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像一群无头苍蝇乱窜

作品:《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臣,遵旨。”赵括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颤抖。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在不远的未来。


    整个北方草原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末日景象。


    随着刘启一道道近乎疯狂的战争命令下达。


    整个大晋彻底变成了一部为了战争而生的恐怖机器。


    无数的军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被运往北方前线。


    除了霍渠率领的一军和二军之外。


    由大晋最精锐士兵组成的皇帝亲军,龙骧军,也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他们的指挥官,是那个嗜血如命的战争狂人,苏勋。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大晋西南部。


    刚刚完成整编的大晋皇家陆军三军和四军。


    也在他们的军长白起和韩信的率领下,开始向北方集结。


    整个大晋最精锐的五大主力军团,超过五十万大军尽数出动。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草原。


    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序幕。


    而这场决战的一个高潮,就爆发在雁门关。


    在坚守了整整十天之后,霍渠终于等来了他一直等待的,最好的反击时机。


    这十天里,柔然可汗用尽了各种办法,威逼利诱,虐杀俘虏。


    他想把霍渠从那个乌龟壳里逼出来。


    然而霍渠就像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任凭你外面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他严格地执行着刘启在战前就给他定下的基本战术。


    那就是依托坚城,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拖延时间等待主力集结,最后聚而歼之。


    十天的时间,柔然人在雁门关下丢下了超过十万具尸体。


    他们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他们的粮草也开始出现了短缺。


    而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后方也开始起火了。


    无数响应国家号召的大晋游侠、猎户、退伍老兵。


    自发地组成了一支支悍不畏死的游击队,渗透进了草原。


    他们烧毁柔然人的粮仓,袭击他们的运输队,猎杀他们的牧民。


    他们就像一群草原上的狼,用最原始也最血腥的方式。


    向柔然人进行着最疯狂的报复。


    整个柔然的后方被他们搅得鸡犬不宁,柔然可汗终于坐不住了。


    他知道再这么拖下去,不等他攻破雁门关。


    他的八十万大军就要先被活活拖死饿死了。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雁门关这个麻烦。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


    他决定孤注一掷,将他手中最精锐也是最后的王牌。


    那支由五万名最悍勇的柔然勇士组成的草原狼骑投入战场。


    他要用这支曾经为他征服了整个草原的无敌铁骑。


    来为他的四十万大军砸开通往中原的大门,这是一个疯狂的赌博。


    就在柔然可汗调动他最后的王牌,准备对雁门关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


    霍渠也终于露出了他那隐藏了许久的锋利獠牙。


    “传我命令。”


    “所有炮兵自由开火,给我用最猛烈的炮火,覆盖柔然人的狼骑冲锋路线。”


    “告诉弟兄们,把我们所有的炮弹都给我打光。”


    “另外命令驻扎在雁门关两侧,早已埋伏好的皇家陆军第二军。”


    “在狼骑进入我军炮火覆盖范围之后。”


    “立刻从两翼对柔然人的主力大军发动钳形攻势。”


    “命令所有部队,只有一个任务。”


    “那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我要让整个雁门关外变成一个只有死亡的血肉磨盘。”


    “我要让所有柔然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犯我大晋者,虽远必诛!”


    随着霍渠一声令下,整个雁门关瞬间就变成了一座疯狂喷吐着死亡火焰的钢铁火山。


    数千门各种口径的后装线膛炮,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无数的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如同流星雨般划破长空。


    精准地落在了那正在高速冲锋的柔然狼骑的头顶。


    轰!轰!轰!轰!轰!


    爆炸声、惨叫声、战马的悲鸣声响成一片。


    坚硬的冻土被炸出了一个个巨大的弹坑。


    无数悍不畏死的柔然狼骑连人带马,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横飞。


    他们引以为傲的那身由精钢打造的三重甲。


    在榴弹的破片面前脆弱得就像纸一样,他们引以为傲的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在炮火的覆盖面前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冲得越快,死得也就越快,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五万狼骑就伤亡过半。


    剩下的也彻底被炸懵了,失去了建制,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在炮火中四处乱窜。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就在柔然可汗被自家王牌的惨状惊得目瞪口呆的时候。


    两支如同鬼魅般的黑色洪流,突然从雁门关的两侧杀了出来。


    那是早已埋伏多时的大晋皇家陆军二军。


    他们的出现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地插进了柔然大军那因为狼骑出击而变得薄弱的两翼。


