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持续高速发展的洛氏集团
作品:《狗腿子的逆袭人生》 时光荏苒,转眼间 2016 年已临近尾声。
洛氏集团,在经历了芯片项目,和电动汽车电池项目的成功腾飞后,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迅速驶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轨道。
如今的洛氏集团,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出色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其生产的芯片和电池,不仅供不应求,更是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由于洛氏集团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购货方在采购前,通常需要支付20% - 40%的预付款。
待货物到达后,再支付一部分款项,而剩余的款项,则需在验收合格、确保产品无误后才会支付。
这种付款方式,不仅保证了洛氏集团的回款效率,更让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扩产。
特别是利润率更高的芯片业务,预付款加上部分到货款项,往往就能让洛氏集团直接回本,剩下的款项,则大多成为了净利润。
即便是电池项目,50%左右的款项,也足以让洛氏集团回本大半,资金压力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洛氏集团现有的生产规模,已难以满足订单的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洛氏集团不得不对原工厂,进行紧急扩建,并在多个地区,新建了数家工厂,以确保能够及时交付客户的订单,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这就导致洛氏集团的产值,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般,每个季度,都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而且产品的利润率,也相当可观。
然而,尽管如此,洛氏集团公司的账面上,却仅有30个亿。就这30亿现金流,还是洛家豪在目睹吴家的惨状之后,极力争取的结果了。
洛氏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洛成龙、副董事长洛成瑞等老一辈人物,虽然并不缺乏开拓进取和冒险精神,但面对洛氏集团当前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以及高负债、杠杆发展的危害,他们还是同意了继承人洛家豪的意见。
毕竟,洛家豪希望洛氏集团能够保持稳定,确保洛氏集团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似乎也不错。
然而,问题在于,洛氏集团的许多项目,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这其中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洛氏集团的研发资金的投入居高不下,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洛氏集团新总部,都犹如一只只饥饿的吞钱兽,不断吞噬着公司的资金。
想要在短时间内节省开支,回笼一些现金流,也不易。
好在洛氏集团在国内大规模建厂的举措,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作为回报,地方政府给予了洛氏集团,相当优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无疑为洛氏集团缓解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洛氏集团账上的那 30 亿,其中将近一半都来自于政府的退税。
而洛氏集团也没有辜负政府的期望。他们不仅扩大了投资规模,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还成功地增加了就业岗位,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外,2016年7月,洛氏芯片更是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对外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由洛氏集团的副董事长洛成瑞亲自主持。
在发布会上,洛成瑞正式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洛氏芯片的研发取得了巨大成功,成功突破了20纳米的技术难关,并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洛氏集团的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洛氏集团,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到了2016年年底,洛氏芯片再次传来喜讯,正式宣布洛氏芯片进入量产阶段!这意味着洛氏集团20纳米芯片正式推向市场。
这一系列的好消息,让洛氏集团原本就居高不下的市值,如火箭般飙升,连续创下新高。
如今,洛氏集团的市值,已经突破了惊人的 5700 亿大关,成为了行业内的一颗耀眼明星。
同时,洛氏芯片20纳米的量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芯片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突破,不仅令洛氏芯片成为国内首家生产20纳米芯片的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先机,更让其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华芯国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原本,华芯国际计划保持低调,准备默默赶超洛氏芯片的步伐。
然而,面对洛氏芯片20纳米量产的巨大冲击,华芯国际意识到,如果继续沉默,公司的市值恐怕会遭受重大打击。
于是,华芯国际不得不仓促地,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紧急宣布,他们正在研发比洛氏20纳米芯片,更为先进的14纳米芯片,并声称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发成果。
这一举动,虽然成功地稳住了华芯国际的市值,但同时也将其研发计划,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洛氏芯片研发部的众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开始重新审视起,华芯国际这个竞争对手。
面对华芯国际,试图弯道超车的野心,洛氏芯片研发部的团队,陷入了沉思。如何打击华芯国际这种想要弯道超车的竞争对手?
毫无疑问,那便是在华芯国际之前,成功研发出14纳米芯片,将华芯国际彻底踩在脚下。
当然,目标再降低一点,那么至少也要保证,洛氏芯片和华芯国际两家在14纳米芯片研发成功的时间上,不要相差太久。
在洛家豪的先见之明下,洛氏芯片公司,不仅积极申请,或购买国内外与芯片相关的专利,哪怕得不到专利,也竭尽全力争取获得相关的授权书。
毕竟,这些专利和授权书,对于洛氏芯片突破技术壁垒至关重要,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考虑到郁金香阿斯麦公司,将在2018年之后,对华夏的光刻机进行禁运,洛家豪也是未雨绸缪,以洛氏集团的名义,提前向阿斯麦公司下了大量订单,并且合约特别强调,光刻机要在2017年年底之前交付。
这样一来,即使国外的光刻机禁运政策实施,洛氏集团也能够确保自身的生产,不受太大的影响。
至于购买光刻机设备所需的资金,洛家豪通过他旗下的黑旗投资公司,以借贷的方式提供给了洛氏集团。
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资金的来源,又使得洛氏集团,在面对可能的资金压力时,能够有所依靠。
此外,为了避免被国外供应商“卡脖子”,洛氏集团在其他生产芯片的设备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并且积极与国内的芯片制造企业、研究所,进行技术交流,尽可能的加大、加快芯片制造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努力提高国内设备的自给率,避免被国外掐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