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个不存在的舞步

作品:《77岁团长:孙女受辱,我重出江湖

    “我是交换生,林浩。”男人伸出手。


    “你的舞蹈,是我见过最……最特别的表演。”


    郑雅君礼貌地和他握了握手。


    “谢谢。”


    林浩没有马上松开手,而是继续说:


    “很多人只看到了坚强,但我看到的,是‘放下’,你不是在控诉,你是在和自己和解。”


    “最后那个祈福的手势,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所有走不出黑暗的人。”


    “这个……太了不起了。”


    一番话说完,郑雅君三个人都愣住了,这个人说的太准了,准得像是钻进了她心里,郑雅君看他的眼神变了,第一次有人这么懂她。


    “你很懂舞蹈。”


    “懂一点。”林浩笑了笑松开了手,可他松开手,目光却滑到了郑雅君的腿上。


    那条疤很显眼,他看了一眼伤疤,又飞快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手,动作很快,但郑雅君看见了。


    她心里说不出的怪,那次汇演后郑雅君的生活回到了正轨,那个叫林浩的交换生,也开始不停地出现在她的世界里。


    图书馆她找汉唐乐舞的资料,一转身,他就拿着一本古典舞的书站在不远处,他看到她愣了一下,然后笑了。


    “真巧,郑同学。”


    食堂,她刚端着麻辣烫坐下,他就端着一模一样的碗,在她对面坐了下来。


    “看来我们口味很像。”他笑着夹起一片藕。


    咖啡馆,她和林薇她们讨论作业,他又“正好”走进来,最后还帮她们解决了问题,终于有一次“偶遇”后,他提出了请求。


    “郑同学,我能去舞蹈室看你训练吗?我保证不打扰你。”


    他态度很诚恳,让人没法拒绝,从那天起,舞蹈室的角落里,就多了个安静的观众。


    郑雅君压腿、拉伸,练习核心力量,林浩就在角落的椅子上看,拿着本子写写画画。


    她休息时他会递上一瓶水,然后开始聊天。


    “你的恢复速度真是个奇迹,给你治病的医生很厉害吧?”他像是随口一问。


    “听说,是军区总院的张院士?”


    郑雅君点点头,他笑了笑,又说:


    “你意志力也强,是受家人的影响吧?听说你爷爷是位将军?,有这样的家人支持,真好。”林浩感叹道,


    “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可能一辈子就完了。”


    他的话听着是关心,可郑雅君总觉得他好像在打听什么,为了更好地“请教”,林浩又送了她几本包装精美的德文原版书。


    “《东方舞蹈艺术研究》的初版,国内找不到。”他把书递给郑雅君。


    “我托欧洲的朋友,从一个私人收藏家手里买的,我觉得,它应该属于你。”


    林薇和陈月在宿舍看到这几本书时眼睛都看直了。


    、


    “我的天!雅君!”林薇拿起那本书,手指触摸硬壳封面,“这书的纸张都和我们的课本不一样!林浩真舍得花钱!”


    陈月搂住郑雅君的肩膀,对她示意。“这哪里是送书,这就是信号。一个长得帅,有学问,还有钱的人,在追求你!姐妹,你可要抓住了!”


    “就是!”林薇跟着说,“等你们成了,必须让他请我们吃大餐!要去全东海最贵的那家!”


    郑雅君被两个好友说得笑了,心里却有一丝说不出的感觉。面对这样一个追求者,没有女孩能完全拒绝。


    然而,不对劲的地方,在她心里慢慢浮现。


    林浩表现得太完美。他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关心,每一个话题,都恰到好处。这种完美,显得很不真实。郑雅君决定试探一下。


    这天,在舞蹈室,郑雅君做着脚踝的柔韧性训练。她对角落里的林浩开口:“最近在看一些古代舞谱,发现南唐后主李煜亲创的那套‘金莲碎步’,对脚踝力量和稳定性的要求很高,我想试着把它融入到现代舞里。”


    林浩听到“金莲碎步”这个词,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名字。他赞同道:“这个想法很棒!把失传的古典技法进行现代化改编,是传承和创新!我非常期待你的作品。”


    郑雅君停下了动作。她看着林浩,心里很冷。


    南唐后主李煜确实喜欢小脚,但他从未创造过什么“金莲碎步”。


    这个名词,是她刚刚编的。


    一个真正研究中国古典舞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可林浩,却毫无察觉地附和了。


    他不是不懂,就是在装懂。


    这个破绽,让郑雅君开始警惕。她不动声色,又试探了一次。几天后,她提起唐代最有名的宫廷乐舞。


    “我最近在想,能不能把《霓裳羽衣舞》的元素,和我自己的舞蹈结合起来。”郑雅君说,“宋徽宗当年最爱看这个舞,还让宫廷画师画了下来。”


    “对,宋徽徽的审美影响了整个时代。”林浩立刻接话,“他推崇的道家思想,让那个时期的舞蹈风格也偏向飘逸和空灵,你把这种感觉抓住,肯定能出好作品。”


    郑雅君的心彻底沉了下去。《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时期的作品,和宋徽宗隔了几百年。林浩再一次暴露了他只懂皮毛的事实。


    他的专业知识,都来自书本和网络,经不起任何推敲。


    周末,郑雅君回到爷爷家。晚饭后,她没有看电视。她把林浩送的书、说过的话,还有自己两次试探的结果,原封不动地,对郑立夫讲了一遍。


    郑立夫安静地听着,手里拿着一块绒布,慢慢擦拭一枚军功章。他没有打断孙女,等她全部说完。


    房间里很安静。


    郑立夫放下手里的绒布和勋章,抬起头。


    “雅君。”老人开口,“这个林浩,很刻意。”


    “他问过你康复的事情?”


    “问了,他知道是张院士的团队。”


    “他还问过什么?”


    “问过我们家,问过您。”


    郑立夫点了点头,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


    “他的偶遇,都是计算好的。他送的礼物,一个普通学生买不起。他对舞蹈的了解,只在书本上。他的所有问题,最终都指向了我们的家庭,指向了你的康复过程,指向了我。”


    老人的分析,印证了郑雅君所有的不安。


    郑立夫转过身。


    “这不是一个男孩在追求一个女孩。”


    “这是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