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科试开始
作品:《科举:开局官府发妻,卷成状元》 十天光阴,倏忽而过。
到了科试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苏墨便早早起床。
这几日高强度的备考,背书、听讲、练字下来。
苏墨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一台超频运行的超级计算机。
过去十日里翻阅过的所有经史典籍、历年乡试的优秀程文,注疏释义,全都清晰无比地存储在脑海里。
随时可以调取、组合、运用。
这种知识储备爆棚的感觉,让他底气十足。
大虞朝的科试,虽只是乡试的资格选拔考试,但程序严谨,内容也颇有分量。
主要考三场。
首场帖经,类似于填空题,考官从经书中任意选取一行,遮蔽其中数字,要求考生填写,考的是对经典的熟悉程度。
苏墨认为,这对拥有过目不忘能力的自己来说,简直是送分题。
第二场考杂文,文体不限,诗、赋、铭、论、表、颂、赞等皆可,自由度很高,主要考察考生的文采和才思。
苏墨以为,这就不得不抄一抄前世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了。
从里面随便拎一首出来,都够在这个时代震一震场子了。
至于最后一场,就是试策,类似于议论文。
要求考生着眼当下的时政、经济、军事等问题发表见解,并最终提出对策。
考的是考生的真才实学、眼界格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苏墨过去十日重点准备的方向。
柳玉茹则递上一个准备好的考篮,里面装着笔墨砚台和几张干粮:“相公,东西都备齐了。”
魏灵儿也随即走上前,仔细替苏墨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青衿:
“相公今日应试,我们打算也一同陪相公去。”
苏墨看着她们四个殷切的眼神,愣了一下,笑道:
“不用如此兴师动众,就在县学考,我自己去就行。”
“那怎么行!”
柳玉姝抢着说:
“科试是大事,我们一定要送,给相公壮行。”
“对,要送的。”柳玉茹也柔声附和,“愿相公文思泉涌,笔下生花。”
宋巧巧没说话,只是用力地点着头。
苏墨看着她们执着的样子,便也不再拒绝:
“好,那就一起送我到村口。”
就在刚推开院门的时候,苏墨就见外面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村长赵保田,另一个竟是县学教谕赵元山。
苏墨微微一愣,赵保田来他不意外,可赵元山怎么也跑来了?
这从县城大老远跑过来,这么些路,这赵元山最迟也得后半夜出发。
“苏墨啊,准备好了吗?”
赵元山一见苏墨,立刻换上亲切和蔼的笑容,抢先开口。
“今日你科试,我这个做先生的,岂能不来送考?”
“你是我门下最得意的弟子,先生我对你寄予厚望啊。”
苏墨一听这话,心里门儿清。
这哪是寄予厚望,这是看在自己那手字画和那几两银子的份上,来投资感情了。
他面上不动声色,拱手行礼:
“哎呀,有劳先生挂心,学生惶恐,学生实在惶恐啊。”
面子上的话,还是要说的。
赵元山摆摆手。
“你我师徒何必客气?”
随即话锋一转,开始语重心长起来:
“苏墨啊,科试虽只是入门之阶,但亦不可小觑。”
“你还年轻,此次即便稍有差池,也无需气馁。”
“为师在府学还有些人脉,日后你也可多补录几次,定能让你如愿参加乡试。”
“以你的聪慧,潜心攻读几年,二三年后,参加乡试,定然马到成功。”
赵元山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苏墨字画好,但并不代表科举考试就能行。
故而也就不大看好苏墨这次参加科试。
理所当然地认为,苏墨今年参加乡试,并没有多大的希望。
苏墨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连连称是:
“先生教诲的是,学生定当尽力而为。”
这时,赵元山的目光才落到苏墨身后的四女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惊艳和诧异。
魏灵儿三姐妹本就是大家闺秀,气质出众,即便布衣荆钗也难掩丽色。
宋巧巧虽年幼,也是个美人胚子。
“嘶,苏墨,这四位女子,都是你家中妻妾?”
赵保田见状,连忙在一旁解释道:
“赵教谕,这是朝廷今年的新令,尚未婚配的秀才需官府发妻,而且一次性发三个。”
“故而这家中妻妾是多了些,但不妨碍他参加科试。”
赵元山恍然,眼神在苏墨和四女之间转了转,捋须笑道:
“原来如此,甚好,甚好,苏墨啊,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也是好事。”
“只是科举之道耗费心神精力,你这,还需……多多保重身体啊。”
那眼神,那语气,分明带着点调侃和劝诫。
苏墨只能干笑两声,岔开话题:
“时候不早了,我们出发吧。”
赵保田也道:
“对,出发,老汉我也送送你。”
说着,就跟到了苏墨身边。
随后,赵保田走到苏墨身边,压低声音:
“墨哥儿,咱村里就你一个秀才,老汉我知道你心气高。”
“但这考举人,太难了。”
“咱们永嘉县都三年没出过一个了,这次科试,能过最好,要是没过,你也别钻牛角尖。”
“早点断了念想,好好准备服徭役的事。”
“到时候去了那边,机灵点,少吃点苦,熬个两三年也就回来了。”
“你家里,我也好给你照看着。”
苏墨知道赵保田都是为了自己好,也就不好反驳什么:
“保田叔,我晓得了。”
“这次科试过不了,我就听你,就不折腾了。”
一行人于是朝着县城走去。
到了县学门口,天色已然大亮。
只见县学外已经聚集了数十名考生,大多是青衫方巾的秀才。
其中有不少人正在临时抱佛脚,捧着经书,始终不肯放下。
而这些人里面,不乏一些苏墨在原主记忆里有些印象的县学同窗。
眼看着时辰差不多,的赵元山轻咳一声,摆出师长的架子。
对苏墨和其他几个认识的学生道:
“此次科试,由府城青云书院的李青山李讲书担任主考。”
“李讲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尤好诗赋。”
“尔等作答杂文时,若有所长,可尽力展现,或能投其所好,留下佳印象。”
他这话主要是说给苏墨听的,暗示李青山最喜诗赋。
苏墨点点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