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老朱:就让这小子在江宁折腾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一听还有妖怪,朱雄英马上开心道:“好!那就听这个!”


    小娥此时端了热水到院子里,冲屋内喊道:“雄英,快点来洗脸了!”


    朱雄英闻言立马答应一声跑了出去。


    看他这幅可爱模样,陈安很难与之前那个老成的样子联系到一起。


    皇家子弟果然变态。


    才八岁就已经这么成熟。


    那其他皇子还了得?


    看来以后跟这帮人打交道的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才行。


    不过朱标就不用了吧。


    他是个好人。


    陈安心中想着,迈步向大堂走去。


    朱雄英见状连忙道:“陈先生,刚才不是答应要给我讲故事嘛?现在又要去哪?”


    陈安笑道:“我去大堂一趟,你先把先生布置的算数题做完,应该一炷香之后我就回来了。”


    朱雄英这才点点头:“好吧,那你早点回来。”


    “知道,小嘴真能说。”


    ……


    朱元璋父子两人走出县衙,躲藏在暗处的毛骧立马带人走了出来。


    但两人并未直接上马车,而是顺着江宁县的街道往城门走去。


    “父皇,陈老弟今天的确冲动了些,但初心却是好的,儿臣也是今天才知道,秦淮河北岸这些商户背后都是应天府的勋贵,甚至老四和老十三都掺和进来了。”


    朱元璋冷声道:“你十三弟不过比雄英大了几个月,这种事他能做得了主?说是他的产业,不过是郭家在背后操作的!”


    朱元璋的十三子是朱桂,今年也不过八岁。


    母妃则是郭子兴之女郭惠妃。


    虽然郭子兴跟他的儿子都死了,但郭家却还有别的亲眷,算是郭惠妃的娘家人。


    因此豫王朱桂在秦淮河北岸的产业,应该便是这些人打着朱桂的名字一手操作的。


    朱标思索片刻,道:“那回去以后,儿臣便让人彻查此事,若真是旁人所为,儿臣就让十三弟把那些商铺卖了。”


    朱元璋点点头。


    朱标接着问道:“但四弟已经就藩,却为何还在应天有产业?”


    朱元璋不想在这些小事上纠结,摆摆手:“应该是就藩之前的。”


    在他看来,一个王爷在秦淮河开个商铺没什么大不了的。


    燕王朱棣是在一年多前,洪武十三年就藩的。


    秦淮河边的产业可都是聚宝盆,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虽然朱棣去了北平,但产业却没法带走。


    让其继续当聚宝盆不就好了?


    因此朱元璋问道:“你怎么看此事?”


    朱标道:


    “陈老弟应该只是想把秦淮河北岸收回江宁县的管辖之下,儿臣看过他的三年发展规划,觉得甚是出彩。”


    “但想要按时完成这计划,需要的钱粮可是个天文数字,单靠收取百姓的赋税,怕是百年之后都难以完成。”


    “秦淮河北岸那些商铺可就不一样了,个个都是摇钱树,一年的商税就足以抵得上百姓十年赋税有余。”


    朱元璋心中一惊,道:“几十家商铺真能收取这么多商税?”


    “按照陈老弟制定的方法,怕是只多不少。”


    朱标点了点头说,“他可不是三十税一那么简单,而是根据产业规模和营收等诸多因素来收取商税的,总而言之便是产业规模越大收取的商税就越高。”


    “儿臣觉得此方法大有可为,咱们若是只把目光放在百姓身上,那百姓未免负担过重,不但每年要缴纳赋税,还要承担徭役。”


    “那些商人们虽然地位低,但日子过得却不错,如此下去,咱们大明的百姓就会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说罢他停顿片刻,认真道:“所以父皇,商税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朱元璋却淡淡道:“此事不急。”


    “可是……”


    朱标话刚开头,便被朱元璋摆手制止了。


    “咱是想先让那个小混蛋在江宁折腾,看他能搞出个什么样子来,反正就这么大点地方,还是在咱们眼前,要是搞得好,那朝廷届时加以改良推广也不晚,要是他搞的百姓越过越差,那也不过一个县,咱们还能补救。”


    “父皇是要把江宁县当做试点?”朱标问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这小子的确有些才能,说的话这些天咱也思考过,倒是有几分道理,所以就让他继续折腾吧,看看他能把这江宁县搞成什么样。”


    这才是稳重的方法。


    朱标点点头,觉得自己是冒进了些。


    此时父子两人已经出了江宁县城门。


    今晚万里无云。


    即便没点火把,也能借着月光看清官道的路。


    朱元璋忽然问道:“这才过去了一两天的功夫,雄英的气色竟然好了这么多,不知是怎么回事?”


    正在思索的朱标一时没反应过来,道:“父皇,您说什么?”


    朱元璋见他这幅心不在焉的模样,皱眉道:“咱还说个屁,自己儿子都不关心。”


    说罢便气呼呼的上了马车。


    朱标愣了愣,接着无奈笑了起来。


    自己这个爹,有时候还真像是个爱发脾气的小孩。


    朱标隔着马车帘子追问道:“父皇,明日早朝若是陈老弟被弹劾该怎么办?”


    “咱管他做什么?小混蛋当众念反诗,这天下还有什么他不敢干的?”朱元璋气道。


    接着似乎又不想让自己儿子担心,又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那个小混蛋看着莽撞,但做起事来深谋远虑,这回就算咱们不管他,他自己也有办法解决。”


    “所以现在咱也很纳闷,他到底准备怎么应对朝廷百官的发难……”


    今晚的秦淮河北岸格外冷清。


    毕竟白天有两个人在这儿丢了性命。


    虽然痕迹和尸首都被清理了,但路过的时候还是难免瘆得慌。


    而且不少商铺的掌柜和伙计现在都被关进了江宁县大牢。


    没了这些人,商铺也没法营业。


    等过些日子义庄和垃圾填埋场建起来了,估计这里就更不会有人来了。


    万花楼便是秦淮河北岸众多商铺中的一个。


    背后的东家是江宁县的李老爷。


    李老爷虽然在江宁县是大人物,但放在整个应天来看,屁都不是。


    不过他却是韩国公李善长的远房亲戚。


    平日仗着李善长的势在江宁县横行霸道。


    甚至能在秦淮河北岸建起这座万花楼。


    虽然不太起眼,但仍旧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近年来李善长在朝中遭受打压,李老爷也不再跟以前一样跋扈,变得低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