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很简单,把丞相变成一个机构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原来是黄兄,今日怎么有空来我们江宁了?”陈安拱手问道。
朱标笑道:“也是偷得半天闲暇,听家父说雄英这些日子要住在陈老弟你这里,因此在下才想着过来看看,一是感谢陈兄弟,二是上次一别,甚是想念……”
虽然是父子,但朱标的性格却跟朱元璋截然不同。
朱标仁慈宽厚,待人随和。
朱元璋则脾气暴躁,一点就着。
不过这也仅仅是陈安的错觉罢了。
朱标仁慈宽厚是相对的,朱元璋也不是一点就着的暴躁老头,而是个永远都让人摸不清心思的老狐狸。
他要真的脾气暴躁一点就着,怕是根本无法在乱世中异军突起,建立大明王朝了。
不过朱元璋在陈安面前,倒是的确变得一点就着了。
陈安也笑道:“在下也与黄兄甚是投缘,所以咱们之间就不要客气了,县衙离此处不愿,咱们不妨去县衙说话?”
“如此甚好。”朱标点头道。
听着两人文绉绉的话语,韩无双忍不住微微皱眉。
这些读书人说话都这么酸?
听起来怪别扭的。
就不能跟普通人一样说话么?
一边暗自腹诽,一边跟着陈安两人回到县衙。
现在未到放衙时间,因此陈安便带着朱标来到了大堂。
朱标来寻儿子是假,有疑惑请陈安解答是真。
因此两人刚一坐下,朱标便开口问道:“陈老弟,在下看你将江宁治理的蒸蒸日上,但平日耗费在公务上的时间却不多,在下也是朝廷一官吏,平时可没这么多闲暇,不知陈老弟能否说说其中方法?”
陈安看了看朱标。
朝廷一官吏?
您也太低调了点吧。
不过陈安一时间搞不清楚朱标是来试探自己,还是真的虚心请教来了。
因此他思索片刻,才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方法,无非就是制定合理制度,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然后赏罚分明,多给些激励的同时,也有严厉的处罚。”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江宁县衙总共也才一百多人,跟黄兄手底下的人数没有可比性,所以我这法子也仅供参考,不能拿来便用。”
说到最后,他赶紧给自己上了道保险。
万一朱标把自己的方法用在朝廷上,最后起了反作用。
那朱元璋肯定要把怒火烧到自己身上的。
到时候难不成带着小娥四处奔逃,做一对亡命鸳鸯么?
哎?
这么一想倒也不错。
陈安继续说道:“制度再完美,也需要人执行,若是制定制度的人自己不遵守制度,那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推行下去。”
朱标喝了口茶,叹道:“陈老弟所言极是,制度制订起来容易,遵守起来却难。”
他看向陈安,问道:“因此管理才是个难事,管的松了就会滋生懒惰,管的严了又会让人心生不满,其中的度真是难以把握啊。”
“就说之前的空印案和胡惟庸案,都是震动朝野的大案,牵扯了不少官员和勋贵,虽然事出有因,但也因此让许多官员心中不满,依陈老弟来看,这两案该如何处理?”
陈安直接道:“既是事出有因,那就该按照朝廷律法来办,因此朝廷的处理并无不妥。”
关系到站队问题,陈安也不敢马虎。
空印案虽然情有可原,但也是官员先违反规定,朱元璋才开始动手。
至于胡惟庸案。
完全是胡惟庸作死。
再有,古代哪有谋反不牵扯甚广的?
但朱标对陈安的回答却不怎么满意。
他并未表现出来。
但接下来陈安的话,却让朱标大为震惊。
陈安道:“不过因为胡惟庸案就裁撤丞相一职,在下却觉得有些矫枉过正了。”
朱标闻言立马问道:“哦?这又是从何说起?”
陈安道:“丞相一职自设立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然偶尔会威胁到皇权,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掌管百官的。”
“朝廷因为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甚至连中书省都一并裁撤,虽然把权力都收归到皇帝手中,但却给皇帝增加了成倍的工作。”
“当今陛下勤政,太子殿下也如此,但等百年之后,谁能保证后世之君都如陛下与太子一般勤于政务呢?”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若是后世之君都跟在下一样懒散呢?在下治理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江宁县,但皇帝治理的却是整个天下,若是一天懈怠,那会有多少百姓因此受苦?”
“因此陛下废除丞相,虽然本意是怕权臣误国,但却弊大于利了。”
朱标微微颔首,追问道:“按陈老弟的意思,这丞相一职是不应该才撤了?”
“当然。”陈安点头道,“但既然现在已经裁撤,那也没必要重新设立了。”
“那若如你所言,后世之君懒散懈怠,又该如何?”朱标皱眉问道。
身为大明的太子,朱标自然希望大明江山永续。
但他也知道,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是明君并不现实。
与其把希望放在缥缈的未来上,倒不如现在就把准备做足。
而且他也觉得自己的身体被政务压得愈来愈差,很想从每天批不完的奏章之中解脱。
陈安却笑道:“很简单啊,要么把丞相一职设立回来,要么就顺其自然。”
“咱们当今陛下和太子都是明君,我说的那些事暂时不会有,因此就算有乱世,也是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候了,到那时咱们都成了一抔黄土,乱世也与咱们无关了。”
朱标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陈老弟此言差矣,难道咱们不在了,大明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么?难道陈老弟就忍心看着自己的后人遭受苦难,甚至被蛮夷统治么?”
“难道除了设立丞相,就没有别的办法?”
“当然有,把丞相从一个人,改成一个机构便是。”陈安道。
“这又是何意?”朱标连忙问道。
“丞相原本是一人担任,这样就会容易导致其权利过大,架空皇帝。但若是把丞相的职责赋予一个机构,那机构内部也会互相制衡,如此自然便不会有权力过大的事出现。”
“这个机构,我叫它内阁。”
陈安接着说道:“内阁有票拟、建议的职责,可以为皇帝分担政务,但内阁却没有决定权,如此一来,便能避免其心怀不轨。”
他话语声并不大,但听在朱标耳中,却是振聋发聩。
朱标盯着陈安,嘴里喃喃道:“内阁没有决定权……”
良久之后,他才大笑一阵,对陈安道:“陈老弟果然治国良才!”
丞相制度持续了千年之久,直到朱元璋时才被废除。
归根结底,是朱元璋觉得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治理好大明天下。
但他却想不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却不会如同自己一般勤政……
饶是如此,大明王朝也整整坚持了二百七十六年。
归其原因,便是大明的官僚体系非常完善。
体系的内核,便是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