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朱标丢下奏疏跑路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他接着把一份文书单独放在书桌上,说道:“大人,这份文书是峡谷里的王小七今早上让人送来的。”
听到是王小七让人送来的,陈安连忙拿了起来。
王小七本是扬州的村民。
因为村里感染了天花,所以死了不少人。
活下来的因为后遗症,变得面貌非人,官府担心天花扩散传播,便把村子直接封了起来。
准备把这些人都饿死,然后一把火连带村子一起烧掉。
陈安知道后,便想尽办法把这些人救了下来,并带着他们和几头病牛一起回到了江宁。
将村民和病牛都安置在一处峡谷中,然后找了一些陈家庄的流民,还有些牢里关着的囚犯,让他们先接种抗体。
随后陈安又在江宁县找了个对天花感兴趣的大夫,让他进入峡谷观察接种的情况。
小钱所说的王小七,便是峡谷的负责人。
他现在送文书来,难道是接种的情况有进展了?
陈安立马打开文书仔细看完,接着对小钱道:“王小七说第一批、第二批接种的已经解除了隔离,接种前几天会出现轻微的发烧,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其他情况,康复如初,所以他们准备接种第三批。”
小钱也喜道:“大人,要是这牛痘真能预防天花,那您可就要名垂史册了!这可是拯救无数百姓的壮举啊!”
“届时朝廷肯定也有封赏,属下先提前恭喜大人!”说着向陈安拱手行了一礼。
陈安脸上倒是没露出任何喜色。
身为后世之人,他自然知道牛痘的作用。
可要让其他人明白并接受,却也并不容易。
所以他才搞了这么个没什么意义的试验。
现在第一批第二批的试验已经完成,只要等第三期也顺利结束,峡谷中的郎中写完记录,就能上报朝廷了。
只要朝廷开始推广,那百姓们接种牛痘也就指日可期了。
这也算是陈安穿越到大明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但现在江宁县波谲云诡,暗地里不知多少人正准备对他放暗箭。
因此陈安道:“记住,王小七的文书只能你我二人知晓,决不能透露给第三个人,等第三批试验结束后,你马上着手写出文书,我签字之后,马上上报朝廷,以免生变。”
“明白,大人放心!”小钱点点头。
接着又问道:“大人是担心会有人下绊子?”
陈安道:“不是你说不少人都勾结起来,准备对本官下手么?”
小钱道:“这事儿都传开了,属下跟大力他们都急坏了,也就您还淡定如往常。”
陈安笑道:“不必担心,本大人就是要他们都蹦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不然一个个来,太麻烦了。”
“就让他们再蹦哒几天,等人差不多全了,本大人就把他们统统拿下!”
虽然他这番话说的声音不大,但却霸气十足。
小钱使劲点头。
他可太知道自己大人的能力了。
几个月前他展露出来的狠厉果决,让几乎所有人都记忆犹新。
之后便一直隐忍。
以至于有些人竟忘记了几个月前的恐惧。
但身为陈安的心腹,小钱可从来没忘记过。
……
应天府,皇宫。
一上午的时间过后,朱标终于批完了一批奏章。
接着另一批便被一名小太监抱来放在了桌上。
朱标无奈叹了口气。
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每天各州府上报的奏章简直多的令人发指。
不是天灾人祸,就是御史的弹劾,再有便是某地少数民族复叛等……
在胡惟庸案没发生之前,很多不大的事都是由官员直接处理,不必上报。
但胡惟庸案发生之后,不但丞相这个职位被废除,而且朝廷官员也牵连甚广。
直到现在各地官员的空缺还没补完。
官员人手不够,但各地事务却不会因此减少。
加上朱元璋最近这些日子都不理会。
朱标只能顶上。
没办法,谁让他是朱家长子,这是朱家的天下呢?
朱标喝了口茶,正欲继续批阅的时候,身边的宫女忍不住开口了。
“殿下,都一上午了,要不您还是歇息一下吧。”
朱标笑道:“孤也想歇歇,但这些奏章要不抓紧批阅,又会耽误不少事情啊。”
“可您的身体比奏章更重要啊!”宫女关切道。
虽然宫女还没有名分,但已经被朱标收了。
所以此刻便走到朱标身后,帮他捏起肩膀来。
朱标无奈的又叹了口气。
今年他还不到三十岁。
但因为每日过度操劳,看起来都像是四十多岁。
他眼角余光忽然瞥到了放在桌上的那本册子。
便问道:“陛下现在可还在宫里?”
宫女答道:“在的,陛下昨天喝醉,现在刚刚起来没多久。”
朱标立马从椅子上起身,喜道:“你让人去陛下那一趟,就说孤不放心雄英自己留在江宁,下午要去一趟,让陛下休息好后,就来批阅奏章。”
最近几天朱元璋都是一大早就不见人影,这让朱标想偷懒都不成。
既然今天朱元璋还没来得及走,那朱标索性先跑。
反正朱标走了,朱元璋就得留下坐镇。
当然了,朱标可不是真的担心自己儿子。
而是他有太多的疑问需要陈安解答。
商税、病牛、还有那些亩产千斤的粮食作物等。
现在陈安在朱标眼里,已然成为一个什么都知道的神仙中人。
所以他早就计划去一趟江宁。
今日不正是最好的机会吗?!
朱标交待宫女后,便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出宫去了。
他生怕晚走一步,就被朱元璋抢了先。
等朱元璋接到朱标离开的消息后,朱标已经出了应天。气的朱元璋直拍桌子。
原本他都已经规划好了,今日再去江宁县。
一来看看自己大孙在江宁过得怎么样,顺带看看陈安说的调理方法管不管用。
二来便是给陈安去送钱,以免他反悔。
最后便是再去陈安面前嘚瑟一番。
好不容易占上风一次,不多嘚瑟几次,怎么对得起自己?
但谁知最后却被自己儿子给抢了先。
虽然朱元璋很气,但也不能扔下烂摊子不管啊。
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自己都不珍惜,指着谁珍惜?
没办法,朱元璋也只能叹着气开始批阅奏章。
但他心中却已经盘算好了,等到申时自己也走。
反正那时候也没什么要紧事了,偶尔走一次又能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