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子与父

作品:《成龙快婿

    屋外,大雨依旧不停。


    顾老爷看了看陈清,他思索了一番,然后走进了陈清房间里的书桌前。


    “给我磨墨罢。”


    陈清说了声好,然后站在桌子前,很快磨好墨汁,顾老爷提笔蘸了墨汁,在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药材的名字。


    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


    他很快写好一张药方,吹干墨迹,又写下第二张,然后是第三张。


    “这是达原饮。”


    顾老爷指着第一张药方,开口说道:“可以预防疫病。”


    他抬头看着陈清,继续说道:“到时候,安仁堂可以调集药材,咱们顾家要在受灾的地方熬药,预防疫病。”


    “如果已经有人高热,神昏,发斑。”


    顾老爷指着第二张方子,吩咐道:“就用这个。”


    他把三个药方的功用,一一说给陈清听,然后顿了顿,开口说道:“医术一道,向来一脉一方,因此这些方子熬煮出来的药汤未必对症,不过这已经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方,总不会错。”


    他站了起来,看着陈清,继续说道:“本来,这些事情该老夫亲自去做,但是贤侄…也的确该替顾家露一露脸了。”


    陈清拿起这三张方子,一一看了一遍,然后才看向顾老爷,叹了口气:“叔父似乎总是在离开做准备。”


    顾老爷扭头看向窗外瓢泼的大雨,又回头看了看陈清,笑着说道:“我这个人,喜欢做最坏的打算。”


    “我在京城的事情若是一切顺利,将来就还会回到德清来,将来说不定还有福分,抱一抱孙儿。”


    陈清将三张方子收进怀里,然后也看了看外头的大雨,拿起房间里的雨伞,朝外走去:“小侄去找陆掌柜,商量一下具体的章程。”


    说罢,他撑起油纸伞,冒着大雨,走进了雨夜之中。


    这个时代的人力物力都不是很够,哪怕是赈灾救援,也是雨停之后的事情了,不过在这之前,陈清必须要先做好一些规划,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而这些事情,多半都要跟陆掌柜沟通商量。


    顾老爷看着撑伞远去的陈清,捋了捋下颌的胡须,心里有些诧异。


    这个平日里看起来,似乎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陈大郎,似乎…似乎对这一次救灾的事情,相当上心?


    …………


    转眼,又是三天时间过去。


    这场大雨在下了三四天之后,终于停了下来,雨


    势暂停,天空也现出了太阳,但是连续数日的大雨,德清的大溪已经泛滥,也就是说…


    水灾已经是既定现实了。


    此时刚刚入夏,这一场大水,虽然没有冲走淹死太多人,但是却冲毁了不少房屋,尤其是淹没了太多农田,今年整个德清的庄稼,哪怕现在立刻补种,恐怕至少也要损失四成以上的收成。


    在这个即便是丰收,也会有很多人饿肚子的时代,这种灾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了。


    因为大地主们虽然希望局势平稳,但是粮商还有小地主们,则必然囤货居奇,今年的粮价暴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天早上,大雨刚停没有多久,一身玄色便衣的洪知县,便亲自到了顾家拜访顾老爷。


    很快,顾老爷便亲自迎了出来,远远的对着这位洪知县低头拱手:“县尊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洪知县还礼,二人一路到了顾家正堂落座,洪知县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顾老爷,叹了口气:“我不说,顾老兄应该也知道我今天来是为了什么。”


    顾老爷给他倒了茶水,问道:“受灾很严重吗?”


    洪知县低头喝了口茶水,摇头道:“准确的数目还不清楚,但是昨天夜里就收到消息,一个村子淹死了十几个人。”


    “推想全县,恐怕情况会很差。”


    洪知县苦笑道:“我已经向上司衙门一一禀报,不过上司衙门能不能派人派钱派粮下来,都还很难说,即便派下来了,什么时候能到德清,到最后又有几粒粮食能到德清,还是很难说。”


    “出了这样大的事情,我又不可能不管,但是顾老兄你也知道,县衙实在是穷的叮当响了。”


    说到这里,洪知县起身,对着顾老爷作揖道:“请顾老兄,搭一把手罢!”


