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叹茶
作品:《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 第二天早上,周译去广州之前,还是给在北京的周容与打了一个电话。
“父亲,是我。”周译拿着招待所大堂的电话,声音有些紧张。
“嗯。”周容与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听不出情绪。
“那个……母亲说要跟我一起去广州。”周译硬着头皮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周译心里七上八下,正准备接受一顿批评,却听到父亲淡淡地说:“你母亲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就知道她这打算了。”
“啊?”周译愣住了。
“她往箱子里放了那么多夏天的衣服,明显不是回北京的架势。”周容与的声音里似乎带了一丝无奈。
“照顾好你母亲。广州潮湿闷热,别让她中暑。她的胃不好,别让她吃太多生冷的东西。”
“是,我记住了。”周译认真应道。
放下电话,周容与靠在椅背上,眉头微微皱着。妻子和儿子都去了广州,就剩他一个人在北京,这种感觉……
他按了按桌上的内线:“李秘书,进来一下。”
李秘书很快推门进来:“您有什么吩咐?”
周容与沉吟了一下:“上次说的去北戴河的事,你安排一下吧。”
李秘书一愣:“去北戴河?可是上次您不是说……”
“现在有时间了。”周容与打断他,“下周就去,安排好车和住处。”
“好的。”李秘书在本子上记录着,“就您一个人吗?”
“不。”周容与想了想,嘴角微微上扬,“我把安安和南南带上。”
他想象着妻子和儿子儿媳回到北京,发现孩子不在时的表情,心情突然好了起来。
周译和闻舒窈到广州的时候,林知微也已经从深圳回来了。她看上去有些疲惫,却掩不住眼底的兴奋与光彩。
他们依旧住在白云宾馆。窗外高大的棕榈树在风里摇曳,映照出南方城市的热闹与新鲜气息。
房间里,林知微端着一杯清茶,语气带着压不住的兴奋:“周译,你有时间可以去蛇口工业区看一下。我这次过去,他们正在和香港一家企业谈合资的事情。如果能谈成,蛇口将会成立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周译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出浓烈的兴趣。
他放下茶杯,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真的?这要是能成,那可是意义非凡。”
闻舒窈转向林知微,语气温和却不失关切:“知微,那你呢?时装秀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
林知微神情一收,带着一丝认真,轻轻笑道:“差不多了。我们准备了十二套衣服。可能会显得少一些,但十二在中国文化里,是个很特别的数字,寓意圆满、循环。”
闻舒窈微微颔首,眼神中带着赞许与笃定:“你说得不错,这次是亮相,贵精不贵多。十二套衣服,只要够精致,就足够震撼人心。”
第二天上午,三人去了北园酒家吃早茶。
上次来广州的时候,他们在这里用过正餐,当时吴雨桐就推荐他们,有机会的话,来试一下这里的早茶。
这是一座典型的岭南建筑,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画的是岭南山水。靠窗的位置能看到街景,阳光透过镂空的窗花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三位,这边请。”服务员领着他们到了二楼靠窗的位置。
二楼相对安静一些,但依然热闹。周围的桌子上,有三五好友聚会的,有一家老小团聚的,也有谈生意的。
广州人的早茶,不仅是吃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刚一坐下,服务员就送上了茶单:“请问喝什么茶?”
“普洱吧。”闻舒窈说,“早上喝普洱,养胃。”
很快,一套青花瓷的茶具摆上桌。服务员熟练地烫杯、洗茶、冲泡,动作行云流水。茶水呈深褐色,香气醇厚。
“妈,您看。”林知微指着大厅,“那就是广州早茶最有特色的‘推车仔’。”
只见几位穿着白围裙的阿姨推着竹蒸笼小车在大厅里来回穿梭,车上层层叠叠,热气氤氲,香气四溢。
遇到感兴趣的食客,阿姨就停下来,掀开蒸笼的盖子让人挑选。每拿一份点心,就会在桌上的点心卡上“啪”地盖上一枚红印,十分有趣。
很快,他们点了几样最受欢迎的:晶莹剔透的虾饺、皮薄馅足的烧卖,还有豉汁蒸凤爪、糯米鸡、鲜虾肠。
“再来份鱼片粥。”林知微对服务员说,“要生滚的。”
点心陆续上桌,摆了满满一桌子。
虾饺皮薄如纸,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粉红色的虾仁,咬一口,鲜甜的汁水在口中迸开。
烧卖顶上点缀着橙色的蟹黄,肉馅调得恰到好处,不腥不腻。
“这个凤爪做得真好。”闻舒窈夹起一只凤爪,“软烂入味,一抿就脱骨。”
“广州人做凤爪是一绝。”林知微说,“要先炸后蒸,工序很复杂。”
糯米鸡用荷叶包着,打开时香气扑鼻。糯米吸收了鸡肉和冬菇的香味,每一粒都晶莹饱满。
隔着屏风的旁边一桌在聊天,声音并没有刻意放低,应该是两对夫妻,说的都是粤语,偶尔夹杂几句普通话。
林知微能听懂几句粤语,他们应该是在聊孩子找对象的事情。
“广州人真会享受生活。”闻舒窈环顾四周,“大清早的,不急着上班,先来喝茶。”
“这是传统。”林知微说,“很多老广州人,每天早上都要来茶楼‘叹茶’。有的人甚至有固定的位置,茶楼都给留着。”
隔壁桌的讨论声突然高了起来,林知微的粤语水平有限,只能断断续续听懂一些词汇。
她隐约听到“医官”两个字,然后是“屋企环境唔好”,这句她勉强能理解,大概是说家里条件不好。
“三零一医院”这几个字是用普通话说的,格外清晰。
林知微没太在意,继续低头喝粥。广州人什么都敢聊,从国家大事到邻里琐事,这很正常。
但坐在她对面的闻舒窈,表情却渐渐变了。
她放下筷子,眉头越皱越紧。作为在香港生活过的人,她的粤语水平相当好,那几个人的对话,她听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