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刚入文化殿就被下马威了?

作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蓝玉心中的激动,早已冲破了言语所能承载的极限,仿佛有一团烈火在胸腔里熊熊燃烧,每一次心跳都带着难以抑制的震颤。


    当他真切认识到燧发枪与复合弓这两样器物,必将为大明的军事实力带来颠覆性的提升时,这位素来以铁血闻名的军事狂人,瞬间便将他雷厉风行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夜幕早已笼罩金陵城,街道上只有零星的巡夜士兵提着灯笼走过,蓝玉却全然不顾夜色深沉,攥着燧发枪与复合弓的图纸,翻身上马朝着军营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要立刻找到军中最顶尖的军匠,让他们即刻投入到燧发枪的仿制与复合弓的打造之中。


    此刻,蓝玉的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预感,这预感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清晰而坚定:这两样武器装备,绝非寻常器物,它们足以打破当下世界的格局,让大明的铁骑在战场上横扫一切对手。


    也正是在这一刻,蓝玉忽然对朱允熥争夺储君之位的成功,生出了满满的信心。


    在他看来,仅凭这两样能让大明军队实力跃升数倍的“神器”,


    朱允熥便完全具备了担任皇太孙、未来继承大统成为皇帝的资格——至少,蓝玉对此深信不疑。


    这份认知,让蓝玉的心中既充满了惊喜,又夹杂着几分唏嘘。


    惊喜的是朱允熥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如此足以改变国运的神器,居然就这样轻易地交到他手中,任由他去钻研打造;


    而唏嘘的,则是朱允熥那深不可测的城府与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手握这般神器,他没有第一时间拿出来炫耀,也没有立刻去朱元璋面前换取功劳、讨要赏赐,反而要求他先将燧发枪和复合弓成功仿造出来,并且实现批量打造后,再向陛下禀告……


    蓝玉在心中暗自感叹:单论这份城府与忍耐力,即便是先太子朱标,恐怕也有所不及吧!


    如此心智坚定、行事沉稳的“狠人”,若还不能在储位之争中成功,那才真是没有天理了!


    于是,蓝玉怀着这份激荡到几乎要溢出来的心情,脚步不停,直奔军营而去。


    既然朱允熥对他如此信任,将这般重任托付于他,他蓝玉又岂能让这份信任落空?


    那些文人墨客不是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吗?


    而他蓝玉一生最看重的便是“义气”二字,


    定然要将朱允熥交付的任务办得妥妥当当。


    否则,又如何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连夜赶到军营后,蓝玉没有片刻停歇,立刻下令召集了大批经验丰富的军匠,将燧发枪的实物与两份图纸一同摆放在众人面前,让他们即刻开始研究如何仿造燧发枪与复合弓。


    当军中的军匠们第一眼看到燧发枪的实体时,所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撼。


    不得不说,比起大明神机营目前装备的火绳枪,眼前这柄燧发枪的精密程度,何止高出一点半点,其整体设计更是堪称完美。


    尤其是燧石撞击点火与定装火药这两项核心设计,在众军匠看来,简直就是天才般的构想,完全打破了他们对火器的固有认知。


    这突如其来的震撼,让一群军匠瞬间陷入了复杂的情绪之中:


    一方面是大开眼界的兴奋,见识到了如此精妙的武器设计;


    另一方面则是深深的忐忑,他们暗自担心,以自己这群人的技艺水平,是否真的能造出如此精密的燧发枪?


    至于复合弓,军匠们倒是显得信心十足。


    毕竟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材料的配比与每一步的工艺步骤,而且复合弓的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与燧发枪这种集精巧设计于一体的器物相比,仿制难度简直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面对军匠们各异的神情,蓝玉却全然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安抚。


    他久居大将军之位,早已习惯了发号施令,当下便直接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个月之内,必须见到第一支仿制成功的燧发枪与第一把打造完成的复合弓。


    在蓝玉心中,若不是看在燧发枪与复合弓这两样神器的面子上,他根本不会如此郑重地召见这群军匠,毕竟以他的身份地位,寻常军匠还入不了他的眼。


    军匠们听着这道命令,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


    但面对蓝玉不容置疑的眼神与威严,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中暗下决心,定要拼尽全力试一试。


    在军匠们准备离去,着手开始研究仿制工作前,蓝玉又面色严肃地再三警告:“若有谁敢擅自将燧发枪与复合弓的相关信息泄露出去,无论涉及谁,一律严惩不贷!”


