的名声,哪次不是踩着勋贵上来的?敢逼死锦衣卫千户,这胆子谁有?”


    正说着,小厮过来耳语几句,李善长淡淡道。


    “早朝散了,圣上明着护他呢!咱几个就别掺和了,这小子就算不是皇子,也跟皇家义子差不多,咱们这些老头子想多活几年,就别瞎折腾了。”


    有人不甘心。


    “难道就任他胡来?他那些话简直侮辱先贤!”


    李善长白了他一眼。


    “你想去你去,别拉着我,我还没活够呢!”


    陈安已经快到国子监了。


    他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百姓,活像个将军领着千军万马,直奔敌人老巢。


    而奉天殿里刚散朝的朱元璋,也正带着侍卫往鸡笼山赶。


    这场面,可比看折子戏精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