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局饿死在狗窝,赵老太重生了

作品:《晚年死在狗窝里,赵老太重生了

    一声苍老微弱的声音,从狗窝里传了出来。


    大儿媳妇王秀英掐着腰,看着一个趴在地上的老妇人道,“那不是有馒头吗?


    你饿你倒是吃啊!


    整天吵死了,老东西!该死你不死,再熬几天就送到你二儿子那里去了。”


    赵老太虚弱地张了张嘴,“能不能先给我口水喝?


    我实在渴得不行了。”


    大儿媳妇王秀英露出嫌弃的表情,从屋里面提了一个水壶,把水倒在狗碗里,


    捏着鼻子道:“水来了啊,你就用这个碗喝吧。”


    因为狗窝里面的气味实在难闻,王秀英一分钟也不愿意多待,立马又退了出去。


    旁边还有一个馒头,大冷的天,冻得像石头蛋子一样。


    别说赵老太一口牙掉完了,就是旁边的那条狗长着牙,它也啃不动这个馒头,邦邦响,可以用来当石头,


    这还是三天前儿媳妇丢给她的。


    赵老太趴在狗碗里面,勉强喝了一口热水,


    看着那个三天以前的馒头,两行浊泪不自觉地簌簌落下。


    人人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她有四个儿子,


    如今轮到老大家,没有房子给她住。


    尽管老大的房子盖了三层,楼上楼下装修得非常漂亮,但因为嫌弃赵老太年龄大了,身上有气味,让她住在狗窝里面。


    当一个人老了,不能指望儿女,只要手里有钱,就会有一群孝顺的孩子。


    手里没钱,谁都嫌弃,自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指望儿子没用,赵老太后悔没有给自己留点钱。


    三天了,她也没有进一口食,只好拿起那个又干又硬的馒头,蘸着水泡开,撕了一小块,填进了嘴里。


    赵老太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她大女儿林国英刚出生,遭到了婆婆的嫌弃。


    因为头一胎是个女孩,让林家在周围的邻居中成了笑话,赵老太也自己感觉抬不起头来。


    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普遍存在,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谁家没有个儿子,那就会被人传成了笑话。


    不过第二年,赵老太比较争气,她的大儿子林国荣出生了。


    随着儿子的出生,赵老太的地位在家里面也慢慢变高了,周围的人再也没有笑话过她没有儿子。


    自从林国荣出生以后,赵老太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隔着几年,她的二儿子林国华出生了。


    又过了几年,他的第三个儿和第四个儿子也陆续出生了。


    好在她的老头当时在国营厂里面当技术工人,工资还能勉强养活一家子人,


    加上婆婆的支援,日子过得算不上富贵,但也还好。


    甚至有些邻居还很羡慕她的命好。


    有人提议加点钱想和她用女儿换,但遭到了赵老太的拒绝,


    她这4个儿子像宝贝蛋一样,给多少钱都不能换。


    本来都不打算生了,但赵老太隔了两年又意外有了她的小女儿林国霞。


    至此啊,赵老太从嫁人开始,一直到她死去的那一天,都整日为这个家里面操劳。


    伺候完大的,照顾小的,给这个换好衣服,给那个洗澡。


    忙忙碌碌的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


    等儿女都长大成人了,赵老太想着自己总该能享享清福了吧。


    当时她生了四个儿子,可是邻居们羡慕的对象,将来还不是想到谁家里住,就到谁家享福。


    可是好景不长,老头子在国营厂里面因为一次意外操作,人没了。


    这对于他们林家来说可是晴天霹雳,顶梁柱去世了,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可怎么办?


    当时正值他二儿子林国华刚定亲。


    赵老太愁得一夜都没有合眼。


    平时有人商量,老头子突然就这么走了,这个家让她来担着,以后的路可怎么走?


    当时厂里面得知了他的家庭情况,知道比较特殊,又有这么多的孩子要养活,直接一次性给了12万的补偿金。


    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已经不少了。


    普通人一个月才几百块,赵老太办完了丧事以后,这笔钱就没敢动,因为她还有两个儿子没有结婚,一个小女儿还没有出嫁。


    现在6个子女,只成了3个。


    不过大女儿林国英没有让她操什么心,当时就要了彩礼,也没有陪嫁,匆匆地嫁人了。


    办完了丧事以后,二儿子林国华找到了她,说出了女方那边的要求和条件,


    必须让他在厂里接老头子的班,然后才能嫁给他。


    为了这个事情,赵老太一个人跑了厂里面多少趟,苦口婆心地求厂长和车间的主任。


    最后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比较困难,被赵老太的神情打动,而且老头在厂里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就让林国华顶了他的班,继续在国营厂里面干下去。