    所有人都清楚,蓝玉一向治军极严,若是有人敢违背他下达的军令,最终的下场定然凄惨无比。


    因此,军匠们不敢有丝毫马虎,纷纷躬身行礼,连声答应下来。


    见众人态度坚决,蓝玉这才放任他们离去。


    打发走军匠后,蓝玉独自站在营帐中,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快速思索着后续的安排。


    片刻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身便朝着营帐外走去——他要连夜直奔吴王府,去找朱允熥问个清楚。


    其实在此之前,蓝玉与朱允熥早已商议过,为了避免引起朝中某些有心人的注意,防止他们借题发挥、中伤朱允熥,近期要尽量减少两人之间的来往;而且在朝中,也不能表现得过于亲密,以免给朱允炆一方造成太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他们的警惕性。


    也正是因为这个约定,早上朱允熥被封为吴王、乔迁新居之时,蓝玉才没有亲自出面道贺。


    可如今,蓝玉却顾不上这些约定了——关于燧发枪与复合弓,他心中有太多的疑问与好奇,若是不问清楚,这份心痒难耐的感觉简直能让他彻夜难眠。


    更何况,现在已是大半夜,街上行人稀少,想来也不会有人发现他此行的踪迹。


    ……


    然而,当蓝玉心急火燎地赶到吴王府,急匆匆地想要找到朱允熥时,却看到了一幕让他始料未及的场景:朱允熥正围着一个巨大的陶缸来回转悠,手中还拿着一些不知名的粉末状物品,时不时地便往陶缸之中添加一点,神情专注而认真。


    这突如其来的画面,让蓝玉瞬间愣住了,原本已经到了嘴边的话,也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他站在原地,静静地等候着,不敢上前打扰。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直到朱允熥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将陶缸的盖子轻轻盖上,蓝玉才按捺住心中的好奇,走上前问道:“殿下,您这是在做什么?”


    朱允熥转过头,看了蓝玉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却没有对陶缸的事情多做解释,反而话锋一转,问道:“舅姥爷这么晚还特意来找我,想来,是为了燧发枪与复合弓的事情吧?”


    蓝玉见朱允熥没有解释陶缸的打算,也识趣地没有再多追问,当即重重地点了点头,咧嘴一笑,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激动:“殿下猜得没错,臣这半夜冒昧来访,确实是因为燧发枪与复合弓之事。”


    朱允熥对此并不意外。


    他很清楚,燧发枪与复合弓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像蓝玉这样常年掌管大军、一心想要提升军队实力的大将,在见到如此“神器”后,心中定然激动难耐,迫切地想要问个明白。


    当下,朱允熥也不耽误,引着蓝玉朝着书房的方向走去。


    进入书房后,他亲手将门窗关好,确保没有外人能够偷听,随后才笑着对蓝玉说道:“舅姥爷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便是,侄孙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蓝玉被朱允熥这么一说,反而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问起了。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有些尴尬地挠了挠脸,眼神中满是纠结——心中的问题太多,反而让他不知该先提哪一个。


    朱允熥见状,也没有上前打扰,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给蓝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仔细梳理心中的疑问。


    又过了好一会儿,蓝玉才终于理清了思绪,深吸一口气,开口问道:


    “其实,臣最想知道的是,燧发枪与复合弓这两样神器,殿下究竟是从何处得来的?这般巧夺天工的设计,真是让人叹服不已。


    若是我大明军队能够全军装备这两样武器,那么北方草原上的鞑靼与瓦剌,便再也不足为惧了!”


    朱允熥心中暗自庆幸,早就料到蓝玉会问起神器的出处——毕竟这是系统奖励的物品,根本无法用这个时代的逻辑去解释。


    他当即轻咳一声,脸上露出一副随意的神情,含糊地糊弄道:“不过是意外从一位南洋商人手中购得罢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舅姥爷能否找到人将它们批量仿制出来?”


    事实上,蓝玉对于燧发枪与复合弓的具体出处,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他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心中激动,想要与朱允熥多聊几句,以此来确认这两样神器是真实存在的,而非自己的幻想;


    同时,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对燧发枪与复合弓极为看重的态度传递给朱允熥,让朱允熥也能更加上心——毕竟,朱允熥之前是让常森那个在他看来有些不靠谱的家伙转交图纸和实物的行为,这让蓝玉总觉得朱允熥似乎并不是太重视这些“神器”。


    是以,在听到朱允熥的询问后,蓝玉没有丝毫犹豫,先是仔细回想了一下军匠们刚才的反应,随后便坦诚地说道:“这个不好说…但臣已经给军中最优秀的军械匠人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必须拿出第一杆仿制成功的燧发枪与第一把打造完成的复合弓……方才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他们的神情来看,显然还是有些把握的。”


    朱允熥听到这个回答,满意地点了点头:“那最好不过……”


    话音刚落,他像是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眼神微微一动,随即对着蓝玉嘱咐道:“舅姥爷,您可以告诉那些军匠,在仿制的过程中,最好让每个人专门负责一个零件的打造。这样一来,既能让他们熟能生巧,加快仿制的速度,也能保证每个零件的质量,对后续的批量生产大有裨益。”


    朱允熥所说的,正是后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流水线作业模式——让每个工匠专注于一个零件的制作,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某一个人泄密,而导致整个武器的制造机密被窃取。


    同时也能为后续大规模批量打造燧发枪和复合弓打下坚实的基础。


    蓝玉闻言,眼前瞬间一亮,心中不由得对朱允熥更加佩服——他怎么就没想到这样的办法呢!这个建议实在是太中肯、太实用了!


