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双赢的买卖

作品:《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

    时山正在打听红薯价的路上,豆大的雨点子没头没脑砸下来。他慌里慌张找躲处,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眨眼就被淋得浑身湿透,连裤脚都在往下滴水。


    作坊那边更乱了套。院子里晒着的花生还没来得及收,大伙手忙脚乱往一块堆,扯着油布就盖。可雨来得太急,还是有小半花生被淋得透湿,没法子,只能胡乱把油布压好,一个个抱着脑袋往屋里跑。好在红薯不怕淋,这才让人松了口气。


    猪场那边倒安生。半大猪崽们最爱这下雨天,一个个跑到没棚子的空地上,往粪泥汤里一滚,滚得满身是泥,还哼哼唧唧的,瞧着比平时还快活。河边更有意思,那些半大的鸭子,跟定了桩的雕塑似的,站在雨里一动不动,倒成了这雨天里独一份的景致。


    狗蛋家的花生少,他跟媳妇手脚快,赶在大雨掉下来前就收完了,一点没淋着。俩人蹲在屋檐下,看着筐里收的花生,眼里都是希望,春天就种了一分地,竟收了这么多!狗蛋跟媳妇商量:“等天好了,咱再去时小六家的花生地翻翻,肯定还能捡着不少。这样明年咱就能种两亩地的花生了!”媳妇听了,笑着点头,眼里满是盼头。


    雨来得急,去得也快,没多大功夫就停了。大伙从屋里出来,把盖花生、盖杂物的雨布一一掀开,透透气散散潮气,这才往家赶。心里都想着,赶紧换身干爽衣裳,烧点姜汤或者热茶喝,别淋了雨再冻出感冒来,那可不划算。


    老时家这边众人忙着收拾,刘家大舅那边却是静悄悄。雨刚一停,村长就背着手慢悠悠回了家,屋里就剩他和那被劈了的媳妇。看着媳妇那副模样,刘家大舅心里头五味杂陈,越想越不是滋味:这婆娘变成现在这样,是不是这些年自己太惯着了?一想到老爹的死,他心里头也是悔恨,当即咬了咬牙下了决心——往后这婆娘要是再敢作妖惹事,他可不能再心软了,非得下狠手治治她不可,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老时家的地里总算松快下来,只留了时老大带着二十个长工,在田地里忙着种白菜、萝卜。


    家里别的下人也没闲着,全转移到了作坊里:灶上的忙着炒瓜子、炒花生,油坊里的盯着榨花生油,粉条坊的则守着漏瓢做粉条,满作坊都是炒货的香、油脂的润,热闹得很。


    自打时义跟着时满走了,家里作坊的担子就转移到了时小六肩上。眼瞅着新炒好的瓜子花生炒出来,得找个地方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才行。


    琢磨来琢磨去,他想起时雯说过的卖戏楼。便带了些瓜子花生往戏楼跑。一见到小林,他就热络地递过去:“小林姐,这是我家自己炒的,就是你开得那葵花籽,您尝尝,要是觉得行,麻烦您帮我跟掌柜的提提,看看能不能收些。”


    小林接过来一看,不就是花生瓜子嘛,京城的戏楼里倒也有,就是卖得老贵。她随手抓了几个放嘴里,嚼着嚼着——这味道,跟从蜀国运来的差不了多少!


    “你想卖多少银子一斤?”小林问道。


    时小六赶紧回话:“去年三哥去南边卖,是三两一斤,我想这儿也按这个价。”


    小林心里一算,这价格可比蜀国来的便宜不少,便应下:“成,我帮你问问掌柜的去。”


    掌柜的其实早知道这花生瓜子是稀罕物,就是之前价格太高,小县城的戏楼不敢进。一听小林说才三两一斤,炒花生还能再便宜一两,当即就拍板:“先买二十斤试试水!”


    时小六赶紧回去取了二十斤送过来。那掌柜的也是个精明人,知道要是按斤卖,客人肯定觉得贵,便想起了卖松子的法子——改成一小碟一小碟地卖。


    看戏的人一听说戏楼里有新鲜小吃,还正适合看戏的时候嚼,都纷纷要了一盘试试。这一尝,嘿,咸香入味,越嚼越有劲儿,跟看戏配得刚刚好!没几天工夫,时小六家的炒花生和瓜子,就在戏楼里传开了。


    戏楼里的花生瓜子一火,没多久就传到了青楼那边。青楼的老鸨子听说有这便宜又好吃的瓜子,赶紧往戏楼跑,找掌柜的打听货源。


    掌柜的见状,立马把小林叫了过来:“青楼那边要定五十斤花生瓜子,你去安排下。”小林爽快应下,当即叫人套了马车,直奔小河村。


    时雯瞅见是表姐来了,脚底下立马加快了步子迎上去,笑着开口:“小林姐,今儿个你咋有空过来啦?”


    小林摆摆手,带着点无奈又好笑的语气说:“嗨,这不是有正事要办嘛!”


    时雯故意撇撇嘴,打趣道:“我还以为是你想我了,特意来跟我唠唠嗑呢!”


    小林被她逗乐了,连忙应下:“行,等下回得空,我准多来陪你说说话。”


    时雯一听,立马收了玩笑劲儿,正经起来:“那你快说说,到底有啥事儿?跟我说就行。”


    “就是……就是青楼的老鸨子找过来了,也想各定五十斤花生瓜子,我已经应下了,这不过来跟小六说一声。”小林说着,还略显不好意思地捋了捋碎发。


    时雯听了,忍不住笑:“嗨,就这点事儿啊,你还特意跑一趟?派个人捎句话不就成了。”


    小林语气认真起来:“那可不成,这订数、价钱的,我怕旁人说不清,到时候出岔子就麻烦了。”


    时雯皱着眉琢磨了会儿,拉过小林的手说:“小林姐,你们平日里跑遍了附近的戏楼,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广。要不这样——我家给你个批发价,你帮着去跑推销,保准比你在戏楼唱戏挣得多!”


    小林眨了眨眼,一脸茫然:“啥叫‘推销’啊?我没听过这说法。”


    “就是把咱家瓜子、花生卖到别的戏楼、青楼或是铺子里。只要你卖出去了,我家就从赚的钱里拿出一成给你当辛苦费。比如说,你按三两一斤卖出去,一斤就能挣三百文,这买卖划算不?”


    小林眼睛瞪圆了,带着点不敢信:“还能这么做生意?可这样一来,你家不就少赚不少银子?”


    时雯笑着摆手:“赚是少赚点,但我家省了跑东跑西找买家的功夫!这叫‘双赢’,咱两边都划算,多好。”


    小林琢磨了会儿,点头道:“这理儿倒也对,不过……这么大的事儿,你一个姑娘家说了能算?”


    时雯语气笃定:“放心!在这花生瓜子的买卖上,我说的比六哥还管用!”


    小林见她底气足,便应下:“行,那我先回去跟爷爷商量一下,有信儿了再来找你。”


    时雯笑着点头:“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