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 章 台上的她魅力绽放
作品:《沈书记重生后,陆婉婉是他的命》 陆婉婉的心猛地一沉,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但下一秒,“宋代点茶” 四个字像是触发了记忆开关,沈砚辞逼着她背诵的资料、辅导时讲解的案例瞬间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
他曾特意提到,这位法国教授是狂热的东方茶文化爱好者,尤其痴迷宋代茶道,近期正撰写相关专著;而 “点茶” 的渊源与演变,更是被他当作文化背景翻译的典型案例,掰开揉碎了讲给她听。
原来,他那些看似严苛的 “魔鬼训练”,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的安排。
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陆婉婉的紧张悄然消散,握着话筒的手不再颤抖。
她抬起头,对着评委席露出一抹自信从容的微笑,流利的英文带着一丝优雅的法式口音,清晰地传遍整个教室:
“尊敬的教授,各位评委,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
她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切入,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宋代点茶 “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 的完整流程,以及兔毫盏、茶筅等器具的独特作用。
随后话锋一转,讲到宋元时期僧侣东渡,将点茶技艺传入异国,历经演变最终形成如今的 “抹茶道”,还特意对比了茶道在仪式、理念上的差异。
演讲过程中,她不仅用词精准、逻辑严谨,更能结合那位法国教授的研究方向,引用了几处鲜为人知的史料记载。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被她流畅的表达和深厚的知识储备所吸引,连那位挑剔的法国教授,也渐渐收起了审视的目光,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甚至不自觉地微微点头。
整个演讲过程,她引经据典,逻辑清晰,不卑不亢,娓娓道来。
三分钟的时间,被她运用得淋漓尽致。
当她最后一个单词落下,整个阶梯教室,先是陷入了长达数秒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位挑剔的法国教授,第一个站起来为她鼓掌,脸上满是欣赏和不可思议。
“Bravo! C''est magnifique! (太棒了!简直精彩绝伦!)”
接下来的学术材料翻译环节,面对满是专业术语的文本,她依旧沉着冷静,译文准确流畅,连细节处的文化背景注释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评委席上,几位教授交换了一个满意的眼神。
王教授坐在其中,看着台上从容自信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他果然没看错人。
而那位法国教授更是主动开口,用英文称赞道:“陆同学,你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对宋代点茶的理解,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
陆婉婉微笑着致谢,走下讲台时,脚步依旧沉稳。
小手摸了摸胸口,心脏还在怦怦直跳,却不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感动与自豪 ,她没有辜负沈砚辞的用心,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此刻她最想做的,就是立刻回到凌云山庄,扑进那个男人怀里,告诉他:“沈先生,我做到了。”
最终,她以无可争议的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了国际交流周的接待翻译团队。
消息传出,整个外语系都轰动了。
一个大一新生,力压众多学长学姐,拔得头筹,这在燕州大学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李爽抱着她又叫又跳:“婉婉!你太厉害了!你简直就是我的神!”
同学们也纷纷向她投来敬佩和祝贺的目光,之前的那些嫉妒和流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变得不堪一击。
陆婉婉站在人群中,接受着大家的赞美,心里开心的同时又满是甜蜜。
她成功了。
她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可是,她知道,这场胜利,有多少是属于她自己的努力,又有多少,是建立在沈砚辞为她规划铺好的路上。
如果没有他给的资料,如果没有他的耐心辅导,她今天,不可能表现得如此完美。
这份胜利,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他的烙印。
这让她感到骄傲,又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幸福。
人群的边缘,顾承川静静地看着她。
看着那个在讲台上闪闪发光、自信从容的女孩,他的眼底,是纯粹的、不带一丝杂质的欣赏和祝福。
他为她感到高兴。
无论她最终能飞多高,他都希望,她能是快乐的。
陆婉婉收拾好东西,和李爽等人一起走出教学楼,刚到门口,就一眼看到了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
那是沈砚辞的车,稳稳地停在不远处的树荫下。
“爽爽,我先走啦!”
陆婉婉转头对李爽挥了挥手,脸上抑制不住的笑意。
李爽笑着推了她一把:“去吧去吧,看你急的!明天见。”
陆婉婉点点头,转身就朝着那辆黑色轿车飞扑过去。
车门早就在她靠近时打开了,她刚弯下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揽住,整个人被轻松抱进了车里,稳稳地坐在了男人的腿上。
“慢点,别摔着。”
沈砚辞的声音带着熟悉的温柔,低头看着怀里的女孩,眼底却藏着一丝自责,“抱歉,乖乖,我没能去现场看你的演讲。”
他原本特意推掉了今天的安排,打算去阶梯教室为她加油,可临时来了几位重要人物,必须他亲自出面接待,最终还是错过了。
一想到她独自站在台上面对评委的场景,他就觉得满心愧疚。
陆婉婉却毫不在意地摇了摇头,从他怀里坐直身子,双手轻轻捧住他的脸庞,踮起脚尖,红润的唇瓣直接印在了他的唇上。
这个吻带着雀跃的欢喜,还有满满的依赖,短暂却温柔。
分开时,她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没事啊,我的沈先生是去做更厉害的事情,我都要为你自豪呢。”
在她心里,他从来都不是缺席的观众,而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若不是他那些天的 “魔鬼训练”,若不是他精心为她准备的资料,她根本不可能那么从容地应对评委的提问。
她的成就里,藏着他的每一份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