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传法圆安 气鼎真功

作品:《西游之开卦修仙

    李海益看着母亲许容,微微一笑:


    “母亲,儿子有心治学,是好事,母亲何必阻拦。待儿离开,还望母亲和父亲,能早日给我生几个弟弟妹妹!”


    许容被李海益这话气了个够呛,原本的担忧,被一冲而散,作势要打:


    “好你个小兔崽子,敢编排你娘,快滚吧!”


    李海益将随身的小包裹抱住,转身就跑:


    “母亲,我去拜师治学了,有事寄送家书!”


    ......


    横山。


    “你要随我学道?”


    庄遵一头白发,目光深邃,一身灰白色的粗布长衫,扎着个道髻。


    定定的看着李海益。


    “弟子李毅,好道崇道,求老师收我!”


    李海益躬身行礼,并嘱咐身边人送上拜师礼。


    庄遵没有理会送到手边的礼物,而是说道: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李毅,你若真愿学道,无需拜师,我每日都会在此地讲解《道德经》,你若愿来,自来便是!”


    “那就,多谢老师了!”


    李海益再拜。


    庄遵跪坐在帘子后面,摆了摆手。


    李海益再拜:


    “弟子告退,待弟子寻个住处安顿下来,就随老师学道!”


    李海益让下人,找了个近处的屋子,买了下来,还顺道买了十亩薄田,一处菜园。


    “少爷,真的不留下我们吗?”


    其他随行的下人,一脸的担忧:


    “可是夫人安顿过,要我们来照顾你啊!”


    李海益道:


    “道德经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来随师父学道,怎么能违背圣人教诲。”


    “既如此,那我们回去照顾夫人和老爷去了?”


    “去吧!小安,我们走!”


    小安是李家给李海益安排的随身小厮,是家中三代老仆的孩子,是真正死士级别的家臣。


    按照家中的规矩,接受的教育,是顶尖的教育,论学问,并不比寻常公子差。


    只不过,培养的方向不大一样罢了。


    “少爷,我们以后就住这里吗?有些简陋啊。”


    小安有些嫌弃的打开院门,给李海益开了一条路。


    李海益走入屋内,四处转了转,点头道:


    “小安,收拾收拾,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好吧~”


    小安见到李海益打定了主意,尽管不愿,但还是按照吩咐,勤快的打扫起来。


    李海益也并没有闲看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帮小安一起收拾。


    一日忙活过后,李海益喊来正在收尾的小安,道:


    “此院名下有十亩薄田,你将田包给佃户,应该足够家中用度,菜园种些菜和易活的药材,由你我亲自打理。”


    李海益安排下了新家的家业。


    现在,可还少不了五谷杂粮,家业,还是需要置办的。


    “好的少爷!”


    小安立马按照李海益的吩咐,安排了下去。


    李海益等小安安排完,将其叫了过来:


    “小安,我想教你些东西,你可愿学?”


    小安闻言,连忙点头:


    “当然了少爷,少爷教什么,我学什么!”


    李海益抿嘴一笑,随后面色严肃了起来:


    “跪下!”


    “噗通!”


    小安倒是干脆,立刻跪了下来。


    李海益道:


    “我得仙师授法,得术流动静四门仙术,得恩师准许,可代师收徒,你可愿拜入方寸山门下?”


    小安连连点头,他虽然不信李海益说的什么仙师,但他觉得,能让天才的少爷这么郑重的,肯定不是小事。


    李海益见到小安的态度,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伸手一抓,凝气成杖。


    李海益的菩提杖,与本体一并,被封印到了天市垣帝座主星了。


    所以现在能拿出来的,只有幻化的菩提杖。


    但是,用来代师收徒,倒是足够了。


    李海益开始琢磨,能传给小安的法门。


    “小安天性好舞刀弄枪,如今新朝政局不稳,乱世将至,也需要武力。


    作为自己身边的小厮,以后免不了要帮自己做些杂事。


    术流动静四大旁门,好像还是动字门最适合他。”


    想到这里,李海益伸手一点,其它法门全部隐去,只剩下动字门九十篇传承,留在气杖之中。


    “小安,我代师收徒,按照师门字辈,你为圆字辈,日后,你就以李为姓,以圆安为名,你可愿意?”


