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皇后要赐婚
作品:《觉醒顶级乌鸦嘴!全京城求我别开口》 翌日,天色微明。
一辆挂着“福安县主”标识的马车,在林府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了那座金碧辉煌的牢笼。
临出门前,舅母林夫人紧紧地握着陆夭夭的手,手心冰凉,脸上满是担忧。
“夭夭,你此去,务必万分小心。”
“那皇后娘娘,虽素有贤名,但身处后宫,能坐稳那个位置的,绝非善类。”
“你万事莫要强出头,凡事多听多看,少说少做,知道吗?”
陆夭夭拍了拍舅母的手背,对着她挤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舅母放心,夭夭都记下了。”
她今日,特意挑选了一身最不起眼的、半旧的秋香色衣裙,未施粉黛,只在发间簪了一支小小的银钗。
整个人看起来,愈发显得苍白瘦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在这些真正的掌权者面前,示弱,才是最好的保护色。
马车没有直接去皇后的坤宁宫,而是在东宫的丽正殿前,停了下来。
一个面容和善的掌事姑姑,早已等候在殿外。
“福安县主,我们太子妃娘娘,已在殿内等候多时了。”
陆夭夭心中了然。
这是规矩,也是下马威。
见皇后之前,得先来拜见未来的皇后。
丽正殿内,熏香袅袅,太子妃依旧是那副温婉贤淑的模样,拉着陆夭夭的手,嘘寒问暖,亲切得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妹妹。
只是,那双漂亮的眼睛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探究。
两人说了些无关痛痒的场面话,太子妃便“恰到好处”地端起了茶杯。
“时辰不早了,妹妹还是快去给母后请安吧,莫要让母后等急了。”
陆夭夭起身告退,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这位太子妃,段位比那个李侧妃,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她不急不躁,只是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地位,也来试探自己的底细。
坤宁宫,是整个后宫最华丽、也最威严的宫殿。
殿内,金碧辉煌,宫女太监们垂手而立,鸦雀无声,气氛庄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皇后端坐于凤座之上,她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凤袍,头戴九龙四凤冠,面容端庄,不怒自威。
她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保养得宜,那双丹凤眼里,却沉淀着岁月和权力洗礼过的、深不见底的精光。
“臣女陆夭夭,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陆夭夭跪倒在地,将头埋得低低的。
“起来吧。”
皇后的声音,很温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抬起头来,让本宫好好看看。”
陆夭夭依言,缓缓抬起头。
皇后的目光,在她那张苍白的小脸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果然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皇后对着她,露出了一个慈爱的笑容,那笑容却不达眼底。
“本宫听闻,你自幼体弱,又早年失恃,如今虽得了县主的封号,身边却连个能为你撑腰的兄弟姐妹都没有,本宫心中,实在是心疼得紧。”
她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仿佛一个真心疼爱晚辈的慈祥长辈。
陆夭夭的心,却猛地一紧。
来了。
她知道,正题要来了。
“臣女多谢娘娘挂怀。”
皇后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然后话锋一转。
“你如今,也已年满十五,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
“本宫思来想去,总觉得,寻常的世家子弟,怕是配不上你这身福气。”
她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陆夭夭,缓缓地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本宫娘家,倒是有个与你年岁相当的侄儿,名唤宋瑾,如今正在翰林院任职,为人谦和,才貌双全。”
“本宫觉得,他与你,倒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不知县主,意下如何啊?”
这话一出,整个坤宁宫,瞬间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陆夭夭只觉得一道惊雷,直直地劈在了自己的天灵盖上,将她劈得是外焦里嫩。
赐婚?!
还是皇后娘家的亲侄子?!
这哪里是赐婚,这分明是想用一纸婚约,将她彻底地、死死地绑在太子这条船上!
从此以后,她便是太子一党的人,再也无法脱身!
她若是应了,那便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到了别人的手里。
她若是不应,那便是公然违抗皇后懿旨,不给太子和皇后脸面,后果不堪设想!
这简直就是个送命题!
陆夭夭的大脑飞速运转,心中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面上却依旧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惶恐模样。
她看着皇后那张写满了“我都是为你好”的慈爱脸,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她必须想一个办法,一个既能拒绝,又不会得罪皇后的办法。
她深吸一口气,在皇后那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缓缓地再次跪倒在地。
她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
她只是抬起头,用一双水光潋滟的眸子,委屈又无助地看着皇后,声音里带着几分少女的娇憨和惶恐。
“娘娘厚爱,臣女……臣女感激涕零。”
“只是……”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
“臣女的婚事,怕是……怕是轮不到臣女自己做主。”
“陛下曾言,臣女乃大虞福星,臣女的姻缘,关乎国运。”
“故而,臣女的婚事,全凭……全凭陛下圣心独断。”
这话,如同一块温润的玉石,看似柔软,却又坚硬无比,不卑不亢地,将皇后抛过来的难题,给原封不动地,踢了回去。
整个坤宁宫的空气,仿佛都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皇后脸上的笑容,僵硬了足足三息。
她那双漂亮的丹凤眼里,闪过一丝寒意,快得像流星划过夜空。
她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仿佛风一吹就倒的小丫头,竟然如此滑不留手。
三言两语,就将皇帝这座大山给搬了出来,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若是再坚持,那便成了与皇帝争权,干涉“国运”,这个罪名,她担不起。
“是本宫……思虑不周了。”
良久,皇后才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重新堆起了那副端庄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那瞬间的僵硬,从未存在过。
“县主说的是。”
“你的婚事,确实非同小可,理应由陛下亲自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