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于谦回来了
作品:《家父朱棣,我大明汉王摆烂怎么了?》 朱高旭说完,转身就走。
韦妃其实也一夜没有合眼了。
她一直都在等着朱高旭回来。
能做王爷的女人,这智商怎么可能差?
韦妃心里清楚,这老爷子挖的这个坑不好。
她也一直都在劝说自己的丈夫收敛点,太子身体再不好,那也是太子,将来要做皇帝的。
除非他早夭折行,但是这命这种东西,谁说的好?他汉王身体是强壮,是能征善战,可是也指不定就屁事没有,人家那个病秧子也指不定就不能活个百岁。
世事无常。
朱高旭他应当知道这个。
可是自己这丈夫脾气就是暴躁,不听。
好不容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转性了,突然不跟太子对着干了,三兄弟还要歃血为盟,永结同心,这下好了,老爷子又搞这么一手???
正所谓眼下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将来的命运。
在这种状态下,小心翼翼永远不为过。
“夫人,殿下回来了。”
韦妃正走神,突然听到仆从在外面喊了声。
韦妃急忙起身出来看。
就见朱高旭脸色红润,不像是有什么事情的样子。
她赶紧问了一句:“怎么样了?”
朱高旭一笑说:“搞定了。”
韦妃这才捂着胸脯喘粗气说:“老爷子这一手玩的也是真的暗,搞得人昏头涨脸的,你说,万一太子对你又不高兴怎么办?”
不过一边说着,韦妃一边好奇的打量着朱高旭:“你真的变了。”
朱高旭连忙打了个哈哈:“哪有?我还是我。”
说完这个,他便是岔开了话题说:“杨士奇送来消息了没?”
虽说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证明了这事情是靖难遗孤搞的鬼,但是这靖难遗孤选择的对象是他,这就是个事儿。
朱高旭很清楚,靖难遗孤没有选择对太子下手这是因为太子历来心善,对靖难遗孤一直都是以最大的宽容态势去解决问题。
这事情,宫廷里一些曾经被他救下的靖难孩子心里都知道。
有人会替他说好话。
老三的话,纯粹就是打仗上的军事奇才,但是要说玩政,这个东西他玩不来。
自己和太子爷又过不去,偏偏又是老爷子最看重的人,这意义大不一样。
那些靖难遗孤们选择他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样无休止的事情肯定还会持续。
为此,他得铆足了精神,小心翼翼,半点都不能懈怠的。
韦妃轻咬薄唇,说:“目前还没有,不过杨大人的本事惊人,依我看,很快就会来了,诶对了,我收到一个消息。”
韦妃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补了这么一句。
朱高旭听到这个,一脸狐疑说:“嗯?消息?什么消息?”
“于大人回京了。”
“于谦?”
朱高旭一拍手。
“是啊,我想,于大人回来了,干嘛不请他出谋划策?”
这于谦可是个绝世奇才。
朱高旭前世的时候刷抖音就看人说起过,于谦这个人,朱棣舍不得杀他,朱高炽舍不得杀他,朱瞻基也舍不得杀他,就连汉王第一次造反,于谦协助解决这造反的事情,历史中的朱高煦都没有舍得怪他。
这人是个奇人。
只可惜,他碰上了朱祁镇集天下昏君所有弊端,而无天下明主一丝一毫本事的主子。
要不然,像是于谦这样的人,天下的百姓敬仰他,皇帝喜欢他,他又清廉异常,又有能耐,他要不被被杀,大明朝可能又能延续个几百年。
这个世界总是造化弄人,也属于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不过这会,听到于谦来了,朱高旭可是非常高兴地。
他这一拍大腿:“是啊,媳妇,你真聪明啊。”
说完,朱高旭转身就准备出门去见于谦。
不过刚走了两步,他又收住了脚。
韦妃见到他这个样子,好奇的说道:“夫君,怎么了?”
朱高旭停住脚,咬了咬牙说:“不行,这会不能去,现在去,不合适,这老爷子盯着咱呢,他能不知道于谦回来了?他也没跟咱说。”
于谦跟朱高旭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
二人有时候跟兄弟似的。
每次于谦出去办差,回来后都第一时间会从各地带好酒回来找他喝酒。
于谦这可不是为了送礼。
他也不需要,他给的从来不是什么珠宝玉器,名贵古玩,就是酒,而且也不是名贵的酒,就是一些地方特产,普通百姓都喝得起。
也因为他这种情况,两人才跟兄弟一样。
不过眼下于谦回来却没有来找他,这不怪吗?
这明摆着有套!
而且用鼻孔子想想都知道,这套子是故意给他下的。
老爷子这一手给他真的整的无语了。
他就搞不明白了,自家老爷子搞毛线情况啊?这是逮着自己个儿使劲霍霍呗。
这家伙属实是有点坑人!
叹息了一声,他说:“得嘞,老爷子霍霍咱,咱也不能较真,不然他老人家一不高兴,咱不吃了兜着走吗?”
韦妃也咕哝道:“你说老爷子为啥?”
她这一点有点想不明白了。
朱高旭说:“还能为啥,哎……以前那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力之’把我侃晕了,现在这句话,把老爷子自己侃晕了。”
“啊?”
韦妃吓了一大跳,赶紧冲着朱高旭说:“不是,不会是真的吧?”
朱高旭无奈的耸了耸肩:“怎么可能不是真的,老爷子现在就这么个心思,真是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
他其实可真不想蹚浑水。
韦妃也摇头说:“算了事到如今,还是先琢磨琢磨老爷子的那点心思吧。”
别的话都没有用,这老爷子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眼下这宴会,他们必须给办好了。
不然稍微出点差池什么的,到时候老爷子又是没完没了,朱高旭可是受够了,他可不想再被老爷子训斥,他可是接受不了一星半点的。
而且这次的事情说句不好听的,关乎着大明王朝的安危,边境的安定,而且还得防着靖难遗孤,他的时间所剩不多,得好好琢磨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