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拒绝美色,家有嫂子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周白抱着脑袋,痛苦地呻吟着,仿佛被拒绝的不是水仙儿,而是他自己。


    这个时候还喝什么酒啊!


    “方兄,你这是要我的命啊,那可是水仙儿,整个平阳县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知音,你就这么……”


    他已经找不到词来形容方原这暴殄天物的行为了。


    不远处的方聪,双手微微捏紧,方聪正是青春期长大的年纪,这个年纪对于大姐姐几乎就没有任何的抵抗力。


    他也想见水仙儿,看到方原有这样的机会却不知道好好的去珍惜,真是让他感觉到羡慕嫉妒。


    方原居然如此不屑一顾?


    水仙儿那“引为知音”的评价,方原却一点都不知道珍惜的,多少男人想要却没有,他却一点不当一回事。


    方原对周遭的一切恍若未闻。


    方原只是觉得,这楼里的空气,混杂着酒气、脂粉气和人们压抑的欲望,让人闻之作呕。


    这种地方,远不如家中嫂子身上那淡淡的皂角清香来得让人心安。


    方原饮尽杯中最后一口酒,缓缓起身。


    “周兄,我要回去了!”


    在满堂死寂、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方原就这么平静地、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醉仙楼。


    来时悄然,走时决绝!


    将平阳县所有才子的脸面,踩在了脚下。


    你们一个个求着要见的女人,在我这里,不过是一堆白骨罢了!


    方原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门口,李长明才仿佛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色厉内荏地冷笑道:“哼,装模作样,欲擒故纵罢了,我敢打赌,他现在一定躲在哪个角落里后悔呢!一个乡巴佬,故作清高给谁看!”


    可这话连他自己说出来都觉得底气不足。


    周围的人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李长明自觉无趣,狠狠一甩袖子,也带着方聪等人灰溜溜地离开了。


    一场本该是他们耀武扬威的宴席,最终却成了一场让他们颜面尽失的闹剧。


    ……


    醉仙楼顶层,一间雅致的闺房内。


    熏香袅袅,琴音泠泠。


    丫鬟翠儿正低着头,将方原的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


    “……方公子说,他俗务缠身,不便打扰小姐。”


    窗边,一道身着素雅白裙的绝色身影闻言,抚琴的玉指微微一顿。


    水仙儿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清丽绝伦的脸庞,眉如远山,眸若秋水。


    只是那双本该柔情似水的眼眸里,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睿智与清冷。


    “俗务缠身……不便打扰?”


    水仙儿非但没有生气,嘴角反而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有点意思。”


    水仙儿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投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县衙方向,幽幽地说道:“平阳县这潭死水,需要一条真正的龙来搅动,那些只知吟风弄月、趋炎附势的草包,不过是些泥鳅罢了,我设下这盘棋,等的,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方原?你是不是我想要找的人呢?”


    水仙儿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翠儿,去查查,这位方公子,在县试考场上,写了些什么。”


    ……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


    方原推开院门时,堂屋里那盏熟悉的油灯依旧亮着。


    沈欣茹正坐在灯下打着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显然是等了许久。


    听到开门声,沈欣茹一个激灵,猛地惊醒。


    “阿弟,你回来了!”


    看到方原的身影,她脸上瞬间绽放出安心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一边接过他背上的书笈,一边关切地问道:“考得如何?累不累?饿了吧,我给你留了饭菜,还热在锅里呢。”


    方原柔声道:“嫂子,以后莫要等我这么晚了。”


    “我不困。”沈欣茹嘴上说着,却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沈欣茹很快端来一碗热粥和小菜,又从厨房里拎出一个木桶,里面是早已备好的热水。


    “阿弟,你走了一天的路,又在考场坐了那么久,快用热水泡泡脚,解解乏。”


    说着,她便自然地蹲下身,要去帮方原脱鞋袜。


    方原微微一笑,道:“嫂子,我自己来。”


    方原坐在板凳上,将脚浸入温热的水中,一股暖意瞬间从脚底传遍全身,驱散了所有的疲惫。


    沈欣茹就蹲在他的身前,仰着那张被灯光映得愈发娇美的脸庞,一双水汪汪的眸子痴痴地看着他。


    “嫂子,你这么看着我,是怕我被人拐跑了不成?”方原忍不住打趣道。


    沈欣茹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方原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心中更是喜欢,嘴上却不饶人。


    “嫂子对我这般好,给我留饭,为我备水,若是日后我考取了功名,要去外地做官,可怎么舍得下嫂子?”


    沈欣茹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只觉得心跳如擂鼓。


    “你尽胡说八道!”


    沈欣茹再也待不住了,她猛地站起身,端起那盆还带着温度的洗脚水,背对着方原,声音又急又轻地说道:“不理你了,我去倒水!”


    言毕,便逃也似的快步走出了堂屋,那窈窕的背影在月光下,带着一丝慌乱,却更显动人。


    ……


    与此同时,平阳县衙后堂。


    灯火通明,几位负责批阅县试考卷的考官,正围坐在一起,进行最后的评定。


    平阳县令周镇宏,也就是周白的父亲,正襟危坐于主位。年约五旬,面容儒雅,不怒自威。


    “诸位,本次县试的卷子都已审阅完毕,可有能入眼的上佳之作?”周县令缓缓开口。


    几位考官对视一眼,其中一位山羊胡老者起身道:“回禀大人,此次县试,佳作寥寥。李长明的文章尚可,方氏宗族的方聪经义功底也算扎实,可为前十之选,但若论案首之才,却都差了些火候。”


    周县令闻言,微微蹙眉。


    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叠评定为“优”的卷子,翻看了几份,皆是些引经据典、言之无物的陈词滥调,看得他直摇头。


    正当他有些失望之时,他的目光,被最底下的一份卷子吸引了。


    那手启功体书法,清朗遒丽,卓尔不群,单是这字,便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他抽出卷子,目光直接落在了那篇策论之上。


    “论平阳水患与德政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