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海燕

作品:《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

    五月的燕园,春意正浓。


    古老的红墙静静地立在校园深处,墙头的爬山虎抽出了新绿的嫩芽,仿佛为这段沉寂多年的土地重新披上了一层生机。


    湖水在风里泛起粼粼波光,未名湖畔的柳条舒展着腰身,嫩绿的枝条轻轻拂过水面,偶尔有野鸭游过,留下一串串圆润的涟漪。


    燕园的春天,充满了一种盎然的力量,仿佛大地本身都在呼唤解放与重生。


    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那个思想仍旧相对封闭、又亟需冲破藩篱的年代,这篇文章无异于一声惊雷,直接点燃了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北大的广播电台几乎整日循环播放这篇文章。铿锵有力的字句透过扩音器,穿过燕园古老的红墙绿树,回荡在未名湖畔的长廊里,传进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


    走在校园里,总能听到朗朗的广播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堂上,老师刚讲完课,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抛出问题,展开辩论。有人追问:“包产到户是否符合实践标准?”有人则反问:“那雇工究竟是不是剥削?”争论如火如荼,课堂的空气仿佛都燃烧了起来。


    操场上,三三两两的人群聚在一起,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总有同学围着一张报纸,逐句逐段展开讨论;哲学系的学生干脆搬来马列经典著作,对照着《实践论》《认识论》逐段推敲,试图从理论深处找到更加坚固的支撑。


    有人将整篇文章默写下来,逐字逐句圈点批注,生怕遗漏任何逻辑要点。有人彻夜难眠,在台灯下奋笔疾书,把心中的思考记录在厚厚的笔记本上。


    林知微没有去钻研那些深奥的哲理,她只牢牢记住了文章最后的落脚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八个字,在她心底,像一簇火苗点燃黑夜,带来一种说不清的希望与笃定。


    她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坎坷:下乡、离婚、返城、复婚,再到如今坐在北大的课堂上。路,不就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吗?这不正是“实践”一次次在检验“真理”的过程吗?


    随着思想解放的浪潮涌动,燕园里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


    讨论会、座谈会、讲座,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人们都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只要努力,就能迎来不同以往的未来。


    春风吹过,槐花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飘散出清甜的香气。林知微她们经济系一班的同学,整队走向北大礼堂。


    今天,是学校里的朗诵比赛。


    礼堂内,红布幕拉得整齐,木质的地板擦得锃亮,台下已坐满了各系前来观摩的师生。空气里,弥漫着期待的气息。


    经济系一班的参赛代表是孙雯雯。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手里紧紧攥着稿子。


    她没想到,不仅宿舍里的几位室友都来给她加油,全班同学几乎到齐,占据了好几排座位。那一刻,她眼眶立刻湿润了。


    林知微见状,赶紧伸手按住她的手臂,压低声音:“忍住,忍住,读完再哭。”


    “知微姐,我紧张,怎么办?”孙雯雯小声说,手心里全是汗。


    “深呼吸!”林知微跟她说。


    吴雨桐立刻伸手,按了按她虎口的合谷穴:“我以前一紧张就按这里,能缓解点儿。”


    孙雯雯深吸一口气,果然觉得心跳慢了一些:“好像,好了一点……”


    就在这时,台下的同学们开始小声喊起:“孙雯雯,加油!加油!”


    一声声此起彼伏,声音里带着笑意与真诚,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她走向舞台。


    “完了完了,我又紧张了。”孙雯雯苦着脸。


    林知微轻声提醒:“等会上台,别看我们,往远处看,就不会紧张了。”


    终于轮到她。舞台的灯光打在她身上,四周安静下来。


    她选择朗读的作品是高尔基的《海燕》。


    孙雯雯的声音有些细,却清澈动人:


    “在苍茫的大海上……”


    开篇的声音略显拘谨,但随着节奏的推进,她逐渐进入状态。


    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练习了无数次,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饱满有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那一声呼喊,掷地有声,带着青春的昂扬与热烈。


    掌声瞬间像潮水般响起,从四面八方包裹住她。


    孙雯雯脸上泛起潮红,眼眶里闪着泪光。


    走下台的那一刻,班里的同学们立刻围上来:“真好!读得真好!”


    陈红豆拍着她的肩膀,笑得爽朗:“你这可是给咱们宿舍争光了!”


    最终,孙雯雯凭借这篇《海燕》的朗诵,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当主持人宣布结果时,全班同学一起站起来鼓掌欢呼。那一刻,她不再是腼腆的小姑娘,而是全班的骄傲。


    林知微和同学们簇拥着孙雯雯,笑闹声一路传出礼堂。春天的燕园,不仅仅是百花盛开的景色,更是思想解放的热潮,是青春澎湃的见证。


    孙雯雯擦掉眼角的泪,笑得像花一样。林知微心头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感觉:她们这一代人,真的正在见证一个全新的时代。


    而她自己,也在这风起云涌的春天里,坚定地迈出了属于自己的步伐。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学校里的学生们。它像是一阵迅猛的春风,穿过机关、厂矿、田野,吹进了各个部委的办公大楼。


    林知谦刚结束一场闭门会议。会议室里的空气仍旧残留着紧张的余韵,几位负责起草文件的年轻干部,眼神中闪着兴奋与不安交织的光。


    他们商业部的领导,亲自把来视察工作的上级领导送到大门口。


    方才开会的时候,领导说话间,字里行间已隐约透出一种新的思路:要打破旧的条框,把工作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


    林知谦心头一震,暗暗生出一种清晰的预感——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商业部,恐怕也要迎来一次彻底的职能转换。


    站在门口,他亲眼目送着那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出大院,卷起尘土,在春日的阳光下消失在林荫道的尽头。他的心思却还停留在方才那一幕。


    那位刚调来北京的上级领导,讲话的口吻、眼神里的笃定,让他印象极为深刻。更奇怪的是,林知谦总觉得,他眉眼间有几分熟悉。


    林知谦抬手揉了揉眉心,回去继续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