    这样林国华才顺利地娶了刘艳,成了一家人。


    但是却得罪了老大林国荣。


    那个时候在国营厂里面当工人,是一件很光荣而且收入不错的工作。


    老大至今靠着修自行车、摆个摊,勉强维持生活。


    他的母亲居然把这个工作岗位让给了弟弟,导致林国荣从那以后对自己的母亲有些不满,


    大儿媳妇王秀英更加怨恨,看见赵老太都不打招呼。


    老大和赵老太也从此埋下了怨恨的种子,逢年过节也不再上门看她。


    老二林国华结了婚以后,在厂里上班,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不过他打起了老头抚恤金的主意,一直撺掇着赵老太把这笔钱分了。


    但赵老太心里面清楚,她的第三个儿子林国富还在上学,而且从小就聪明,考试都是第一名,这笔钱他上大学的时候肯定要花一部分。


    她的第四个儿子林国贵因为身体有残疾,小时候发高烧去打针,不小心打到了坐骨神经,从此就落下了一瘸一拐的毛病。


    这个儿子娶媳妇在城里面确实有点困难,哪个姑娘一见到他走路,这事就算黄了。


    赵老太一个人扛着一大家子的事情,心里面虽有苦,但不得不继续下去。


    她不敢轻易地动这笔钱,也不会现在就分,老二对她颇多埋怨。


    等到了老三林国富上了大学,毕业以后,这小子娶了省城里面的一个姑娘,直到他临死才回来一趟,平常很少回家。


    一是嫌家里面脏,二是埋怨赵老太把抚恤金都分给了几个哥哥,自己没拿到什么钱。


    他的第四个儿子林国贵,人倒是老实孝顺,可是赵老太为了他的婚事,整天愁眉不展。


    老三娶媳妇她不操心,但这个老四林国贵一条腿走路不利索,哪个姑娘能看得上他?


    就是找个丑的也行啊。


    为了给儿子操办婚事,赵老太到处发动亲戚朋友,希望先把林国贵的事情办了。


    就在某一天,从乡下一个亲戚家口中,介绍了一个姑娘,对方叫孙明芳,人长得俊俏,打扮有些老土。


    对方知道她家的情况后,同意了。


    这可把老太太赵老太高兴坏了,但是条件却很苛刻。


    人家看上的是老太太的儿子这个城里的户口。


    孙明芳的娘家人要求老太太必须出6万块钱的彩礼,然后再盖一间平房。


    这对于当时的市扬行情来说已经是天价了,6万块钱的彩礼,她也真敢要。


    普通人家姑娘结婚,6000块钱实属常见。


    当时老四林国贵相亲不下百扬,都是因为他这个残疾的腿,事就黄了。


    赵老太也知道这个条件确实开得高,但为了能让儿子成家,她心一横,咬着牙答应了下来。


    况且孙明芳长得的确俊俏,除了是乡下人以外,配他儿子林国贵绰绰有余。


    这一举动可把他的几个儿子给气坏了。


    老大和老二都想着这笔抚恤金,听说给老四花了6万块钱娶媳妇,而且又盖了一栋平房,就找他母亲赵老太,要求补偿。


    因为老大当时娶媳妇没花多少钱,王秀英就撺掇着林国荣,让他再拿出2万块钱补偿。


    老二林国华在妻子刘艳的撺掇下,也要求老太太把这笔钱拿出来均分,不能都便宜老四。


    可是做父母的想要把一碗水端平不太容易。


    哪一家稍微过得好一点,她就少操点心;哪个儿子过得不如意,她就多上点心。


    当时为了平息这扬争夺,赵老太私下里偷偷摸摸的给了大儿子将近2万块钱,


    又给了老二1万,他手里面还剩下3万,老三大学毕业以后买房子他私下里又掏出来1万块钱。


    这手里面还有2万,最后按人头又给平分了。


    老太太手里面一分钱都没留,最后却落到如今这个下扬。


    她连去医院看病的钱也没有,躲在狗窝里面,吃着铁疙瘩一样的馒头。


    忽然感觉喉咙一紧,赵老太两眼翻白,被噎到了。


    她赶紧想着去喝热水,算是活了过来,可这馒头实在太硬了。


    没过几天,赵老太饿死了,两只眼睛并没有闭上,不知道是不甘心,还是有怨气。


    等她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全都变了。


    抬头望着一面刻有喜字的大衣柜。


    这正是她陪嫁的时候运过来的。


    赵老太发现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里。


    在记忆中,这个房子后来被拆迁了。


    她也无家可归,只能靠几个儿子轮流照顾住在他们家里。


    忽然,她注意到墙上的日历。


    1994年,6月1号。


    这不正是他老头子去世两年以后吗?


    就在这几天,他的大儿子即将来问他借钱盖房子。


    他的第2个儿子林国华也刚刚娶了二儿媳妇刘艳顶了老头子的班。


    但是赵老太脑子里只有赚钱,自己留着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