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张诚起疑,刁难试深浅
作品:《寒门状元:我的大脑能超频》 日子像沭阳县衙门口那摊死水,
表面平静,底下却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涌动。
苏惟瑾依旧每天在书房院子洒扫,
依旧饿得前胸贴后背,
但怀里偶尔能揣上陈婶偷偷塞的干粮,
夜里还能就着偷藏的灯油,
在那粗糙的毛边纸上用秃头毛笔勾勾画画,
将超频大脑里储存的知识一点点倒腾出来加深印象。
他甚至开始尝试模仿记忆中那些毛笔字的间架结构,
虽然写出来依旧像螃蟹打架,
但至少比最初的蚯蚓爬顺眼了些。
他能感觉到,
书房里那几个负责笔墨的小厮看他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
少了些最初的鄙夷,多了点惊奇,
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毕竟,一个能一夜背下《三字经》的下人,
哪怕字写得再丑,也透着一股邪性。
这股邪性,自然也飘进了张家少爷张诚那不算灵光的脑袋里。
张诚这些天过得有点腻味。
新买的丫鬟玩过了,赌钱输多赢少,
被爹娘念叨得心烦。
某天下午,他又被硬塞进书房“陶冶情操”,
对着《论语》上“学而时习之”几个大字发愣,
脑子里想的却是怡红院小桃红的细腰。
就在这时,
他眼角瞥见窗外那个瘦削的身影正一丝不苟地擦拭着廊柱。
是那个叫苏小九的书童!
张诚混沌的脑子忽然灵光一闪(也可能是歪光),
想起前几天这小子背诵《三字经》的溜刷劲儿。
一个贱奴,认字比老子还快?
这他妈的不是打老子的脸吗?
一种混杂着嫉妒、
不爽和几分被冒犯的狐疑涌上张诚心头。
他撂下书,挺着肥硕的肚子蹬蹬蹬走到门口,
叉着腰,用他那公鸭嗓喊道:
“喂!那个扫地的!
对,就是你!给老子滚进来!”
苏惟瑾心里一凛,放下抹布,
低眉顺眼地小跑进去,垂手躬身:
“少爷,您有什么吩咐?”
心里快速盘算着这肥猪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张诚一双小眼睛滴溜溜地在他身上扫了两圈,
想找出些不同寻常的痕迹,
可除了人更瘦、肤色更黑,
竟没瞧出半点异样。
“你这细皮嫩肉的,
偏要干这些脏活累活,
瞧瞧,都给晒黑了,
可把少爷我心疼坏了。”
说话间,他便伸手要对苏惟瑾动手动脚。
苏惟瑾强压下心头的恶心,
脸上挤出勉强的笑容,忙道:
“少爷,少爷,您弄痛我了!
再说,我身上的恶疮还没好呢。”
张大少爷顿时瞪圆了眼,冷声呵斥:
“怎么?你不是说已经想通了?
难不成还要再受一遍那天的苦头!”
苏惟瑾立刻装出惶恐不安的模样,急声说道:
“少爷,这里可是读书之地,
万万不可亵渎圣人!
我……我能帮少爷读书,
我识得字,我读给您听!”
张大少爷一听这话,
眼珠子转了转,思忖片刻,
忽然“哼”了一声,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两本蒙学册子——
一本是《百家姓》。
一本《千字文》,
啪地扔到苏惟瑾面前。
“听人说,你小子认字挺快?”
张诚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怀好意。
“来,给老子念念这两本!
念得好,爷赏你!
念不出来,或者念错了…”
他嘿嘿一笑,
拍了拍旁边放着的戒尺。
“老子就让你知道知道,
什么叫规矩!”
旁边伺候笔墨的两个小厮交换了个眼神,
露出看好戏的神情。
这两本书可比《三字经》难多了,
尤其是《千字文》,
一千个不重复的字,
拗口得很,好多秀才老爷小时候都得挨不少板子才能背全呢。
这苏小九,要倒大霉了!
苏惟瑾心里却差点乐出声!
《百家姓》?《千字文》?
正愁没新书啃呢!
这肥猪简直是瞌睡送枕头
——不对,是送来了两个知识大礼包!
他脸上却立刻堆砌出恰到好处的惶恐和为难,
声音都带上了颤音:
“少…少爷…这…小人愚钝…
只认得几个字…这么厚的书…小人…”
“废什么话!让你念就念!”
张诚不耐烦地吼道,
觉得苏惟瑾这害怕的样子让他很受用。
“是…是…”
苏惟瑾“战战兢兢”地拿起那本《百家姓》,
翻开来,开始“磕磕巴巴”地读:
“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他开始故意放慢速度,
偶尔在一些不算生僻但笔画稍复杂的姓氏上卡一下壳,
或者“犹豫”一下读音,
显得十分吃力。
但整体上,却一字不差!
张诚起初还歪着嘴等着挑错,
听着听着,小眼睛慢慢瞪大了。
这…这狗奴才…
还真他娘的能念下来?
虽然结巴,但好像…没错?
一本《百家姓》念完,
苏惟瑾“累”得额头冒汗(其实是憋笑憋的),
小心翼翼地问:
“少…少爷…小人念得…可还对?”
张诚没吭声,一把抢过《百家姓》,
又把那本更厚的《千字文》塞给他,
语气更加不善:“念这个!”
“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苏惟瑾继续他的“结巴流”表演。
遇到“闰余成岁”这种稍微难点的词句,
就“思考”更久一点,
甚至还“自作聪明”地读错一两个无关紧要的字音,
比如把“律吕调阳”的“吕”读成“侣”,
然后被张诚用戒尺敲着桌子纠正后,
立刻做出“恍然大悟”、“惶恐不已”的样子。
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有点小聪明、
记性不错但基础极差、
容易出错”的蒙童形象。
等到《千字文》也“艰难”地念完,
苏惟瑾“扑通”跪下:
“少爷恕罪!
小人…小人好多字不认识,
瞎蒙的…念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