    李圆安听到李海益的话,大喜。


    在如今,给家中小厮赐姓,就是再造之恩。


    而且,李海益赐的,还是主家的李姓,这就更珍贵了。


    “多谢少爷,少爷的大恩大德,小安永世难忘!”


    看着眼前连连磕头的李圆安,李海益也不阻拦,只是说道:


    “圆安,日后,方外以圆安自称,红尘,就以李圆安为名.


    记住了,你日后,也是有名有姓的人了!”


    “圆安知道了!”


    李圆安将李海益的话,牢牢的记在了心中。


    李海益传给李圆安的,是一门叫做气鼎功的旁门仙法。


    该功脱胎于古炼气士之法,若是能炼出气鼎,返璞归真,也未必不能得真仙正果。


    当然,这功法创立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练出名堂。


    能不能有所成就,就看李圆安的了。


    “十二个代师收徒的名额,我才用了一个,看来,得多收些。”


    李海益传法之后,让李圆安一边护法,一边自己修行,自己则是盘坐在房前,开始盘膝修行。


    由于未得道门仙道真传,不知道寻常修仙者如何修行,李海益是不会正式开始修行的。


    但是,李海益却可以借助自己的三大天赋,做些其他的修行。


    世界上,有一种奇虫,名为气虫。


    此虫,只诞生于九天之上,之前李海益在辟水珠所化的世界之中参悟鲲鹏真意,化身鲲鹏时,曾经化鹏飞上九天,看到过这种奇虫。


    此虫,能吸引、炼化、掌控天罡清气。


    李海益修天罡变化,便以此虫为变化对象,向天罡三十六法里面的九息服气的方向通神。


    之前,李海益虽然根基不稳,但到底也算是金仙。


    金仙不朽金性助力之下,李海益的此法,倒也到了大成之境。


    天罡化神的天赋,让李海益可以在没有法力的情况下,直接吸收炼化天罡之气,使用削弱版的天罡神通。


    李海益用了此法三年,已经开发出不少小技巧。


    “九息气虫,啧啧,虽然看着奇怪了点,但是,管用就好!”


    “九息服气,气虫,凝!”


    李海益心神一催,一缕天罡清气,被摄了下来。


    李海益小嘴一吸,再一吐,这道天罡清气,在空中滴溜溜一滚,化作一只肥美的大胖毛毛虫,憨态可掬的落入李海益的手中。


    “圆安,过来,修炼之前,把这个吃了!”


    李海益将手里的气虫,递给了李圆安。


    “啊?少爷,这是活的啊!”


    圆安有些为难。


    李海益沉下了脸:


    “嗯?”


    “我吃!”


    李海益:“搞的好像我难为你似的,这是清气所化,好东西!”


    “圆安知道了,多谢少爷!”


    李圆安一闭眼,一狠心,一把抓过天罡气虫,吞了下去。


    这一吞,圆安立马发现,李海益没有骗人。


    天罡气虫,入腹中即化为精纯的天罡清气。


    李海益:“这天罡清气,是九天之上的清气凝就,你用此气筑基,或有一线长生之望,百日内,我每日会给你一只天罡清气虫,能不能把握住这机会,就看你自己的了!”


    李圆安修气鼎动功,讲究进服元气,铸气为鼎,以鼎炼己。


    初次筑气鼎所用元气,十分重要,关乎其根基。


    李海益决定,帮他一帮。


    至于方才所说的长生,李海益并没有骗他。


    但是,气鼎功到底不是真传。


    菩提祖师,也并非真正的炼气士。


    长生正果的希望,极其渺茫。


    祖师十二代徒弟,收了那么多,到现在,也没见一个靠着旁门之法,成就正果的。


    真仙都没有,更不用说金仙正果了。


    给了九息气虫,李海益开始自己服气。


    一般的人,这种质量的天罡清气,一道就能充盈气海,若不炼化,是万不能再服第二道的。


    李海益自己则不痛,张嘴一吸,就是九道天罡清气吞入腹中。


    绕着周身盘旋一圈之后,化作气虫,游入北冥气海,随后消弭于无形。


    李海益未拜名师,也未入道修行。


    如用九息凝气吸收天罡之气后,除了强健身体,剩下的都炼入了自己的北冥气海,藏了起来。


    北冥气海,化气为水,藏入气海。


    第二日,李海益换了一身朴素的粗布衣服,来到了庄遵讲道的地方,寻了个僻静地坐下,耐心等庄遵来讲。


    庄遵,字君平,为避讳改姓为严,也叫严君平,是个学道之人,好讲《道德经》。


    他有个著名的徒弟,叫做扬雄,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中,子云亭就是庄遵徒弟扬雄的隐居之地。