    柔然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在雁门关外竟然还埋伏着这样一支庞大的晋军。


    他们的阵型瞬间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而就在他们陷入混乱的时候,雁门关的城门也缓缓地打开了。


    早已准备多时的皇家陆军一军,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冲了出来。


    他们以团为单位,组成了数个巨大的空心方阵。


    方阵的最外围是上了刺刀的步兵。


    方阵的内部是负责提供火力支援的轻型野战炮和重机枪。


    这些移动的钢铁堡垒,一步一步地向着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柔然大军碾压了过去。


    柔然人虽然在人数上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但在晋军这种跨时代的立体化火力打击面前。


    他们的人数优势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就像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原始人。


    在挑战一个开着坦克的现代士兵,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黄昏,当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战场都染成一片血红色的时候。


    雁门关外那片曾经水草丰美的草原。


    已经变成了一片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三十万柔然大军全军覆没。


    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他们的鲜血汇成了河流。


    柔然可汗在几百名亲卫的拼死保护下,侥幸逃脱。


    但他也将他那支引以为傲的草原狼骑。


    和他那颗征服天下的雄心,一起永远地留在了雁门关下。


    第四百六十章 别高兴太早


    雁门关大捷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回京城,整个大晋再次沸腾了。


    百姓们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欢庆着这场史诗般的大捷。


    而朝堂之上那些之前还在叫嚣着议和的文官们。


    则是一个个面如死灰,一个由军人主导的铁血大世,已经拉开了序幕。


    刘启站在沙盘前,看着上面那代表着柔然大军全军覆没的旗帜。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传令给霍渠,让他不用管那个逃跑的柔然可汗。”


    “他的命,朕留给苏勋,让霍渠立刻挥师东进,与东部战区的部队汇合。”


    “朕要他一个月之内,给朕全歼柔然的东路军。”


    “然后打穿辽东,兵临高句丽的王都城下。”


    高句丽那位国王,你替我传话过去,有两个选项摆在他面前。


    不用犹豫,只要立刻向大晋称臣纳贡。


    另外交出他们半数的疆域,这还算个体面结果。


    不然的话,朕会让霍渠亲自出手。


    到时候他们无论王还是国,都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赵括的心里陡然升起一阵巨大的震动,冷汗微微浸湿了背脊。


    他明白,眼前陛下布局之深远。


    哪里是在意什么柔然,帝王真正的图谋远比表面复杂而庞大。


    赵括领旨退下,背影刚消失在殿门外,太极殿内就死一样安静。


    满朝文官全都低着头,殿里连一丝喘气声都听不见。


    刘启刚才那番话里透出的信息,把所有人都砸蒙了。


    一个区区的柔然根本不是皇帝的目标,他的视线早已越过草原,盯死了东边那块地方。


    他想要的,是对整个东北亚的格局来一场大洗牌,彻头彻尾。


    这事超出了开疆拓拓土的范畴,这是在用一场战争给大晋铺路,一条通往百年国运的血路。


    这种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让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往外冒寒气。


    他们现在才算明白,自己跟这位年轻皇帝的差距根本不是君臣有别那么简单。


    那是一种认知上的天堑,根本无法跨越。


    就在这时候,国子监祭酒魏征,从文官的队列里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他直接跪倒在地,整个人老泪纵横。


    “陛下,万万不可啊。”


    “柔然这场仗,我们是自卫反击,师出有名,天下人都站在我们这边。”


    “可高句丽不一样,它终究是我大晋的藩属国,这些年也一直算得上恭顺。”


    “要是没个由头就出兵讨伐,恐怕会在天下藩国面前失了信义,动摇天朝上国的威望。”


    “再说,高句丽国小民穷,龟缩在辽东那种苦寒之地,国内到处是山,易守难攻。”


    “我大军跑那么远去打,后勤补给会是个大难题,万一仗打僵了,国库怕是顶不住。”


    “还请陛下三思,千万别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轻启战端,把国家拖进险境。”


    魏征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眼泪直流。


    这也确实说出了在场大部分文官的心里话。


    在他们这些人看来,打柔然可以,因为是柔然人先惹的事,我们是被逼的。


    可对高句丽动手,那性质就全变了。


    你主动去揍一个名义上还跟你混的小弟,道义上就说不通。


    这事传出去,其他那些藩属国怎么看你?


    以后谁还敢真心跟你混?


    何况辽东那个地方,在中原这些士大夫的眼里,就是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


    为那么一块烂地,兴师动众,消耗国力,实在是太不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