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田埂豪赌

作品:《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这一回,所有人都挺身而出,齐声汇成一句。


    “服。”


    今夜,队伍终于真正地打成了一块儿。


    各色人心头拧成了一股力气。


    李鬼望着篝火下的刘启,终于认下了这个人。


    他看到的不是蛮横无理,而是有人能看透人心,有胆有谋。


    短短一周,刘启就将各路闲人硬生生锤成了一支像样的队伍。


    他看着那些高兴的老队员,和被折服的新兵们,心里彻底服了。


    能跟这种人混下去,也许真能保住性命。


    乡团的事有了端倪,刘启脑子又开始琢磨下一步。


    那就是粮食。


    下溪村绑着悦来楼和新招的百来号人,单是每天用粮就是天文数字。


    靠镇上买粮不光价格贵,还等于把命交在外人手上。


    一旦有人卡住粮道,他建起来的一切,马上就得散伙。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种出足够的粮食。


    闫武那边还在骂人,但他修的围墙,确实把那三十亩新荒地圈了起来。


    刘启这天带着秦伯年和村里的几位老农一起到田里转转。


    他看土、看阳光,再结合最近的天气,琢磨种啥合适。


    这天,他把村里的几个人喊到地头。


    赵虎、秦伯年、刘宽头,还有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把式,都凑过来。


    “三十亩地总算拾掇好了,大家也歇了些日子,现在得定下种啥。”


    他说着,手指向面前刚翻出来的地。


    刘老三一直会种地,他蹲下抓了一把泥土,搓了搓。


    “主家,这土地新翻过,肥力行,第一年就种高粱或者粟子,收成肯定差不了。”


    别的老农也跟着点头。这种人齐心协力的做法,村里老人都习惯了。


    荒地新开出来,先种高粱粟子最保险。


    不过,刘启想得不一样。


    “高粱、粟米,收成实在太有限了。”


    “要是一亩满打满算,收最好的年也才二百来斤。”


    “现在咱们光乡团队员就一百五十多,加上村子这号人,这粮就不够分。”


    说到这,众人都沉默了。


    现实谁都清楚,可没别的路可走。


    其实这片田能种的也就那么几样。


    “那你有别的想法?”


    秦伯年下意识接了句话。


    刘启看向大家,说出自己的打算。


    “我打算试种点新作物。”


    “名字叫红薯、土豆,还有一种叫小麦。”


    这几个词村里没人听说过,当时全傻在那里。


    一辈子没见过,这是什么?


    “这能当饭吃?”赵虎蹭蹭问了句。


    “肯定能吃,还不光能吃,收成比高粱粟米高太多。”


    他说得不快,但一句话砸进大家心里。


    高出十倍多。


    这是刮地三尺也掏不出来的数字,大家几乎不敢喘气。


    “你说的十倍,到底真的假的?世界上真有这么能打的庄稼?”刘老三紧张起来。


    “真要有,过去还有谁饿肚子?”


    没人会马上接受,他说的这个产量跟他们见识过的相差太远。


    亩产两千斤,这想想都玄乎了。


    “我不是胡扯。”


    刘启说得很平稳。


    “这些作物,收成是高粱好几倍不说,对地的要求还低,更省心。”


    看大家还有疑虑,刘启心里清楚,不掏出实际东西这口也跟不上。


    但块上,他一个籽都没攒着。


    “关键是,这种子咱哪来搞?”


    秦伯年看明白痛点,直接提出来。


    “家里也不宽松,能吃上饭都不容易,更别说想着去市集买来尝鲜。”


    更别提花钱找种子,还不知去哪儿找。


    这一说,大家脑子终于想过味来了。


    “对啊,这种子解决不了,庄稼说得再好,也是白说。”


    “万一全用上新作物,到头上没出苗,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输不起。为了全村的口粮,这点险好没人愿意去冒。


    廉价的试错,这些造不来;他们平时能拼命出头,可一旦饥荒真来了,命都没了。


    有人领头打仗,他们可以上前。可全村人赌光一口吃的,谁都不敢轻易答应。


    刘启看得明白,大家心里的担心合情合理。


    他必须要替他们托底。


    “你们心里怎么想我明白。”


    他说得很稳,声音低了些。


    “净说种子,你们放宽心,这个我来想办法。就算买不到现货,想方设法也得搞到手。”


    “种子全算我的开销,到时候谁想试就按市面高粱种子对半价拿。”


    村里鸦雀无声。


    谁都没想到,他自己出钱不说,还倒贴卖下去。


    早已不单是领头带路,这纯属把身家押注全村。


    “你何必来这一出?”


    刘老三低下头,说话都有点哽咽。


    “你是想着全村人好这点我们晓得,但都搭进去了,也不是个事。”


    “一个人吃亏不值。”


    村民们逐渐表态。


    他们条件差,但没人浑身硬心肠。谁帮他们一回,他们心里有杆秤。


    刘启看着这些人,内心也不是没波动。


    但现在讲情怀,顶事的不多。


    “话我得说清楚。”


    他抬手,想让大家安静下来。


    “真要那么干,不光为我,是给咱村里铺后路。”


    “为什么上溪村敢横咬我们,我们押着好好的酒坊也挺不过黎明?为什么每个月都缴三成给王景那个狗官?”


    “还是因为一个穷字。”


    “因为我们穷,所以我们弱,因为我们弱,所以谁都想来踩一脚。”


    刘启的话,戳中了每个人的痛处。


    “我们现在有了乡团,有了武器,看起来是强了。”


    “但这都是假的。”


    “只要我们一天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我们就一天挺不直腰杆。”


    “王景为什么敢要我们三成的利润?因为他知道,我们的命在他手里。”


    “只要他断了镇上的粮食供应,我们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到时候,别说三成,他要我们把脑袋割下来,我们都得照办。”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打了个冷战。


    他们之前只看到乡团的风光,没想过背后这致命的威胁。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粮食,多到吃不完的粮食。”


    “多到我们可以用粮食去换钱,换武器,换来我们想要的一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的站起来,不再看任何人的脸色。”


    刘启指着那片土地,声音里充满了力量。


    “这三十亩地,就是我们的希望。”


    “种高粱,我们只能勉强糊口,继续被人欺负。”


    “但种上我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就能彻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