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红星厂玄学与超自然现象研究中心

作品:《下岗被退婚,我拿下冰山女厂长

    中情局的内网,瘫痪了整整四十八个小时。


    当技术人员们焦头烂额,最终以格式化三台核心服务器为代价,才勉强清除了那只“会打鼓的熊猫”时,


    “耻辱!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情报界最大的耻辱!”


    五角大楼的秘密会议室里,咆哮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钟表匠”面如死灰地站在那里,接受着所有人的怒火。


    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彻底画上了句号。


    他想不通,他真的想不通。


    他那环环相扣,天衣无缝的计划,为什么会以一种如此荒诞方式一败涂地?


    而此刻,陆云正蹲在戈壁滩的超净车间里,对着那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犯了愁。


    “激光源的功率衰减得太厉害了。”陆云用手里的功率计测了半天,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比说明书上的标称值,低了百分之三十。


    而且输出极不稳定,有明显的‘模式跳跃’现象。”


    “我检查过了。”陈琳在一旁,指着电脑上的一组光谱分析图,


    “核心的增益介质,那块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有超过六十个微观的损伤点。


    这绝对是人为的。


    他们在出厂前,就用高能粒子束,对这块晶体进行了‘精准破坏’。”


    这才是敌人真正的后手。


    没有了这颗“心脏”,这台光刻机,就是一堆昂贵的废铁。


    “这帮孙子,也太阴了!”马振邦气得直跺脚,“


    明枪干不过,就来暗的!这跟在咱们的饭里下泻药有什么区别?”


    “老马,别生气。”陆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他们以为这是死局,但他们忘了,我们最擅长的就是把死棋下活。”


    他走到那块巨大的白板前,擦掉了之前那些关于芯片的推演,


    “既然他们的晶体不能用,那我们就不用晶体了。”


    “什么?”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们换个思路。”陆云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那种熟悉的,让陈琳都感到心悸的光芒,


    “传统的固体激光器,需要晶体作为介质。但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气体呢?”


    “气体激光器?”陈琳立刻反应了过来,“你的意思是……二氧化碳激光器?”


    “不,那玩意儿功率够大,但波长太长,精度不够。”陆云摇了摇头,


    “我们要玩,就玩点更高级的。”


    他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三个字——“准分子”。


    “这是一种惰性气体和卤素气体在激发状态下,形成的短寿命分子。


    它们平时是好朋友,井水不犯河水。


    但只要给它们通上高压电,它们就会短暂地‘相爱’,结合在一起,变成‘’准分子。”


    “而这种‘恋爱’是短暂且不稳定的。


    在它们‘分手’的一瞬间,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波长在紫外波段的光子。


    这个光比我们现在用的固体激光,要‘快’得多,‘准’得多,‘狠’得多!”


    “最重要的是,”陆云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弧度,


    “我们造它需要的原材料是什么?是氪气、氩气。


    这些东西,我们虽然自己生产不了,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属于普通的工业气体,


    根本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买!”


    马振邦听得是云里雾里,但他听懂了最后一句话,眼睛瞬间就亮了。


    “您的意思是……我们能绕开他们的封锁了?”


    “不是绕开,是无视。”陆云笑了笑,


    “他们以为自己卡住了我们的脖子,那我们就干脆不要脖子了,直接进化出用腮呼吸的本事。”


    秦冷月看着自己丈夫那副神采飞扬的样子,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和温柔。


    她知道,这个世界上,好像就没什么难题,是这个男人解决不了的。


    她默默地退了出去,开始通过她的渠道,在全球范围内,悄悄地采购起了那几种“普通”的工业气体。


    而在陆云带领团队,开始攻关“准分子激光器”这个全新课题的时候,


    整个新红星厂,也进入了一种“集体发疯”的状态。


    这场“疯”,是陆云亲自导演的。


    他让高士伟和刘振华,牵头成立了一个名为“红星厂玄学与超自然现象研究中心”的部门。


    这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厂区里挖坑,美其名曰“寻找龙脉”。


    或者是在新建的厂房顶上,摆上一些用塑料瓶和铁丝做成的“信号接收器”,说是要“吸收宇宙间的正能量”。


    整个厂区,搞得像一个巨大的,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气息的行为艺术现场。


    王敬业的宣传部,更是把“疯”字诀发挥到了极致。


    他创办了一份内部刊物,名叫《戈壁奇闻录》。


    头版头条,是《震惊!我厂食堂王师傅的包子,竟能预报天气!》


    第二版,是《走近科学:半夜猪叫,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猪性的扭曲?》


    第三版,是《深度报道:论“左青龙”同志最近的食欲不振,与其暗恋隔壁警卫排母藏獒“小花”的情感纠葛》。


    这些文章,通过各种“意外”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泄露出,传到了大洋彼岸。


    中情局的分析师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这些让他们怀疑人生的“情报”。


    “报告长官!最新情报显示,红星厂正在进行一项代号为‘寻龙’的绝密地质勘探活动,疑似在寻找某种战略级矿产!”


    “报告长官!他们那个‘信号接收器’的最新模型,经过我们超算模拟,


    发现它对特定波段的伽马射线,有微弱的吸收效应!


    他们可能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宇宙射线武器!”


    “报告长官!那头叫‘左青龙’的藏獒,它的求偶行为模式,


    和我们阿拉斯加雪橇犬的族群社会结构,有百分之三的相似性!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我们尚未破译的,跨物种通讯的生物密码!”


    面对这些匪夷所思的情报,中情局的高层第一次感觉到了力不从心。


    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正常的工业基地,


    而是一个充满了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疯人院”。


    而这个“疯人院”的院长,就是那个让他们吃了天大亏的陆云。


    “我们不能再用常规的思维,去分析他了。”


    一个新上任的,代号为“棋手”的亚洲事务部主管,看着满墙的“疯人院”情报,冷静地说道。


    “他所有的疯狂举动,都像是在掩盖着什么。他表现得越是疯癫,就说明他正在做的,才是越重要的事。”


    “那我们该怎么办?再派人潜入进去吗?我们已经没有牌可打了。”


    “不,我们不进去。”


    “棋手”的眼中,闪过一丝与他的年龄不符的阴鸷,


    “我们把他请出来。”


    他拿出一份文件,放在了桌上。


    “一个月后,在日内瓦,有一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


    按照惯例,华夏会有一个推荐名额。”


    “我们的计划很简单。”


    “第一,动用我们所有的外交资源,确保这个名额必须给陆云。”


    “第二,当他离开那个乌龟壳,来到日内瓦的时候……”


    “棋手”做了一个干净利落的,抹脖子的手势。


    “那里,是我们的主场。


    我要让他,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