    如今,实际上庄遵早已功德圆满,只差兵解升仙了。


    原本,他已经打算过几日,便羽化兵解了。


    但是没想到,临走时,遇上了李海益这么个有缘在身的。


    庄遵缓步走入自己的坐台上,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请老师讲道!”


    此时,道家还只是道家,玄门也只是谈玄之人组成的松散联盟。


    没有门派之别,只有共同求道的愿景。


    在庄遵这里学道的人,来了又去,走了又来,已经很多批了。


    能得真传的,很少。


    当然,道不远人,之所以得不到真传,不是庄遵不教,而是听道的听到了,也不信。


    “我性之所禀而为我者,道德也;其所假而生者,神明也;其所因而成者,太和也;其所托而形者,天地也......”


    庄遵抬眼看了一眼门外的李海益,开始讲道。


    李海益默默听道,初时还有些心浮气躁。


    但随着庄遵不疾不徐的讲解,心思慢慢平静了下来,专心投入了学道之中。


    “今日就讲到这里,明日继续!”


    一个时辰后,庄遵吩咐一句,然后转身离开。


    众人起身,恭送庄遵。


    由于常年在此讲道,庄遵在本地德高望重。


    本街,都已然被改名为君平街。


    “小娃娃,看你模样,似是只有三五岁吧?童蒙,不如先开了蒙,再随老师学道,也不迟!”


    待庄遵走了,一个身穿蜀锦的公子,对着李海益如此劝道。


    李海益嫩嘟嘟的小脸一板:


    “道不远人,子非我,安知我未能学道?”


    ......


    李海益没有过多与这些人纠缠,招呼圆安一声,转身走了。


    那公子讨了个没趣,也没放在心上。


    虽然,他并非真心随庄遵学道,实际只是想走个捷径,攀附扬雄,但天天听道,心倒是大度了不少,不至于与一个小孩起什么纷争。


    日子,一天天过去。


    庄遵基本每十日停一次讲道,其他的时候,都在。


    李海益每次讲道,都在人群中听讲。


    这一听,就是半年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百日前,圆安就已经筑基入道了。


    其丹田气海,已然被天罡清气所化的气鼎笼罩。


    日后,便可炼万气为道纹,择其善者为丹本,其不善者为柴薪。


    待日日做动功,烧出一颗金丹后,就能延年益寿,炼法通神了。


    这些日子,他每日农闲时,都会不断修行,练功不辍。


    半年来,也算有了些成果。


    不但武艺大涨,而且气力大增,还炼就了气鼎盾这一配套的术法。


    气鼎盾就是将体内气鼎幻化出体进行防御,防护能力不俗,对绝大部分术法,有特效。


    “少爷,我练这气鼎功才半年,力气就这么大了,我感觉自己,能当大将军!”


    圆安一脸的兴奋,随后好像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道:


    “以后,少爷当元帅,我给少爷当亲卫大将军!”


    李海益笑了:


    “圆安,我可不想当什么元帅,我看啊,你这大将军的梦,怕是难成了。”


    “啊,少爷~”


    圆安眸中的神采没了大半,不过,转念一想,好像自己本来也没打算真当将军,这当不了,也不是什么损失,便又高兴了起来:


    “少爷,我去菜园浇水去了!”


    李海益点头:


    “去吧,别累着了,量力而行,记住,万事莫强求!”


    圆安精力充沛,跑走了。


    “半年学道,多是道德之理,却无半点修行之法,看来,这求仙之路,的确道阻且长啊!不过,道虽远,不行不至,该干什么,干什么。”


    李海益复习了一下自己半年所学,然后继续在北冥气海中积累天罡清气。


    “今日功毕,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