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关系尴尬
作品:《超准!相府真千金她是神算子》 见柳轻衣突然放松下来,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究竟怎么了。
犹豫了一会,掌柜还是没忍住对柳轻衣开口询问。
“贵客,你是不想让我们把这件事说出去吗?”
柳轻衣颔首,脸上的表情也随即变得认真,对掌柜低声开口道。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劳烦掌柜你通知这店里的所有人,对于这件事情闭口不言,不要告诉别人,是我们把叶儿给救了回来,更不要说这件事是由几个术士引起的!”
“否则,这件事很有可能会引发动乱,术士原本应该是降妖除魔,保卫一方平安的,可他们却做起了坏事,这只是个例,并不是普遍现象。一旦说出去,这个地方的其他术士,怕是日后都会寸步难行!而且官府也会失去信任,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柳轻衣把其中的原因分析得清清楚楚,无一例外地说了出来。
掌柜的听闻,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情,连连点头,表明一定会守着这件事情,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人!
同时也会通知店里其他人,一定要守口如瓶。
听到他们这么说,柳轻衣才总算放松了些。
眼见她脸上是遮不住的疲倦,温思羽心里莫名有些心疼,于是低声开口。
“如果轻衣你很累的话,就上楼歇息去吧,你的想法我和五公子差不多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两个去一趟官府就可以。”
华书言闻言,也连连点头,
柳轻衣的疲倦往日里都不会写在脸上,可此时她面色苍白,甚至眼睛似乎都有些睁不开了,一看就知道当真是困倦到了极点。
柳轻衣听闻他们二人这话,又看向他们望向自己时满是担忧的眼神,最终也点了点头。
“也好,那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二位了,我先上楼去休息。”
说完,柳轻衣便起身朝楼上走去。
刚站起来的那一刻,一阵眩晕感汹涌来袭,她险些没有站住身子,反应了好半天,这才抬脚继续朝着前方走去。
只是此刻的她完全没有注意到,就在她摇摇晃晃,马上就要摔倒的时候,华书言和温思羽无一例外同时伸出了手,想要去扶她。
可二人,谁也没有掺扶得上。
因为柳轻衣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继续朝着楼上走去,只留下他们二人看向彼此伸出来的手,神情有些尴尬……
曾经,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就算温思羽和华书言交往中,也许会有一些生疏存在,可仍旧改变不了他们二人是好友的事实。
这一点,他们都是认同的。
可如今他们虽然仍然是好友,但好像有什么东西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此刻不说是他们二人间,就连掌柜和春娘都隐约能够感觉得到,温思羽和华书言之间的气氛好像有些不对劲!
不过,这绝不是他们作为外人应该说出来的话。
所以二人只是面面相觑,此时有些莫名的紧张,不敢多说一句……
还是温思羽率先反应过来,脸上神情柔和,缓缓放下了手。
随即对华书言低声开口道:“时候不早了五公子,我们赶紧去吧。”
“好。”
华书言点头,很快跟上温思羽的步伐,二人一起离开了客栈?
掌柜的和春娘目送他们二人带着随从一同离去,直到他们走了,二人仍旧心有余悸。
看向彼此时,脸上都是后怕。
春娘想了又想,还是没忍住开口。
“掌柜,我怎么觉得自从刚才那位小姐一走,他们两个之间就突然像变了个样子……明明刚才一切还好好的,但我总觉得呼吸不上来!”
掌柜的闻言也连连点头。
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呢,既然春娘和他有一样的感觉,那就说明他们绝对没有察觉错。
不由得叹了口气,掌柜的目光中满是无奈……
“要我看啊,他们之间也只是暂时的瓶颈,总有一天二人说不定会爆发一场争执,也不知道到时候究竟会怎么样。”
至于为什么爆发争执,掌柜和春娘一言不发,但目光却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楼上。
那个方向,正是柳轻衣休息的地方……
很快,二人便一同来到了官府。
从后门进去后,县令立马就来见了他们二人。
发现没有柳轻衣时,他先是一愣,随后想起侍卫和他所说,以及柳轻衣这次所做出的功绩,顿时便明白,她肯定是去休息了。
与此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何刚开始听闻青鸢郡主这个名号时,县令感到极为熟悉了。
那不正是前些日子破了镇国塔,还被上任国师临死前预言是天生凤命的人吗?
难怪他会这么熟悉!
因此不由自主的,他心里对柳轻衣更多了几分敬意。
县令有点不敢说,这份敬意,甚至某些方面已经超出了他对五皇子的尊重!
毕竟侍卫们都说了,如果今日不是柳轻衣,还或许真找不到这些孩子,没有办法抓住这些可恶的邪修……
但既然柳轻衣没来,他自然也不能过多询问,只是对着温思羽和五皇子问好。
二人没有犹豫,很快便开门见山,把柳轻衣的意思一一传达。
县令毕恭毕敬地听着,脸上满是认真。
“请二位放心,侍卫们回来已经和下官说过了,下官是这样想的……他们就是一群人牙子,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法,把这些孩子从家里给偷了出去,之后便把他们关在一起,等着有人去买他们!”
“因为他们躲在深山老林里,所以官府一时半会没能找得到,不过后来还是找到了,这才把这些孩子给解救了出来!”
“以及那些人牙子,官府也不会单独处置,会在明日的午时将他们游街示众。让百姓发泄出心中的怒火之后,再将他们当众斩首!”
“如此一来,既可以规范本地的民风,又可以让百姓消气,同时也让这些作恶之人付出他们应有的代价,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能在江南这个富庶地方当上县令的,绝不会是什么庸才之辈。
他这一番安排合情合理,既平息了民愤,又能够树立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同时也没有提到半点关于术士的事。
可谓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