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许都风云五

作品:《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许都,保皇派的大臣们,从来没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


    多少年了!


    打从董卓进洛阳起,朝中的大臣们,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啊。


    好不容易干掉了董卓,又有李傕郭汜两个狗东西接着祸害他们。


    好不容易熬到李傕郭汜嗝屁,又出来个曹操。


    今天终于全是熬出头了。


    “来啊,押上来。”


    随着太尉杨彪一声大喝,一对男男女女就被押入大殿。


    “陛下,这些都是曹操狗贼的家眷,如今曹贼领兵在外,我等奈何不得,但曹贼的家眷,却不能轻饶,还请陛下发落。”


    天子大袖子一挥:


    “曹贼窃权欺君,罪无可赦,夷灭三族,统统拖下去,腰斩弃市!”


    “诺!”


    天子也是被接二连三的权臣,欺压的久了,好不容易有个释放的机会,就开始肆意报复了。


    眼看曹操的家眷就要被拖走,刘浪忍不住了。


    “且慢!”


    “陛下,诸位同僚,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兄,有话请直说,朕洗耳恭听。”


    “陛下,而今曹贼正率兵在官渡与袁本初鏖战。


    倘若我等杀了曹贼的家眷,一旦消息走漏,被曹贼探知,恐曹贼定会孤注一掷,反戈一击,倾力围剿我等。


    我等手中,不过两万兵马,曹贼手握大军二十万。


    官渡距此,也不过百里,骑兵朝发夕至,而我等亦各有家眷老小,每日行军不过数十里,若是被其追上,我等下场可知!”


    “这……皇兄,以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以臣之见,不如将曹贼的家眷,羁押牢中,我等轻装上路。


    这样一来,即便曹贼得知消息,有大敌袁绍当前,其也不会狗急跳墙。


    而我等也能趁此机会,早日脱离许都,另谋他处,以作安身之地。”


    “唉!当真是便宜曹贼了,拖下去拖下去!”


    殿前卫士拖拽着一群人,往殿外走去。


    不是刘浪圣母,也不是刘浪心软,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当今天下的大势,实在不宜与曹操结下死仇。


    看着曹操的家眷,一群男男女女,全都哭哭啼啼的被拖走,刘浪不由得长出一口气,心想:


    “呼……老曹啊老曹,为了你,我可是尽力了。”


    嗯,听说老曹喜欢人妻,妻妾中,也多有他人之妻,趁此机会,这可得好好瞅瞅。


    嗯嗯,这个好,腿长腰细,那双大长腿,有老曹身子那么长了吧!


    这比例,也不知道老曹是怎么翻身上马的。


    嗳,还有这个,我的天哪,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呐。


    哎呦,那个那个,皮肤是真好啊,说什么肤如凝脂,也不过如此了吧。


    都说老曹是得了头疾,不治而亡,这个头疾,他是正经的头疾吗?


    还别说,老曹的口味虽然重了点,但眼光是真的不错哎。


    选的这些妻妾,全都在二十出头,三十差不离的年纪,正是一个少妇,魅力巅峰的时期。


    对,曹操喜欢少妇,就是二十出头,三十不到。


    因为古人,结婚都比较早,往往十六七岁就成亲了,二十出头的,孩子都好几岁了。


    可不是现在那些三四十岁,还在装嫩的老老妇女,这个年纪的妇女,在古代,一律统称为:老妇人。


    “咦?”


    只见一群哭泣的男女中,有一位年方二八的妙龄少女,并没有像别的女眷那样哭哭啼啼,反而镇定自若,一副安然若素的样子。


    刘浪走上前去,来到那少女的面前:


    “抬起头来,你是何人?”


    少女闻言,抬起头来。


    刘浪刚才,光顾着看老曹的妻妾,压根没留神这些小姑娘。


    都说年少不知少妇好,空把少女当成宝。


    在刘浪看来,这些二八芳龄的小姑娘,一个个的,就像还没开花的花骨朵,身材干巴巴的,远没有那些少妇的风姿吸引人。


    要不说,人人都想当曹贼呢!


    可眼前的这个少女,给刘浪的感觉不一样。


    只是一个对视,就让刘浪有种触电的感觉。


    上一次有这种触电的感觉,还是在他上上上上一个女友家里,不小心摸到了电门。


    二八芳龄,豆蔻年华。


    眼若秋瞳,一汪清碧,仿佛会说话。


    鹅蛋脸,微尖的下巴,秀气的琼鼻,樱桃的小嘴。


    刘浪觉得自己,又爱了。


    “民女曹节!”


    “嗯。嗯?曹节?你是曹贼的女儿?”


    “曹司空,正是家父。”


    “哦,我说为何别人都在哭泣,只有你一人镇定自若,原来是曹操的女儿,难怪有如此胆气。”


    “民女早就知道,陛下不会杀我等。”


    “奥?为何如此肯定?”


    “刚才大人不是说了缘由了吗?”


    “呵,想不到你一个小小的女娃,竟然也知道天下大事啊。”


    “父亲多在家中,与诸位叔父谈论时事,听的多了,耳濡目染罢了。”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