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做买卖就得吃苦啊

作品:《花溪的秘密

    “大嫂,我还想跟你说个事。”


    这么郑重其事的,听的许桂芳眼皮跳了一下:“什么事,你说。”


    “我想等到五六月份把麦子收了地就不种了,还有那块洋芋地,开春之后我也不种了,早苞谷地我也不打算种。


    你跟大哥说一下呗,你们拿去种,我自己就留家后那点菜园子,还有湾里那一点沙地。”


    这个事情许桂芳做不了主。


    “不种地你咋弄啊?你也不要担心不好种,以前咋样后面还咋样。


    到季节了,该耕该耙的时候,你大哥会来给你帮忙的。我们也给你搭把手,收种这个事情你都不要担心。


    你这一点都不种了哪行啊?”


    “我也不打算喂猪了,我顾不过来。还是想好好的把买卖做做,手上有点钱我这心里才能踏实一点。


    交给你们种,也不能让你们白种。”花溪说的有些难为情:“种了田地,帮我把公粮交了,农业税也得交了,至于提留款我自己想办法。”


    她原来还打算把田留下,后来思来想去,干脆要给人就全部给人,这样也好说一些。


    原本就是因为顾不过来才撒手的,不能拖泥带水的,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肯定不合适。


    要是以前,这事许桂芳先跟高明海商量商量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这段时间他们这个关系真的僵的很。


    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


    而且许桂芳总是疑心是因为高明川的事儿,高明海心里迁怒她。


    所以这个事许桂芳没有满口答应下来。


    “这也还早,倒也不着急,回头有时间了你自己跟你大哥说一声,看看他是个什么意思。


    这种地,我们虽然跟着在忙,但是出力气的大头还是他。


    他愿意种的话那就种,他要不愿意接那就只能再想别的办法。”家里只要劳力多的,谁也不嫌田地多。


    他们这里都把田地当做命一样。


    还没有谁家不愿意种,把田地交给别人种呢。


    虽然说要给交农业税和公粮。


    但这不是应该的吗?


    而且就算是交,花溪这个也太合适了。


    高明川已经不在了,她的那一份已经不用交了。


    英英到现在都还没有上户口。


    就是说只需要交花溪一个人的。


    剩下的就是他们辛苦所得了。


    所以许桂芳虽然那样说,但其实心里挺心动的。


    花溪抱着她的胳膊不撒手,跟个小孩似的:“我就先跟你说,这个家你说了算。”


    许桂芳哭笑不得:“那你可说错了,这个家还真的是你大哥说了算。”


    “那到跟前再说吧,先跟你说。”


    高明海肯定是会同意的。


    但是这些事情花溪不想直接跟他讲。


    她就想跟许桂芳说。


    把要说的事儿说完了之后就没在这边多留。


    许桂芳留她吃饭呢,她也没答应。


    “不能总是在你这吃饭,我也得自己开火才行。”一个人也要吃饭,总不能天天到人家那去混饭吃,那像什么了?


    冬天是真的冷啊。


    就连泡米的时间也要比夏天长很多。


    花溪泡了十斤米,第二天早上没有像夏天的时候起来那么早。


    外面天麻麻亮才爬起来,然后开始磨米浆。


    等弄好之后都一大早上了,太阳都出来了。


    吃了饭把英英送去了山梁上她才出发。


    往镇上去的那条道上又响起来了很久没响起的声音。


    “换面皮,卖面皮了。”


    腊月这个天是真的冷啊,花溪出门的时候拿着围巾把整张脸都包起来了,但是喊的时候,还得把围巾往下拉一拉,不然感觉捂着嘴,喊出来的声音她自己都听不清楚。


    天冷了,这玩意是真不好卖。


    一路上快到镇上的时候才开张。


    花溪心里忐忑的很,甚至后悔了老半天。


    他


    到底还是过于大胆了。


    三十多斤面皮,今天也不知道能卖多少一点。


    这要剩下了,他们三家人今天下午都别煮下午饭了,直接拿着东西回去一锅煮了算了。


    来本来就是来试一试的,顺便看看到了腊月份镇上的集市上比平时都多了哪些东西,有哪些是卖的好的。


    多看看,心里或许有点数。


    也不是非卖面皮不可,什么赚钱卖什么。


    沿着街道喊了一路。


    没有换到多少粮食,但好歹卖了一点出去。


    一直到农贸市扬口上,想找个地方把自行车扎下来停在那里卖都没地方。


    镇上的还有镇附近的,家里面不管有点什么的,都来摆摊了。


    逢集的日子人满为患,她路上耽误了,来的有点晚了。


    好不容易找了个角角把自行车扎了下来。但是离风口太近,哪怕天上有太阳,寒风就跟刀子刮一样。


    花溪把东西摆好,两只手的手指尖都冻麻了。


    扭头看了看不远处那些经常摆摊的人。


    人家还提了火盆,盆里放着碳,坐在那里边等着顾客上门边烤着火,显然是已经很有经验了。


    最热闹的还不是这一片,而是不远处的那种大桥的桥底下。


    这会儿简直人满为患。


    都是从乡下赶过来卖东西。


    有卖猪崽子的,卖鸡蛋的,卖鸡的。


    还有现扬杀鸡的,甚至还有卖牛的。


    更别说其他的瓜果蔬菜,站在桥上老远都能听见下面闹哄哄的声音。


    要是卖别的东西,花溪肯定要首选大桥底下。


    但是卖面皮就没办法去。


    天热到那边多少还能卖一点,天冷完全搞不了。


    这一路上就能看出来,大冬天的乡下人都喜欢吃点热乎的,没有人愿意来买这种拿回去凉拌的东西。


    偶尔有也少的很。


    这会闲下来了,有大把的时间,一天两顿饭好好的折腾。


    不像农忙的时候,天气又热,买点现成的面皮回去加点菜,拌上一盆,简单省事。


    镇上稍微好一点。


    镇上的人都讲究。


    乡里的人一天两顿饭。


    镇上的人有两顿饭的,还有一天三顿饭的。


    熬个糊糊或者别的稀饭,好些都不会像农村那样放点辣椒酱或者弄点咸菜就着就吃。


    肯定还要加点别的什么。


    不是饼就是包子。


    买一点面皮回去,加点土豆丝或者豆芽什么的拌拌,当下饭菜也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陆陆续续的还是有人买的。


    切切面皮切的手都麻了。


    但她就这么一个自行车,已经努力的在合理利用了,实在是没地方再挂个火盆。


    钱难挣,屎难吃。


    想挣钱,不吃点苦似乎也不行。


    挨冻可能就是这个苦的其中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