    他当即连连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地答应道:“殿下真是聪慧过人!臣回去之后,便立刻将这个方法嘱咐给那些军匠,让他们按照这个方式来操作!”


    朱允熥看着蓝玉激动的模样,满意地点了点头。


    显然,他对蓝玉的执行力极为认可——只要是蓝玉认定的事情,定然会不打折扣地去完成。


    见朱允熥露出满意的神情,蓝玉心中也有些嘚瑟,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语气中带着十足的信心说道:“一旦这两样神器能够实现批量打造,殿下再将它们献给陛下,让大明全军装备,到时候大明的军事实力必将迎来巨大的增强!


    届时,朝中还有谁能与殿下争夺储君之位?


    像朱允炆之流……在殿下面前,皆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咳咳!”朱允熥听到蓝玉这般肆无忌惮的话语,连忙干咳两声,打断了他的话。


    他无奈地看着又开始变得猖狂的蓝玉,忍不住开口警告道:“舅姥爷,还请谨言慎行!依我看,您回去之后,还是多找一些修身养性的书籍看看,这不仅对您自己好,对我也大有好处!”


    朱允熥是真的怕了蓝玉这张毫无顾忌的嘴——这家伙一旦嘚瑟起来,是什么话都敢说,再这么下去,恐怕就连“把皇帝拉下马”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要脱口而出了!


    蓝玉被朱允熥这么一提醒,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说得有些过分了,当即龇牙笑了笑,连忙对着朱允熥拱手行礼,语气诚恳地说道:“臣谨遵殿下之命,待会儿回去之后,就立刻找书来看……”


    可在他的心中,却越发感叹朱允熥的谨慎与低调——这般沉稳的性子,实在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不过,他话锋一转,脸上又露出了几分执拗的神情,嘿嘿直笑道:


    “但臣刚刚说的那些话,也都是真心实意的。在臣看来,这大明的储君之位,除了殿下您,咱蓝玉谁也不认!”


    朱允熥伸出手指,轻轻指了指蓝玉,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却没有再去回答这个敏感的问题,而是转移话题道:


    “好了,这些话,等将来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说也不迟。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舅姥爷还是快回去休息吧!”


    蓝玉见状,也知道朱允熥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过多谈论储位之事,便不再多言,嘿嘿一笑后,起身准备告辞。


    朱允熥想着蓝玉毕竟是自己的长辈,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的,便打算亲自送蓝玉出府。


    可就在两人刚刚走出书房,准备朝着府门方向走去时,不远处的阴影中忽然有一道人影快速闪动了一下,随后便如同鬼魅般消失不见。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朱允熥和蓝玉的面色齐齐一冷,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蓝玉的眼中更是直接闪过一丝凶光,嘴角咧出一个危险的笑容,压低声音对着朱允熥说道:“殿下,要不要老臣现在就去‘帮忙’修剪修剪这吴王府的‘枝杈’?”


    在蓝玉看来,杀人不过是家常便饭,他蓝玉这辈子杀过的人,恐怕整个吴王府都堆不下,又岂会怕再添几条人命?


    朱允熥看着人影消失的方向,心中确实有几分意动,


    但仔细思索片刻后,还是缓缓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说道:“罢了……这些人留在府中,也不见得尽是坏事!”


    蓝玉听到朱允熥的话,不由得有些疑惑地转过头,看向朱允熥,眼神中满是不解——放着奸细在府中,难道还能有什么好处不成?


    朱允熥迎上蓝玉疑惑的目光,眼神流转间,透着一股深邃而浩瀚的光芒,他轻轻笑了笑,缓缓解释道:“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可若是能够深入了解对方,知晓他们的生活习性与日常活动规律,反而会渐渐放下防备与警惕之心!”


    蓝玉闻言,心中大为吃惊,他再次紧紧盯着朱允熥看了好一会儿,仿佛要重新认识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孙。


    半晌之后,他才忽然压低声音,语气中满是敬佩地说道:


    “殿下,臣现在越发觉得,您是一个能成大事之人!


