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赵老太发动全家人一起找
作品:《晚年死在狗窝里,赵老太重生了》 赵老太匆匆走出了邮电局的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她顺着来的路又返回去,走了50多米,一直低头看了地上,除了灰白的路和行人的脚,一无所获。
她想着自己一个人找,不如发动全家一起来找,便急急忙忙地跑回家中。
路过陈老太的门口,对方问道:“啥事啊,这么急?”
赵老太只说了一句“有事”,急急忙忙赶回去。
等她推开门,国英和国霞看见母亲慌张的神色,都站了起来:“妈,你怎么了,你不是去装电话吗?你买的菜呢?”
赵老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手指着街市上,“别问那么多了!
钱在邮电局那一片丢了,你赶紧让国贵起来,把国富也叫上,跟我去大街上找那5000块钱!
我刚刚从银行里面取出来的,丢了!”
姐妹二人听后,脸色大变,赶紧上前搀扶住赵老太。
“啊,妈,你等着,我这就去叫四哥起来!”
林国霞直接一脚踹开了国贵的门。
“快,别睡了!妈的5000块钱丢了,晚点在大街上可能被人家捡去了,咱们赶紧帮着去找一找!”
国贵埋着头,睁着两只眼睛。
虽然这几天他心情不好,可是白天睡、晚上睡,其实只是闭着眼睛,根本睡不着。
听到五千块钱丢了,国贵顶着鸡窝头,双手撑着床坐了起来,嗓音略带沙哑:“什么,妈丢了5000块钱?”
林国霞冲着国贵点点头:“是的,快点起来吧,妈让你赶紧帮着一起去找找。
我现在要赶紧找三哥,一起到大街上去找那丢的钱。”
林国贵也顾不上伤悲了,他要化悲痛为力量,这5000块钱是什么概念?
他好几年修电视机也挣不了这个钱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
他坐在床上穿着鞋,一遍弯腰提着鞋跟,一边往门外走,还催着林国霞:“你快点去!”
林国贵刚走出院子,就看到大姐扶着自己的母亲,连忙道,“妈,到底怎么回事啊?”
“别说了,赶紧跟我到大街上去找那丢的5000块钱吧!”
赵老太补充道:“我本来想装电话的,结果买完菜回来到邮电局一摸,那个5000块钱没了。”
林国贵道:“那还是先报警吧。”
赵老太虽然心中慌乱,但还没有失去理智。
“不行,先去找,找不到再报警。
如果先报警,大街上的人都知道丢了5000块钱,所有人都去找,有人找到了也不会再拿出来。”
赵老太现在不想把动静闹太大,那样找到的机会就更小了。
“妈,你说的有道理,我这就去啊!”
赵老太叫住国贵,“等一下,等国富来了分工明确。”
没过一会,国霞领着国富就急急忙忙地跑回来。
国富听说他妈丢了5000块钱,急着说道:“妈,赶紧走吧,还在这愣着干嘛?
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了。”
赵老太道:“现在我们是五个人,国霞你和国富两个沿着邮电局到菜市场的这段路去找,
国英、国贵,你们两个沿着菜市场到银行的那一段路去找,我各个角落再走一遍。”
就这样,赵老太把大院的门一锁,五个人纷纷踏上了寻找那5000块钱的路。
林国富低着头,心中慌乱,哭丧着脸,只能祈祷这5000块钱最好被丢在什么偏僻的角落,让自己看到。
这对于家里来说可太重要了,本来是用来装电话的,要是找不到,那可就完蛋了。
国霞走在街的另一边,两个人就这样寻寻觅觅地走着、望着。
另一边,国英和国贵两个人沿着菜市场到银行的这段路,也是走一步看一圈。
他们也不敢声张丢了5000块钱,一旦有人知道,说是帮忙,可这钱基本上谁找到就是谁的了。
那个年代也没什么摄像头,江城这种地方人口流动性不大,但追查起来特别难。
赵老太一边回想着,一边找着,实在想不起来这5000块钱掉在哪里了。
当时只顾着去买菜,还在几个摊位上都停留了很长时间,后来又到了百货商店,但是没买东西,当时钱还在。
总之去的地方不少,一时半会还真难以判断到底是在哪里丢的钱,她也是大意了。
另一边,在菜市场外面蹲在地摊上卖馒头的小姑娘,看着提篮里慢慢变少的馒头,还有手中的零钱,心里很高兴。
他爸让她卖的这一筐馒头已经快卖完了。
这一百多个馒头卖了差不多七八十个,从乡下进一趟城能有20块钱的收入,对于她来说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她正盘算着很快就能卖完馒头,趁着下午还早赶回家,日落之前应该能到,抬头忽然注意到提篮旁边的地上多了一个黄色的信封,不由得好奇地拿了过来。
因为信封没有封口,她顺着缝隙往里面一看,里面全是钱,而且都是100元的,特别厚的一沓。
卖馒头的姑娘想起来了,刚才没有别人,只有那位阿姨来她这跟前买了5块钱的馒头。
她攥着那个厚厚的信封,站起来,抬头望着街上人头攒动的场景,搜索着那位阿姨的身影,可那阿姨早已经消失不见了。
看着这么多的钱,姑娘心想,她等会肯定还会来找自己的,先把这个钱给她放着。
她爹妈告诉过自己,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那位阿姨丢了这么多钱,肯定会心疼、着急,自己刚好把这钱替她存好,不要乱跑,兴许还能找回来。
她正在盼望那位阿姨回来,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注意力:“哎,小姑娘,你这馒头怎么卖的?”
她抬头一看,是一位中年阿姨,穿了一件白衬衫,还穿着黑色的皮鞋。
“阿姨,两毛钱一个。”
“啊,这么贵啊?人家不都是卖5分钱一个吗?”
“阿姨,一直都是两毛,没给你要高价。”
“太贵了太贵了,便宜点!我是在机关单位上班的,以后再给你介绍客户。”
姑娘老实说道:“不行啊,阿姨,我爸说了,两毛钱一个。
买5块钱可以多给你两个,买两块钱可以多给你一个。”
那个中年妇女皱着眉头,蹲了下来,掀开白毛巾看了一眼:“什么你爸说的!5块钱可以多给两个,就你这馒头,这么小,哪值这个钱啊?
哎,别说了,我买一块钱的,你给我10个。”
卖馒头的姑娘脸色尴尬,摇了摇头,“不行啊,阿姨,这个我不能卖。”
中年妇女似乎看出来这小姑娘像是刚出来摆地摊做生意,不耐烦地说:“我说你怎么回事啊?
你一个乡下人来到城里卖点馒头,这面粉又不贵,你一个小姑娘要那么多钱干嘛,一块钱够了!”
姑娘几乎快要带着哭腔,低声道:“阿姨,真的不行,我没有这么卖过的。”
虽然是第一次进城卖馒头,可来的时候他爸交代过,这两毛钱一个不能降价,买多了可以赠送一两个。
旁边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对着中年妇女说。
“你难为人家一个小姑娘干嘛?
本来馒头就两毛钱一个,哪有一毛的?
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中年妇女回头和那些人吵了起来,见没有替她说话的,占不到便宜,便灰溜溜地走了。
小姑娘不停向着周围人道谢:“谢谢叔叔,谢谢阿姨帮我说话。”
大家对于这个身穿花布衬衫、脚下踩着布鞋的农村姑娘,都很同情,一看就是老实人。
随着街上的人都回家吃午饭,路上变得清静下来。
那姑娘等到1点多,人家都吃过中午饭了,她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筐里的馒头也卖完了,也没见有人过来找丟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