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皇宫规矩多,以后不来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陈安闻言撇了撇嘴。


    宫里规矩就是多。


    下回不来了。


    几人走了不多时,终于到了勤政殿。


    云河让陈安和张郎中先在外等候,便匆匆进了殿内。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便听得云海的声音从殿内传来。


    “宣江宁县令陈安,江宁县医官张守忠觐见!”


    陈安和张郎中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走进了勤政殿。


    勤政殿虽然只是一处偏殿,但面积可不小。


    其中分为内殿和外殿,之间有帘子隔开。


    陈安和张郎中走进外殿,都是微微一愣。


    外殿内倒是人不少,但为首的竟是一名二品官员。


    圣旨不是说入宫面圣么?


    怎么朱元璋父子一个都不在?


    而且此时外殿内除了十几个三品官员之外,还有不少太医院的太医。


    见到陈安两人走入,殿内众人瞬间便向两人投来好奇的眼神。


    陈安反应迅速。


    几个呼吸便已经明白了过来。


    朱元璋父子两人之所以未曾露面,应该是不想现在就跟自己坦明身份。


    这样也好。


    倒是不用给他们磕头了。


    要不昨天还兄弟相称,今天就磕头行礼。


    怎么都觉得有点别扭。


    想明白后,陈安向着殿内官员行礼,“下官江宁县令陈安,见过各位大人。”


    张郎中则是磕头行了一礼,接着不等那些官员们说话,便自顾自地站了起来。


    “陈安来了?”应天府尹王玉平是一众官员太医中唯一认识陈安的一个。


    陈安的奏折还是他帮忙上奏的。


    加上还是陈安的直属上司。


    因此便以长辈身份自居,介绍道:“这位是礼部尚书韩大人,快来拜见。”


    陈安只好再行一礼:“下官见过韩大人。”


    韩文轩微微颔首。


    王玉平正欲介绍其他官员,韩文轩却拦住了他:“虚礼就免了吧,咱们还是先说正事。”


    “是。”王玉平点点头,又对陈安道,“还不快谢过韩大人。”


    陈安无奈,只好又行了一礼。


    韩文轩点点头,然后指着殿门不远处两个空位,“坐下说吧。”


    虽然陈安跟张郎中可能立下了惊天大功,但二人身份却与殿内官员相比还是太低。


    平日可能连站着回话的资格都没有。


    等两人坐下,韩文轩就急切问道:“今日早朝的时候,王大人替陈县令上了一份奏折,里面说你二人已经掌握了消除天花的法子,对否?”


    陈安道:“回大人,确有此事。。”


    虽然早就知道结果,但听到陈安确切的回答,殿内众人还是有些动容。


    一名太医不等韩文轩说话,便问道:“陈县令,这可是件天大的事,天花肆虐天下已有千百年,无数前人前赴后继都不得破解之法,你年纪轻轻,竟说自己掌握消除方法,莫不是信口开河?”


    听到此人的质疑,陈安不禁眉头微皱,道:


    “前人做不到,难道我们也做不到了么?前人还以竹简写字呢,怎么不见大人如此啊?”


    陈安的回应犀利无比,顿时便问的这太医无言以对。


    殿内众人心中一凛。


    难怪都说江宁县令是个大胆包天的主。


    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真是一点亏都不吃啊。


    太医院的太医们则是都对陈安露出了一丝怒意。


    医术难道不是我们这帮专业人士研究的么?


    你一个科举做官的跟着掺和什么?


    显得你有本事?


    你把这功劳给立了,让我们这些太医如何自处?


    太医院的太医们接到旨意的时候,个个都觉得此事太过荒唐。


    再三跟传话的太监确认,得知此事是真的,又觉得陈安是故意做出震惊的话。


    等他们到了勤政殿,亲眼看到奏折的内容以后,又一个个情绪低落起来。


    但饶是如此,他们也不愿相信陈安奏折里的内容是真的。


    所有太医们早就偷偷商议好了,等陈安和那个郎中来了,一定要让这两人在陛下面前露出马脚,最好治他们个欺君之罪。


    所以韩文轩刚问完话,就有一太医急不可耐的出来指责陈安。


    但谁都没想到陈安的回应会如此犀利。


    一句话便让对方无话可说。


    此时,又有一名太医问道:“陈县令在奏折中说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敢问陈县令,牛痘是什么?哪本医书中有关于牛痘的记载?我等钻研医书数十年,还从未听闻过牛痘一物,还请陈县令为我等解答。”


    这太医的语气客气了不少,但话语中仍旧透露着质疑。


    陈安道:“牛痘是我与张郎中无意中发现,医书中并未有记载。”


    这太医闻言,脸上立马露出一丝讥笑:“古时先贤都不认得牛痘此物,更不知道此物可以预防天花,你二人一个是黄口孺子,一个是江湖郎中,难不成医书已经超过了古时先贤?”


    陈安淡淡问道:“这位大人可知道五石散?”


    太医愣了一下,道:“当然知道。”


    “魏晋时期,士人都以为服用五石散可以延年益寿,华佗、张仲景等神医都不知此物的危害,一直到唐朝高宗年间,孙思邈才发现此物的毒害,敢问大人,孙思邈与魏晋时期神医相比,谁的医术更加高明?”


    “按照大人的说法,孙思邈的医术应该不如魏晋时期的神医,那孙思邈说五石散是有毒之物便是假话了,既如此,大人不妨当众服用一剂五石散可好?”


    陈安声音平淡,但字字诛心。


    “这……”那太医被说的哑口无言,憋的满脸通红。


    又有一太医道:“孙思邈神医与魏晋神医都是古时先贤,你年纪轻轻,怎能与他们并肩?”


    陈安挑了挑眉,道:“古时先贤是人,我也是人,为何不能并肩?”


    此话一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人得胆大到何种地步才敢说出这么狂妄的话来啊。


    年纪轻轻就敢与古时先贤并肩。


    年纪大一些了那还得了?


    “狂妄!”


    “胆大包天!”


    “小小年纪竟口出狂言……”


    太医院的一众太医们瞬间勃然大怒,纷纷开始怒斥陈安。


    大殿内的其余官员们则是都静静的看着陈安。


    他们对陈安的了解,又深入了几分。


    果然。


    此人之狂妄,真是天下独有!


    勤政殿内殿。


    坐在此处的,除了朱元璋父子,还有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吏部尚书钟文,刑部尚书高旭光等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