    面若平湖,胸藏惊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将来这大明的江山,定然非殿下莫属!”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蓝玉对朱允熥的臣服,多少还带着几分勉强——毕竟朱允熥年纪尚轻,此前也并无太多亮眼的表现。


    可经过这两天的接触与了解,再加上刚刚朱允熥说的这番话,蓝玉才真正对朱允熥心悦诚服。


    如此年纪轻轻,却既敢打敢拼,又能保持低调内敛,城府深不可测,忍耐力更是远超常人!


    这样的人物,若是还不能在储位之争中成功,那还有天理可言吗?


    更甚至,蓝玉在朱允熥的身上,看到了超越先太子朱标的光辉!


    刚才那番话,绝非一般人能够说得出来,简单的几句话中,却蕴含着极强的深意,就连他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都觉得受益匪浅。


    朱允熥又看了蓝玉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笑意,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蓝玉被朱允熥看得有些讪讪,连忙再次拱手,像是在告饶一般,还玩笑似的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嘴巴,那模样仿佛在说:“不说了,不说了,往后定然谨言慎行,再也不胡乱说话了。”


    朱允熥看着蓝玉这副模样,忍不住轻轻叹息了一声,但也没有再多责备——这或许就是蓝玉的性格吧,直率、执拗,却也重情重义。


    人无完人,蓝玉的天赋与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军事上,在人情世故与情商方面稍微欠缺一些,也并非无法理解。


    随后,朱允熥亲自将蓝玉送到府门外,看着蓝玉登上马车。


    可就在车夫准备扬鞭起程的时候,朱允熥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开口叫住了车夫。


    蓝玉听到声音,疑惑地掀开车帘,探出头看向朱允熥,问道:


    “殿下,您是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吗?”


    朱允熥双手拢在衣袖中,先是抬头看了看夜空中皎洁的月色,又转头望向不远处灯火稀疏、却隐约透着几分肃穆的献王府方向,沉默片刻后,才轻声开口道:“关于燧发枪与复合弓的仿制事宜,舅姥爷记得提前去兵部报备一番……不用明着写明是仿制这两样器物,只需留下一个模糊的‘军械改良研究’的记录便可,这般做,也是为了以防不备之需。”


    蓝玉听到这话,瞳孔微微一缩,顺着朱允熥的目光看了一眼献王府的方向,心中瞬间便明白了几分,他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问道:“殿下,您是担心此事会被朝中那群酸儒抓住把柄,借机弹劾您?”


    朱允熥缓缓眯起眼睛,脸上却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语气随意地说道:


    “谁知道呢?但凡事多做一手准备总没错……若是真有那么一个‘万一’,咱们手里握着这份报备记录,也能有个由头,反过来应对他们的刁难,甚至实现‘反杀’。”


    “高!殿下实在是太高明了!这般思虑深远的谋划,老臣真是拜服得五体投地!”蓝玉忍不住再次高声赞叹,语气中满是对朱允熥的敬佩,“既然殿下有这般交代,那臣明日一早就派人去兵部,将这份报备记录办好,绝不让殿下担心!”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着蓝玉挥了挥手,示意他早些回去休息。


    可这一次,蓝玉却忽然叫住了准备转身回府的朱允熥,像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叮嘱。


    他探着身子,声音压得更低了些,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说道:“殿下,明日您便要去文华殿学习理政了……可如今这朝堂上下,包括文华殿内部,到处都还残留着吕本当年留下的人脉势力,那些人大多都偏向朱允炆一方,殿下到了那里,一定要多加当心,万万不可让那群酸儒抓住您的把柄,暗中算计您。”


    顿了顿,蓝玉又补充道:“若是在文华殿中遇到了什么不妥当的事情,或是被人刁难,您可随时派府中的小厮来军中找臣!


    论起耍嘴皮子、引经据典地骂人,咱确实不如那些酸儒;


    但要说论起带兵、或是解决一些‘麻烦’,咱蓝玉还是有一手的!”


    朱允熥听着蓝玉这番直白又带着几分憨直的话,心中微暖,但又有些忍不住又气又笑,他对着蓝玉摆了摆手,无奈地说道:“我知道了,定会多加谨慎,舅姥爷放心便是!”


    见朱允熥这般保证,蓝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对着朱允熥拱了拱手,示意车夫起程。


    马车缓缓驶离吴王府门口,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朱允熥则站在原地,目送马车远去后,才转身折返回府,心中暗自思索着明日文华殿之行的应对之策。


    ……


    与此同时,与吴王府隔街相望的献王府内,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之所以会如此,只因蓝玉深夜拜访吴王府的行踪,终究还是没能逃过有心人的眼线——而朱允炆,正是这些“有心人”中最为关注此事的一个。


    白天的时候,朱允炆还因‘朱允熥与常家、蓝家翻脸’之事惊喜不已,心中满是对未来储位之争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