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分家
作品:《傻女种田:带瘫痪爹瘦弱娘致富咯》 孙氏看到闺女如今这副乖巧模样,便不再犹豫了。
“好,咱一家子一起!也能把三个娃养大!”孙氏在心里暗下决心,就算是自己饿死,也得拼命地拉扯两个孩子。
宋绵绵看着自己爹这样子,嘴角微微上扬:“爹,娘!还有我!咱一起努力,一定能把日子过好的!”
往后她要赚很多钱,让爹娘哥哥弟弟都过上好日子!
宋华强欣慰一笑:“就这么定了,绵儿娘,夜里你去请爹娘还有大哥他们来我这屋,让我来和他们说!”
宋绵绵心里隐隐生出一丝期待出来:“爹,分家的时候,先莫要说我痴病好的事。”
要是爷奶晓得她痴病好了,定不会放人,还会生出其他心思来。
宋华强理解了宋绵绵的用意,欣慰地觉得闺女挺聪明的。
他认可地点头:“好!”
宋绵绵料想到分家前期日子是困难的,但她相信,只要一家子齐心,渡过难关就好了。
……
好不容易到了傍晚,夜饭就吃了点糊米粥和野菜,饭桌上别说没有一块肉了,就连油花都不见。
一顿饭,味同嚼蜡,但为了生存没办法,强忍着也要吃下去。
吃过了夜饭的老宋家人,都被孙氏请到了宋华强的屋子里。
宋绵绵是女娃,而且在大家的印象里她就是个傻娃子,所以她被孙氏安排在了自己屋子里等。
宋绵绵虽然很想参与,替爹娘撑腰,但碍于她还要暂时装作痴傻,就不能去了。
宋华强那间屋子本就窄小,此次就请了家里几个汉子为各房代表参加家庭会议。
大房宋华山,三房宋华涛,四房宋华东,还有老宋头和杨氏。
宋华山在一旁皱着眉头看着宋华强,不知道老二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屋子里不断传出争吵声,兄弟不断指责宋华强两口子,爹娘也在唉声叹气地指责孙氏丧门星……
宋华强抬头看了一圈,这些都是他至亲,如今这些人眼中只有冷漠和算计。
爹娘此时满心满眼只想着卖了绵绵,大哥和三弟也觉得他二房就是个拖累。
四弟还没有成亲,平时和他关系最亲,几次想要替他说话,也被反驳了回去。
只有宋华强和孙氏两个人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爹。”
宋华强心寒无比,用干哑的声音开口道。
“分家吧!我二房分出去,另起炉灶。”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
老宋头和杨氏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杨氏恶狠狠瞪着孙氏。
“是不是你这个贱人指使我儿子分家?你这个烂心肝的贱妇!老娘替老宋家生了四个儿子,你竟敢串掇分家?老娘今天必须收拾你!”
杨氏一连生了四个儿子这件事,可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底气,走在村子里都是横着走的,骂架都没几个敢和她呛声的主儿。
这年头,谁家儿子多就是劳力多,走哪儿都是底气。
宋华强哪怕是躺在床上,也把孙氏往自己身后拉,用力护着。
“娘!这和绵儿娘没关系!这是我的想法!”
老宋头一听这话,气得一口旱烟没吐出来,呛得他直咳嗽。
“咳咳……你这逆子!全村有谁家是分家过日子的?我和你娘半截身子埋了土,临了你还来整分家?你是要存心气死我和你娘?”
面前始终是自己亲爹,宋华强看他一脸皱纹,咳得满脸通红,有点心有不忍。
“爹,分家对大家都好!”
“我不同意!老子把话撂这儿!要想分家,除非我和你娘死了!”
老宋头拿起桌上豁口的茶碗,重重地往地上砸去,顿时碎得稀巴烂。
屋子里顿时又陷入一片寂静当中。
“我同意二房分出去,难不成还要留着他们吃白食不成?我们哥几个辛辛苦苦下地干活还要养他二房一家子?”
老三宋华涛现在也是农活主力一员,每天累死累活的,他早就有怨气了。
宋华山跟着附和:“爹,我觉得这法子可以,老二一家子几张嘴,说到底是全摊在我们兄弟几个身上,我和老三自己都难养活自己,老四拖成老光棍了,都还没成亲。你们不可以只偏心二房,我们兄弟几个的死活就不管了啊!”
老宋头颤抖着手指着自己这几个儿子,气得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你!你们这几个逆子!老子白养你们了!老四!你是不是也这么想?”
宋华东始终保持眉头紧锁:“爹!二哥站不起来,家里三个孩子,绵丫头痴傻还要二嫂时刻照看,这要是分家了,让他们咋活?”
宋华涛一听这话,顿时就反驳:“老四,你没成家你当然无所谓了!二哥要是一辈子瘫在床上,你出钱治?他们不愿意卖了那傻丫头,你也养?说得倒是好听!到头来还不是要大哥和我跟着承担!”
老大宋华山冷哼一声:“呵,老四你还是太年轻了!爹,我看老二也有这个心想分家,不如就分了吧!爹娘生养我们,我们愿意给您二老养老!可还要我们养二房几口人,说实话,这担子实在太重!我担不起!”
老三宋华涛紧跟着道:“爹!娘!算是儿子求你们了,就算是被人戳脊梁骨我也要这么说!要不然我们也跟着二房活不下去了!”
这下子,杨氏看着这几个儿子这样说,眼角噙着泪:“老天啊,我这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啊!”
杨氏的哭喊声响彻整个屋子里。
老宋头怒吼一声:“别嚎了!还嫌不够丢人的?”
杨氏虽然还在哭,但也碍于老宋头的威严,不敢再出声。
老宋头沉默良久,他苦心经营的家,如今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老大老三说的不无道理。
终于,老宋头叹了口气:“既然兄弟不睦,那就分吧!”
此话一出,宋华强和孙氏松了口气,不过一颗心如同寒入了潭底。
他自嘲笑了笑,自己这个情况,也不怪亲兄弟弃如敝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