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江宁县的工业园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古人智慧不容小觑,陈安不敢再卖弄,仅将现代防疫常识简单传授,即便如此,也耗费了近一个时辰。


    中午,陈安安排军郎中至县衙食堂用餐,并分发自己撰写的小册子,随后跟韩无双与徐达返回后院。


    小娥见状笑道。


    “饭马上就好,你们先去饭厅歇着。”


    陈安与徐达往饭厅而去,韩无双则去厨房协助小娥。


    饭厅内,陈安为徐达斟茶,好奇问道。


    “行军打仗竟有这般讲究,小侄原以为士卒可在荒野随地如厕……”


    徐达喝了一口茶,冷哼说:


    “如今方知北宋为何屡遭外敌欺凌,皆因你们这些文臣不通军事却偏要对将领指手画脚。”


    陈安撇嘴腹诽。


    待再过百十年,大明武将境遇更不堪,哪像北宋武将尚有尊严?


    届时恐怕连七品言官都能对大将军先斩后奏,您老若知此情,怕是要气晕过去。


    徐达浑然不知陈安心思,继续道。


    “飞将军李广虽名垂青史,文人多为其未封侯而抱不平,但若论战功与军事才能,他远未达封侯之境,虽然其勇值得称道,但也确无统兵之才。”


    陈安有些诧异。


    李广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为何在徐达口中却如此不堪呢?


    但想到徐达是洪武朝第一武将,他的评价必定有依据,于是按捺住反驳的念头,静听下文。


    徐达放下茶盏,解释道:


    “李广战绩平平,即便《史记》多有褒扬,仍难掩其无功之实,单说如厕一事,你的认知便与李广如出一辙。”


    “啥?!”


    陈安面色微变。


    自己的军事见解竟与李广等同?这究竟是夸奖还是贬低?


    “司马迁与李家交好,所以在《史记》中多有回护,可即便如此,仍直言‘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无需再做解释,陈安也知道此言意为李广部队随意扎营,士卒可随地如厕。


    “人人自便”一词,即源于此。


    “行军首要在于隐蔽行踪与兵力,若让士卒随意如厕,必暴露兵力规模。”


    “其次,军队贵在令行禁止,随意如厕既易导致逃兵,又会破坏队形。”


    “再者,稍有统兵经验的人都知道,排泄物堆积易引发疫病,曹军赤壁战败,就是因北方士卒水土不服染了病,非仅火攻的原因。”


    陈安插话道。


    “赤壁之战不是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攻大败曹军八十万吗?”


    徐达满脸困惑。


    “赤壁之战主帅乃周瑜,与诸葛亮何干?”


    “曹军不过十几万兵力,疫病才是战败主因,火攻不过是助力罢了。”


    陈安扶额苦笑。


    以后绝不能再拿小说当正史,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见陈安面露惭色,徐达暗爽。


    总算是在擅长的领域扳回了一局!


    此前只觉得陈安文武全才,今天才知他亦有短板。


    谈话间,小娥将菜端上了桌,好奇的询问二人在说些什么。


    陈安笑道。


    “徐伯伯在教我如何管理军营如厕之事。”


    小娥作恶心状。


    “马上开饭了,偏要聊这种话题!”


    “对了大人,家里人多了,茅厕是不是该扩建了?我想改成你书房那种能冲水又能洗澡的样式,如何?”


    陈安脸色骤变,徐达先是一愣,继而怒目圆睁。


    “你书房里那井竟是如厕用的?”


    陈安顿感大祸临头,拔腿便逃。


    徐达抄起茶盏掷去,瓷盏落地碎裂。


    县衙前院,书吏钱多福见陈安眼眶乌青,关切询问。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陈安没好气道。


    “不该问的别问……”


    一旁的徐达负手而立,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钱多福压下疑惑,禀报道。


    “大人,户房、工房司吏已在工坊等候,咱们何时动身?”


    “这就走!”


    “小的这就叫差役护驾。”


    “不用,城郊而已,无需兴师动众。”


    钱多福虽有疑虑,仍领命前行,陈安与徐达紧随其后。


    三人翻身上马,向北门而去。


    一个时辰前,徐达从小娥口中得知书房水井实为如厕用的马桶,且自己险些误喝脏水,顿时暴怒追杀陈安,直至听陈安承诺为徐府安装这抽水马桶,方才罢休。


    听说陈安下午要去视察工业园区,徐达虽不明所以,却也兴致盎然。


    他每次来江宁县,总能发现新变化,工业园区虽闻所未闻,却也不足为奇。


    所谓工业园区位于城郊,实则不过是陈安的理想寄托。


    前世华夏各地大兴工业园区,无论基础如何,皆划地招商,彼时他曾嗤之以鼻,如今主政一方,才知苦衷。


    江宁县虽毗邻应天府,却闭塞落后,若想将其改造成记忆中的模样,谈何容易?


    无技术、无资金,也无工业基础,只能从零起步。


    若想在空白之地规划建设,那就得采用非常规手段。


    前世,华夏西部城市经常划出空地,来建设工业园区,用于招商引资。


    今生,陈安虽无法招商引资,却不妨碍他划出空地打造心中的工业园区。


    只要园区建成,江宁县就能奠定工业基础。


    有了工业基础,江宁县才更接近他记忆中的家乡模样。


    然而,被陈安寄予厚望的工业园区,如今依旧萧条。


    园区位于江宁县北城外的一处荒地。


    这片荒地因为受到洪水侵袭,变成了盐碱地,无法用于耕种。


    陈安将其收归官府后,在此处搭建了一排木屋,却长期无人问津。


    毕竟大明中后期,虽在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类似工厂的工坊,但洪武年间尚无这些新事物。


    当时的商品生产,还主要依赖于家庭作坊。


    商贾下订单,农户领回家制作,完工后交还贩卖,类似计件模式。


    工人无基本工资和福利,收入仅与工作量挂钩。


    且农业社会以农耕为主,体力劳动由男子承担,此类计件工作多由妇女完成。


    因此,陈安吸引商贾入驻建坊的计划便就落空了。


    不过,转机出现在两个多月前。


    陈安根据上辈子的记忆,调制出了香水,小娥试用后十分满意。


    县城馥馨阁老板听闻,愿高价购买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