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这也能达标?!
作品:《穿越1971,我的民企军工帝国》 毛子军方的最终要求简直苛刻到离谱!
“所有车型必须满足从米-8直升机直接空投,落地后30秒内启动投入战斗。”
“要能在零下40度冰原行驶,70度陡坡攀爬,沼泽地不陷。”
“最关键的是,必须靠车身本身硬抗120毫米迫击炮后坐力,不准外加配重块!”
陈浩然看着新要求,气极反笑。
这些毛子,以为自己是甲方啊,既要又要还要。
既要便宜又要性能,还不肯加钱!
“好,既然你们想要极端,我就给你们极端!”陈浩然一把推开会议室门,直奔研发部。
设计室内,工程师们正一片哀嚎,手里的笔都快捏断了。
“陈总!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总工程师王磊几乎把头发揪光,“我们不是军工企业,这活儿接不了啊!”
陈浩然没废话,直接走到白板前,抄起马克笔。
“我们不能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要学会教育客户。他们只说了要什么,却没说不准我们不要什么。”
笔尖划过白板,发出刺耳声响。
“第一,防护全部砍掉!装甲钢板、车顶、车门、挡风玻璃,统统不要!就留底盘、发动机和座椅!”
底下顿时炸锅:“这不就是裸奔吗?客户能同意?”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陈浩然冷笑,“让坐这车的人都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这玩意儿零防护,遇到敌人赶紧跳车找掩护!既省重量,还省成本!”
众人一愣,仔细一想,毛子还真没提防御要求。
“第二,结构极度简化!除了动力和传动系统,其它电子设备能省则省。车灯也砍了,告诉他们,车灯要额外价钱。”
工程师们的表情从绝望变成了看疯子。
“第三,底盘和轮子!4个轮不够就6个,6个不够就8个!发动机选最皮实耐操的柴油机,别管噪音和舒适性,只要扭矩大、能拽!”
最后,陈浩然写下最关键一条:“第四,标准化!搞一个通用底盘,所有功能模块:火箭炮、迫击炮、物资板,全设计成能快速更换!要像拼乐高一样!”
会议结束后,工程师们看着白板上的“丐版方案”,面面相觑。
“这路子太野了,客户能买单吗?”
“我估计悬,这方案太草率了。”
陈浩然自然清楚这一点。
厂里工程师只需要研发通用底盘,剩下的功能模块改造、武器适配,陈浩然准备找民间大神走野路子。
“墨璃,全网搜索民间大神,要动手能力强、喜欢搞发明创造的。”
墨璃的电子眼瞬间亮起。
【分析:高效制造低成本、高机动性装备,符合保障宿主需求+规避风险核心逻辑】
于是乎,墨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很快筛选出一份名单。
第二天,陈浩然就带着钱上门,把几位大神从五湖四海忽悠了过来。
随着毛子将一堆报废武器样品寄到,厂里开启了魔改模式。
整个场面像个大型废品回收站,到处是“这里焊一下”、“那里锯一刀”的即视感。
然而,奇迹就在这种混乱中发生。
墨璃频频给出指导性意见,精准踩在“杀伤+实用”上。
没人会知道,这个机械姬是基于“消灭碳基生物”的底层逻辑在进行优化。
三周后,第一台8x8基础底盘造好。
它寒酸到极点:管线裸露,焊点粗糙,连油漆都没喷,活脱脱一个工业垃圾。
但就是这玩意装上发动机后,居然真的能跑!
而且动力强劲!
思路打开后,“山猫家族”疯了一样扩张。
……
时间一晃而过。
莫斯科郊外军用测试场。
绍一古将军裹紧大衣,看着场中央那十几辆“工业垃圾”,脸色比天气还冷。
“陈先生,您确定不是在逗我?”他强忍着骂人的冲动,“这些车看起来像用废铁场零件拼出来的!”
陈浩然笑容真诚:“将军,合同白纸黑字,只规定了性能指标,可没规定外观和工艺标准。”
陈浩然走到丐版车前,用力拍拍粗糙的车身:“您要求空投、极寒、沼泽、扛后坐力,还要便宜……我们这是在您的框架内,做出了最极致的优化。”
测试开始。
空投试验:车辆从直升机坠下,落地翻滚两圈,居然真的在30秒内启动成功。
极寒测试: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中冻了一夜,简单预热后就发出轰鸣。
坡度攀爬:70度陡坡,8轮驱动轻松而上。
沼泽行驶:车辆在泥沼中蹒跚前行,但确实没有陷进去。
最后是重头戏是120毫米迫击炮试射。
“装弹!”工程师喊道。
砰!
一声巨响,车身剧烈摇晃,但稳稳停住没有翻车。
所有毛子军官不约而同向前一步,瞪大眼睛。
“真该死,居然成功了!”绍一古喃喃道。
几名毛子工程师冲上前检查,越看越心惊。
这玩意儿粗糙得令人发指,却真的达到了所有合同要求的下限标准!
一种纯粹的、野蛮的、完全不考虑美观和舒适性的产品!
就连一项以糙汉子著称的毛子,也觉得眼前的玩意太糙了。
“别告诉我,你们只用了三周搞出这些样车?”绍一古黑着脸问。
“将军说笑了,”陈浩然面不改色,“我们早有进军军工的打算,设计方案早已完成,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绍一古脸色铁青。
他本意是用苛刻条款逼陈浩然放弃,没想到对方真造出来了。
承认它合格?
意味着要用这堆工业垃圾装备部队。
不承认?
对方完全符合合同条款,自己理亏。
纠结再三,绍一古终于找到借口:“咳……陈先生,你的产品确实有创意。但军品采购非同儿戏,我们需要最真实的战场数据。”
绍一古顿了顿,眼神闪烁着找补:“这样吧,第一批先小规模生产100辆,我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实战检测,后续再正式签署大批量采购协议。”
说白了,既不想承认这破玩意儿合格,又不想反悔。
陈浩然心中暗骂老狐狸,但表面依旧微笑:“当然,谨慎是应该的。”
他知道6000辆的数量毛子根本吃不下,对方只是好面子不肯承认。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妥协。
不过最头疼的其实是绍一古。
钱已经花出去了,要是不列装,上面追究下来根本不好解释。
但这种“侏儒车”,哪支部队愿意接手?
忽然,绍一古想到有人或许愿意收留这些破烂玩意。
“那就这么定了,”绍一古伸出手,“100辆,三个月内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