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故意偶遇
作品:《傻女种田:带瘫痪爹瘦弱娘致富咯》 翌日。
天还未亮透,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清水村。
宋士林特意穿了一身体面的青衫,身形清瘦挺拔。
此时他就站在村口桥边上,目光不时望向村里,修长的手指无意识的摩挲自己的袖口。
也不知等了多久,直到听到了吱呀作响的车轮声,宋士林立即舒展眉头,换上温润如玉的神情,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书册捧着。
远处驶来的马车不算豪华,车厢略显老旧窄小,车头坐着个小厮,没精打采地挥着鞭子。
小厮和马车都是钱玲儿问姐姐借回村充面子的。
即便如此,那这简陋的马车也算得上清水村独一份。
待到马车即将临近,宋士林将手中的书扔在路中间,正好断了马车去路。
“哎呀!”
宋士林轻呼一声,忙上去捡。
小厮看到路中间突然窜出个人,吓得勒住马。
车内传来女子不耐烦的声音:“怎么回事?为何停了?”
小厮紧紧皱眉:“姑娘,不晓得从哪儿窜出一个穷书生,非要突然拦在路边!”
车帘被猛地掀开,露出一张浓妆艳抹的脸,五官不算精致好看,单眼皮,方形脸,鼻子扁平,一脸的痘用厚厚的脂粉盖着。
钱玲儿今天穿了件桃红色的缎子裙,手上戴着一个厚厚的银镯子,身形矮小,微胖。
她本想发火,却在看清路中之人时愣了神。
宋士林正弯腰拾书,晨光正好落在他清秀的侧脸上,加上他皮肤白皙,模样生得确实不错。
他起身时,故作才注意到马车和车上的人,微微一怔后,露出恰到好处的歉意的笑。
“惊扰姑娘了,实在抱歉。”宋士林拱手行礼,故意夹着的嗓音清朗好听。
钱玲儿一时忘了回答,她还未见过如此生得好看的男子,尤其晨光落在他身上,好似整个人都会发光似的。
她呆呆地看着宋士林,心里疑惑,村里何时有了这般人物?她竟没见到过。
好一会儿,钱玲儿回过神:“你是谁?你差点儿惊了我的马,若是摔着我,你担当得起?”
宋士林抬眸,看清钱玲儿那张脸之后,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但他面色不显,反倒是恭敬再次行礼:“在下宋士林,是我疏忽了,实在抱歉,不知姑娘名唤何?”
这话听着舒坦,钱玲儿脸色缓和了些,目光落在他手上的书上。
“我叫钱玲儿,你读的什么书?”
“《四书章句集注》,为明年院试做准备。”
宋士林有意将书皮露出来,显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
钱玲儿这一看,果然立刻来了兴趣。
她从小就在学堂读过书,爹娘都拿她当城里的大家闺秀养着,就想让她识文断字,所以读过《女诫》《千字文》的,话本子也看过不少。
她自诩与村里那些村姑不同,所以目光肯定不会落在村里的粗野汉子身上,她喜欢的,必然是有学问的人。
“那你在这做什么?是要去镇上?”
宋士林垂下眼帘:“正是,要去镇上买几本诗集。”
钱玲儿肉眼可见对他起了兴趣,宋士林……宋家的小子,家境贫寒,但此人长得这般好看,看这样子,倒是有希望考上秀才。
“山路难走,既然顺路,不介意的话,我的马车还有空位,可以一道同行。”钱玲儿说着,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位置。
宋士林心里冷笑,奶果然没说错,这钱玲儿就是个眼皮子浅的。
他面色不显,挣扎间,还是想故作矜持一番。
“多谢钱姑娘好意,在下和钱姑娘男女有别,只怕影响姑娘闺誉,所以还是步行吧。”
钱玲儿撑着脑袋,只觉得他好不识趣,瘪了瘪嘴:“行吧,那我走咯!”
说罢,钱玲儿放下车帘。
“等等!”
宋士林眼看她真的要走,连忙叫住。
马车果然又停下来,钱玲儿又撩开车帘:“怎么了?”
宋士林紧紧咬着后槽牙,想着自己那五十两,便忍了罢!
“在下思虑了下,还是觉得不好辜负钱姑娘好意……”
“那你上来吧!”钱玲儿不等他说完,立刻接话道。
宋士林无语凝噎,道谢后还是上了马车。
马车内,他看着钱玲儿微胖的身材占据了车厢好些位置,他隐隐皱眉,小心地与钱玲儿保持距离坐下。
这里面,弥漫着浓重的脂粉香气,熏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马车重新启程,颠簸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
钱玲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宋士林,目光在他清秀的侧脸上流连。
宋士林被人这么直愣愣盯着,只觉得浑身不自然。
好半天,他实在是受不住了,忍不住开口:“听说钱姑娘的姐夫在镇上经营丝绸生意?姑娘这是去探望姐姐?”
钱玲儿顿时来了精神:“可不是嘛!我姐夫在白云镇上开的丝绸铺子!我姐他们都买了宅子住在镇上呢!我啊,经常去镇上找我姐姐玩!”
他点头附和:“早就听闻你姐夫的本事了,果然厉害!”
宋士林想着,在镇上开铺子,那得多有钱?还能买得起宅子?家底肯定能有千两吧!
到时候从手指缝里漏个五十两,定然不成问题!
“那是自然!”
钱玲儿得意洋洋地扬起红唇:“我姐姐嫁得好!我将来也不会差!我就喜欢读书人!”
说这话时,她的目光不断在宋士林的身上流转。
宋士林勉强笑了笑,撩开窗帘看向外面后退的田野。
若不是为了试题,为了那五十两!他何须在这讨好这么个庸俗女子?
“你怎么不说话?”钱玲儿突然不满地问道,“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和村里那些村姑不同?”
宋士林回过神来,迅速掩去眼底的厌恶。
他回过头,温声道:“自然不同,钱姑娘知书达理,见识非凡,是士林此生见过最与众不同的女子。”
钱玲儿被夸得一整个心花怒放,却又故作矜持:“你倒是会说实话!我自幼读书识字,大都住在镇上,很少进村,所以你不认识,也很正常。”
语气中,尽是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