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那是你男人?

作品:《花溪的秘密

    英英这小丫头,花溪在院子里喊了她两声,她蹲在那里抬头看了两遍,第三遍才反应过来。


    妈妈一声就往跟前跑。


    花溪刚刚把车子靠的坎子扎稳,她一下子就扑过来抱住了花溪的腿。


    花溪伸手把她抱起来:“想我了没?”


    “想!”


    “小花猫!”玩泥巴抹的满手满脸都是。


    正说着,老太太从茅厕里出来了。


    “娘!”花溪喊了一声。


    “回来了啊,翠萍也回来了吗?”


    “都回来了,今天大哥跟大嫂去赶集了,我们一起回来的。”


    “河里的水还是不行吧?”


    “小很多了,不然的话也不敢过来。晚上再消一晚上,我估计明天早上就能更消停一点了。”


    花溪抱着英英上了坎子:“还没有弄饭呢吧?”


    “还没有,正打算去做呢。”


    “晌午我大哥跟大嫂然后也赶集了,两边的哥哥嫂嫂都在,就割了点肉烧上,留了一点出来,等会放在锅里蒸一下。


    还有点面皮,烧个汤煮一下差不多就够了。”


    随后就把买的水果提出来交给老太太:“给你买的,不要舍不得吃,要是咬不动,就切成小块。”


    老太太牙齿掉了一点,但整体还算好,特别硬的东西比如锅巴什么的没法吃,差不多的还是都能吃一点的。


    “你挣钱也不容易,花这些钱干啥?家里有吃有喝的。”


    “就这个季节最便宜,买一点甜个嘴。 ”


    “二嫂他们这么早就下地去了。”


    “晾了两天了,差不多能下地了。家里又是猪又是牛的。”后半年该老二家放牛了,反正天晴下雨都别想消停。


    花溪抱着英英哄了一会。


    稀罕劲儿过了,小丫头又自己去玩了。她提着东西进了屋。


    门窗都敞开着,屋子里依旧带着一股子雨后的潮气。


    “有几次那雨大的跟什么似的,屋里漏雨了吧?”


    “漏雨,接了好几处。等到年底的时候,不管是你大哥还是你二哥得喊过来上房上去看看瓦,把上面的树叶子扫一扫,有坏了的瓦片,得换一下。”房子跟人一样,年年也得保养维修一下,不然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上房这个事儿哪怕花溪再不想求人也得找人。


    他们这边的风俗,女人不能上房顶坐房脊,不吉利。


    没有人想过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人人都是这么遵守的。


    花溪想着,不管是真是假她也不敢上。爬那么高,站在房顶上往下看脑子都发晕,感觉一睁眼一闭眼就得从上面掉下去,怕是晚上都会做噩梦。


    到时候看看高明江有没有时间,这人做事也挺稳当的。


    不过这都是腊月份的事了,这会儿暂时不用去考虑那么多。


    过了八月十五就没有大雨了,雨只要不是下的很急,她这个房子漏的还是不厉害。


    高明海自行车已经买了,这件事情就算是揭过了。


    高翠萍现在心里不念叨自行车的事儿了,开始上心她爸的摊位。


    不过她也知道这个事情她不行,还得她幺娘去。


    花溪记着呢,第二天倒是遇到关婷了,问了摊位的事。


    “你要租?”


    “我给家里人租,租来卖菜。”


    关婷就想到头天在她门口买菜的:“你男人?”


    “啊?不,不是不是,是我男人他哥。”花溪心惊肉跳的忙不迭的解释,说话的速度从来没有的快:“家里种了不少菜,一年四季都有,原先在河堤上摆着,现在那边不是摆不了了。市扬里面那要很早就得去占位置,他们赶不及,所以要弄个摊位,相对稳定一点。”


    “先说好,我这一年一租,他租下来摆不摆是他的事情,能不能挣钱也是他的事情。”


    不是她瞧不上乡下人,有的乡下人就是特别的喜欢扯皮,斤斤计较。


    她愿意跟花溪来往,一个是门对门的,最重要的是花溪这小媳妇说是乡下人,但是做事情大气周到,人也和气。


    关婷自认为自己也是个周到和气的人,反正就是喜欢这样。


    “那肯定,现在租摊位也好租房子也好都是一年一租。”


    “现在啥都涨价,咱们门对门的,我也不好过分的要高,但是明年要是行情涨了我也是会涨的。”


    她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把丑话说在前面。


    如果说迟早要得罪人,还不如一走就给得罪了算了。


    “那肯定了,不管什么都得跟着行情来。”花溪表示理解。如果有一天人家的面皮都涨到了一块钱一碗,她也不可能卖五毛呀,又不是个棒槌。


    花溪也不是不知道行情,在街上蹲了这么久了。


    关婷给她的价格不低,那也没贵到哪去。


    主要是她那间屋门口只能用一半,另外一半在巷子里面去了,算不上挡道的市口。


    花溪帮着垫付了钱,高翠萍知道拿下来之后高兴的跟什么似的,转身就把钱塞给了她。


    “回头记得让你爸给你报销啊。”


    “那不用。原本就是想给她买自行车的,结果买自行车的时候我妈掏的钱。


    这个摊位费就算是我对家里的一份心意。”


    她从小就懂事,他们那边的日子有多难过,她是最清楚的。


    山里面的人,除非真的有那个头脑有那个条件,能坚持把书念出来,从山里面走出去,到城里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否则的话,一辈子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跟土地打交道,一辈子汗都流干了,就跟那鲜猪肉熬成的老腊肉一样也只能混个温饱。


    她幺娘来镇上做买卖愿意带着她,她不知道多感激,多激动啊。


    现在她爸妈也愿意尝试着到镇上来卖点什么,她当然要大力支持。


    她爸妈都还没有四十呢,还有几十年好活,只要能走出来,拼上一把,总能过上一段好日子的。


    怎么着也比一直守在那个地方,在田地里面刨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