    顾老爷正色道:“县尊,我便是土生土长的德清人,出了天灾,顾某义不容辞。”


    “那好。”


    洪知县松了口气,开口道:“一会儿,我在松鹤楼请客,宴请咱们本地的大户,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应对,到时候老兄替衙门,多说几句话。”


    顾老爷郑重点头。


    “这是自然。”


    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地方衙门当然要“团结”地方力量,来一同面对了,地方上的大族们,正常来说都要出人出钱出力。


    而县老爷,自然也要请这些大户们吃酒,单单是这推杯换盏,你来我往的程序,恐怕就要走好几天时间。


    至于筹


    集到的钱粮,历任县老爷,多是三七分账的。


    心善一些的老爷从里头拿三成,心狠一些的,就吃个七成。


    洪知县为了将来的前程,此时要爱惜羽毛,他多半不会往这种钱里头伸手,但是他身在官场,却也不可避免的要走这些程序,要跟地方的这些大族们拉扯,跟他们互相“切磋”。


    而就在这些老爷们在城里推杯换盏的时候,陈清已经与陆掌柜一起,带着安仁堂几十个伙计,以及几车粮食,一车药材,沿着官道,来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村落附近。


    他并没有进入这几个受灾的村落,而是就在官道旁边找了块空地,开始搭建庐蓬,以及熬药熬粥的大锅。


    连天的大雨,除了官道以外的其他道路,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走车了,陷进去就休想脱得出来,只能在官道旁边就近施粥。


    陆掌柜一边分拣药材,一边指挥几个伙计,先把粥给熬起来。


    他在药材铺许多年,对于分拣药材,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手艺,不多会,他就已经按照方子的比例,把配好了药材。


    陆掌柜叫来一个伙计,吩咐道:“就这些,一锅水熬去一半。”


    他简单吩咐了几句,站了起来,左右看了看,终于看到陈清陈大公子,正在一旁写写画画,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陆掌柜走近,只见陈清不知什么时候,准备了几条红绸子,此时正用大笔,在这几条红绸上写字。


    “每人每天可领粥一碗,五斤干柴可以再换一碗。”


    “揭发他人多领,可以再给一碗。”


    “一切药汤饮用均属自愿。”


    陆掌柜把目光落在最大的那条红绸子上,只见上面被陈清,用毛笔写了十几个巨大的字。


    “德清安仁堂顾氏,陈清,在此施粥救灾。”


    陆掌柜看得呆了,他对着陈清眨了眨眼睛,开口道:“少东家,这样是不是太…张扬了?”


    陆庆苦笑道:“恐怕官府看到了会不高兴。”


    “没事,等官府的人来了,我就把这幅子给临时收起来就是。”


    陈清回头看了看陆掌柜。


    “总不能做好事不留名罢?”


    陆掌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许久之后,他才挠了挠头:“要不然,公子把安仁堂顾氏五个字去了?”


    陈清笑了笑:“那也随你。”


    他说完这句话,忽然左右看了看,低声问道:“陆掌柜,德清因为天灾生出过民变吗?”


    陆掌柜摇了摇头:“只要饿了肚子,哪有不闹事的?我知道的都好几回了。”


    陈清了然,缓缓点头。


    “明白了。”


    …………


    就在陈清一门心思,扑在“扬名立万”上的时候,几百里之外的陈知府,也终于同时收到了顾老爷与李夫人的书信。


    这位知府老爷看了这封信之后,立刻面沉如水。


    “去,跟王同知说。”


    陈府尊低头看着顾老爷送来的书信,沉默了片刻,这才继续说道。


    “本府打算回乡一趟,把长子的婚事处理妥当。”


    “本府不在的这段时间,府衙的事情就托付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