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感觉有些不妙

作品:《花溪的秘密

    只要愿意干活,家里就有干不完的活。


    本来她妈已经不在了,家里少了一个主要的劳动力,她要再躲懒不回去,家里面的人就太辛苦了。


    弟弟都还小呢!


    而且家里还留着她妈妈的气息,虽然她也清楚一个人在家里的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淡去,但是她不想那么快。


    父女俩在那里说话,花溪就没插嘴。


    逢集的时候除了早上特别忙,后边陆陆续续的也没法完全闲下来。


    再加上有了英英这么个小东西,这几天在店里面待熟了,一眨眼就跑去店外面,操心的不得了。


    说完了之后,高明海才喊她:“你那几只鸡,翠萍说给你养在家里,就不弄过来了吧?


    本来说从家里给你捎点竹子过来搭个鸡圈,但想了一下逢年过节你总要回去的,这边要是养几只鸡你回去都待不踏实,这边扯草也不方便。”


    这话高翠萍之前也跟花溪说过。


    花溪不是那么不知好歹的人,也没想过到镇上来就不回去了。


    说的有道理的话她是会听的。


    “也行,就是要麻烦你了。”


    “不麻烦我,都是娘在家里照看着,你好好的就行,其他这都是小事。”


    农家无大事,可一桩桩小事累积起来就不得了。


    过日子不是那么容易的。


    花溪想起了家里的田地:“家里的牛已经卖了,还要再买吗?”还有那么多田地呢,没有牛是真没办法。


    她虽然不种地了,但是如果买牛钱不够她也可以继续凑份子。


    毕竟到了季节的时候抢天气,家家户户都要用牛,借很难借到。


    高明海沉默了一瞬:“开了春再说吧。”他现在不能听谁提到牛这个事。


    再说现在暂时也来不及了。


    他们两家人总要放头牛,调教好的成年的牛不好买,价格也高的很,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


    一点大的小牛,买过来要养好久才能正儿八经的使唤。


    他们养的那头牛已经养了六七年了,是一头公牛,性情一向很温和。


    早先高成才小一点的时候甚至还趴在牛背上骑过,一天到晚山上山下的驮着他都没出问题。


    谁能想到说发疯就发疯。


    人没了,牛也没了。


    长毛的东西不会说话,谁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高明海一想到这个事心里就难受的像是没法呼吸了一样。


    “回头我会去跟老二商量的。”


    这个事情也是头疼的很,继续养的话就多一个负担,不养田地不好种。


    好在今年已经忙完了,已经到这份上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农历十月底,河里的水冷的渗骨,上学的孩子小腿肚子都裂口子冒血了高明海在听见有人说架桥的事之后,才组织队上的男人去架桥。


    他组织他也得动手,总要起个带头作用,免得背后地闲话更多。


    任何时候都不缺得红眼病的人。


    笑你无恨你有。


    见不得人不好过,也见不得人好过


    哪怕桥和路一样,都是大家在走,可就有人那么无聊,整天盯着别人的脚步子,算计着你走多了他走少了,出了力气不划算了。


    花溪河的水到了一年之中最小的时候,


    河口也到了最窄的时候,大桥依旧是在老地方。


    两边要用石头垒个桥墩子,中间要用两个木头连接起来才够长度。


    无论哪一样活都不是那么好干。


    垒桥墩子需要出力气。


    搭桥则是需要下河的。


    桥墩子高明海没参与,去赶集了,搭桥面他就得上了。


    用别人半真半假的话来说,谁让他们走的最多呢。


    家里的孩子都还有寒暑假,放假的时候就不会过河到对面去。


    只有他们高家人早晚的都要从上面过。


    他不出力谁出力啊?


    高明海第二天一露脸就有人跟他开玩笑:“老高现在成了大忙人了,说不定啥时候就成镇上的居民了,再也不用受这个罪吃这个苦了。”


    高明海假装没听出来对方话里的意思:“冲着你说的这个我也得努力了。不吃馒头也得争口气啊!”


    有人问他:“种菜弄去镇上是不是很好卖啊?”


    高明海每次去镇上都是半夜三更起,没有几个人能经年累月的吃这个苦。


    只知道他每次天麻麻亮就带满满两筐子,下午回来的时候筐子都是空的 带去的菜不管便宜贵贱都变成了钱。


    早就有人想跟他取经,只不过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


    “我要是说好卖那肯定是在坑你,你也不是没去赶过集,镇上有多少卖菜的你也知道。


    我要是说不好卖你肯定也不能信,最好是你自己去试一试。”


    他们平辈的多数都是没念几天书的,就有那会算账的也没有那个持之以恒的魄力见天的半夜三更往镇上跑。


    只不过总想着别人可能有什么不愿意说的捷径。


    想不劳而获是不少人的本能。


    高明海说话向来滴水不漏,说完就不管那些,该干活干活。


    也不是没干过这个活,这不是平时来回走动的河口,只是河面最窄的地方。


    最深的地方水都到大腿上,下河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弄好,两条腿在河里泡的都没知觉了,连同裤子也是湿的。


    上岸之后山风一吹 一股子寒气从脚底直往上冒。


    老太太早早的就烧了一锅水在那等着了,又把火引着让灶房早早的就暖和起来。


    高明海回去用热水泡了泡,换了条干净的裤子,在火边上又烤了半天身上才有了点温度。


    但是感觉起来依旧很冷,他就觉得有些不妙。


    第二天早上差点没爬起来,完全是硬撑着去地里的。


    这会儿地里白菜,包菜,花菜,蒜苗,大葱什么的都出来了,种类越来越多了。


    打算卖菜,把握好季节,几块田轮换着来,就没有耽误的时候。


    高翠萍在镇上住着了,嫌过河水太凉。


    没人跟着他,自然也没人听见他那喷嚏一个接着一个的打。


    不知道是不是骑车子的缘故,到镇上把菜卸下来摆好他还感觉身上热乎乎的,暖和的跟不是冬天一样,一边打喷嚏一边打哈欠,只想睡觉。


    昏头昏脑的几次都算错了账。


    这是他做买卖以来第一次半道跑店里面来喊高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