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大师,我真的不想造反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陈安一脸黑线。


    这秃驴肯定是故意的!


    还不是因为要忙着处理手中的案子?


    于是他耸耸肩道。


    “大师起得也早啊!恰巧昨晚金银刚刚入库,那便劳烦大师登记入账吧!”


    “这事不急……”


    姚广孝指了指早餐铺。


    “大人是要吃早点吗?贫僧刚才没吃饱,陪您再吃点儿?”


    陈安知道他是想借机跟自己说话,不过这蹭吃蹭喝的样子,还真是让人郁闷。


    两人到铺子要了两碗面。


    姚广孝喝了口面汤,感慨道。


    “贫僧蹉跎半生,这几天才知道吃饱是啥滋味……”


    “以大师的才学,就算不富贵,也不至于饿肚子吧?为何前半生一直放任自流?”


    陈安问道。


    姚广孝笑了笑。


    “若只想填饱肚子,何必蹉跎半生?胸有大志,若无处施展,那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我只能说,你真是找错人了,你想施展抱负,该往北去,那里有你的真龙。”


    陈安无奈道。


    姚广孝笑道。


    “燕王殿下的确雄才大略!若没有大人,贫僧或许就投奔他了,可天命如此,何必舍优取良?”


    陈安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值得姚广孝死缠烂打的。


    难道是自己有主角光环?


    算了吧!


    别逗了!


    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心里能不清楚?


    这时,朱雄英从县衙走了出来。


    没走多远,一辆豪华马车突然停下,几个看似百姓却像高手的汉子上前行礼。


    朱雄英直接上了马车,随后,马车便在众人的簇拥下驶出了县城。


    等马车消失,陈安才又问。


    “大师知道他是谁吗?”


    姚广孝点了点头。


    “知道一些。”


    陈安也懒得绕弯子了,直接把话挑明了。


    “大师既然知道,那为啥还非要留在我身边?我知道你胸怀大志,可我没兴趣啊!”


    “我今日便与你说清楚,你要是也能像我一样小富即安,就留下当幕僚,有我一口吃的,那就饿不死你。”


    “可若大师坚持大志,那还是另投明主吧!我这庙小,可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姚广孝却不在意,乐呵呵地说。


    “昨日下午贫僧给那孩子看过面相,福缘不深,恐怕早夭。”


    陈安皱起眉来。


    他记忆中,朱元璋的长孙是朱允炆,确实从来没听过有朱雄英这么一号人物。


    古代婴儿成活率低,皇家也不例外,他怀疑这个便宜徒弟在自己的时空就早逝了。


    姚广孝叹息道。


    “这孩子虽然年轻,却从不摆架子,还深知民间疾苦,若能长大该多好……”


    “可惜啊!”


    “最关键的是,太子殿下也有早衰之相,要是圣上和太子都不在了,大人认为大明江山会归谁?”


    朱元璋和朱标死后,江山归谁?


    陈安猛地一惊。


    历史中,朱元璋和朱标死后,是朱允炆继的位。


    他因为急于削藩,促使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最终攻入应天府,改写了历史。


    难道自己这只蝴蝶,还是无法改变历史大势?!


    倘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凭他在朝野上下的声望,燕王朱棣就算再厉害,也只能乖乖蛰伏,绝不敢有造反的念头。


    就算朱棣真有不臣之心,恐怕刚冒出想法,就会被人捆了送到应天府问罪。


    毕竟朱标从小就是被朱元璋当作帝国继承人培养的,朱元璋还给他组建了强大的班底。


    朱标也很争气,辅助朱元璋把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为人谦逊宽厚,对弟弟妹妹们也很照顾,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很信服他,民间口碑也极好。


    所以朱棣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在朱标在世时造反。


    那要是朱标早逝,但嫡长孙朱雄英没死,顺利继承皇位呢?


    朱棣照样没机会。


    原因很简单,朱雄英的母妃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也就是说,朱雄英的母族属于淮西二十四将势力。


    他继承皇位,可能得不到文官支持,但勋贵武将肯定力挺他。


    大明勋贵集团虽然内部有派系,但遇到外部威胁时,淮西二十四将这股最大的势力肯定会抱团抵抗。


    朱棣虽是优秀的将领,但和他的前辈们比还差得远。


    那些老将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轻松碾压朱棣。


    但历史不能假设,可惜朱标和朱雄英都没逃过历史的洪流,当皇位意外落到朱允炆头上时,悲剧就注定了。


    朱允炆母族不显赫,外公只是元朝小官,后来被朱元璋提拔到正四品还早逝了,这就让朱允炆没了可靠的势力。


    加上他宠信文官、崇尚儒学,性格变得软弱犹豫,还不会看人。


    你看他信任的都是些什么人?


    文臣有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武将里最有名的是战神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虽然是老班底,但只擅长防守,跟朱棣比差远了。


    这些因素加起来,朱允炆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为啥朱允炆手下全是废物?


    因为有才干的人都被朱元璋杀光了。


    朱元璋知道朱允炆的处境,为了给他扫清障碍,就对老战友们下了手,蓝玉、冯胜等名将都没逃过。


    他唯独留下耿炳文,是因为这人只守不攻,对朱允炆没威胁。


    但朱元璋没想到,他扫清了朝中威胁,却没防住自己的儿子们,结果朱棣成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或许朱元璋觉得,就算藩王造反,江山还是朱元璋家的,总比被外人抢走强。


    陈安不知道平行时空的朱元璋是怎么想的,但在这个时空,朱元璋还没经历过丧亲之痛,还有挽救的余地。


    而且朱雄英现在是他的徒弟,他绝不允许老天爷随便带走他徒弟的命。


    想通后,陈安对姚广孝说。


    “大师果然学问深厚,连面相术都懂。”


    姚广孝听出他的讽刺,却只是笑笑。


    陈安接着说。


    “太子皇长孙早衰的说法我信,但我更信人定胜天,谁敢动我亲近的人,我就算是去鬼门关,也要把人给抢回来。”


    “我知道你想说太子太孙死后我有机会。”


    见姚广孝想开口,陈安直接打断了。


    “但我对造反没兴趣,你要是想借我实现抱负,就去北边找燕王;要是想在江宁县做点实事,那我欢迎你,你自己选吧。”


    他以为话说到这份上,姚广孝该走了,可对方脸上没丝毫失望。


    姚广孝说。


    “大势难违,走着瞧吧!”


    “我既已是你的幕僚,就不会背叛你。”


    陈安很是疑惑。


    “就算太子太孙死了,我一个得罪了满朝勋贵和佛门的乡下财主的儿子,凭啥争天下?”


    姚广孝震惊了。


    陈安居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他连燕王都敢直呼其名,怎么会以为自己是土财主的儿子?


    那他这样飞扬跋扈,是谁给他的胆子?


    姚广孝怔愣片刻后,深吸一口气道。


    “佛曰,不可说。”


    陈安懒得理他,姚广孝突然又问。


    “大人……为啥这么讨厌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