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立威
作品:《千年世家:从三国娶妻大小乔开始》 汝南太守田豫奉命讨伐公孙渊,由于其兵力有限,再加上公孙渊早有准备。
先发制人。
断其粮草。
田豫大军屡攻不克,魏帝曹睿只能诏令暂且罢兵,待来年新粮收获后再战。
不过。
在此期间,已经被田豫提拔为军中校尉的东方仁钧与邓艾二人却收获颇丰。
首先,东方仁钧与邓艾二人都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此番也算得到充分锻炼。
其次,虽然东方仁钧并未表明真正身份,所以田豫只是提拔他们当个校尉。
但靠着邓艾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一套战法,两个人还是先后立下了不少战功。
只是,东方仁钧并未随意使用东方仁岳这个大杀器,他将其小心隐藏起来。
毕竟,东方仁岳年幼且天生痴傻,作为兄长的东方仁钧有义务好好保护他。
正因如此。
实际上此番在军中所获的各种军功,都是东方仁钧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田豫见东方仁钧年纪轻轻,且气度不凡,特别欣赏他,本打算再次提拔他。
反倒。
田豫对于跟东方仁钧一起来的邓艾并不讨喜,或还是因为他口吃的毛病吧。
然而。
就在田豫准备提拔东方仁钧为偏将之际,东方仁钧竟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
东方仁钧当着邓艾的面,满脸义正言辞的对田豫道,他的战法乃邓艾所授。
他取得的一切战功也都是拜邓艾所赐,如果一定要提拔,就请提拔邓艾吧。
邓艾比他更加适合当这个偏将。
田豫听完整个人不由大为震惊,对于面前年纪轻轻的东方仁钧则更加欣赏。
他不仅当即满足了他的请求,提拔邓艾为偏将,更是立刻将此事写成表书。
上报魏帝。
直言东方仁钧乃是位栋梁之才。
邓艾整个人同样眼眶瞬间湿润,他虽说不出来,但还是一把拜倒在其面前。
在他三十多年并不如意的人生当中,邓艾还从未遇到过一位像这样的贵人。
远在魏都洛阳的曹睿,再次收到田豫的表书,看到自己这位外弟如此英明。
魏帝曹睿也不由露出满脸自豪,将这封表书传于众臣,不吝辞藻夸赞于他。
彼时。
在曹魏的这些大臣当中,除陈群之外,还没有人知晓东方仁钧的真正身份。
-----------------
江东建业。
辽东公孙渊与曹魏翻脸之后,第一时间便派使者前往东吴,献上珍宝马匹。
不仅如此。
公孙渊更是让其使者携带一份降表,欲向东吴称臣,以此来索取裂土封王。
公孙渊占据着辽东之地,他现在一心想要封王,既然曹魏给不了他想要的。
他便找到了东吴孙权,反正魏蜀吴三国皆已称帝,谁给他封王都是一样的。
公孙渊其实并非想要真正依附于哪一家,他只是想要一个封王的名份罢了。
曹魏之所以不愿意为公孙渊封王,主要因为公孙渊之前是曹魏的一个臣子。
如若一个臣子随随便便就能被封王的话,那么,曹魏那么多臣子都要封王。
如何为之?
在如今的曹魏,除非是直系皇室,否则在外姓当中还没有裂土封王的先例。
至于东吴。
辽东距离江东天高地远,中间隔着曹魏领土并不接壤,公孙渊向东吴称臣。
本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谁都能看的出来,公孙渊此举不过是个权宜之计。
即便公孙渊真的向东吴称臣。
东吴也不可能实际管辖辽东。
这笔买卖对于东吴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最多就是恶心一下曹魏。
正因如此。
当辽东公孙渊的使者来到江东,欲向东吴称臣时,张昭等老臣极力的反对。
张昭等老臣直言公孙渊此人不可轻信,他只是与曹魏交恶而作出权宜之计。
公孙渊绝不是真心依附江东。
与公孙渊苟合,不仅江东得不到任何好处,反会招致来自曹魏的怒火东引。
包括作为大都督的陆逊,同样也站了出来,表示接受公孙渊称臣有弊无利。
陆逊作为东吴的大都督,本该是东吴的实权人物,但因为有东方致的存在。
陆逊一直屈居于东方致之下,然而陆逊聪明就聪明在,他知道自己的斤两。
不过,这两年间,由于东方致的权柄膨胀,野心日现,陆逊也充满着矛盾。
他一方面对东方致充满着深深的忌惮,一方面又想做一个真正的江东忠臣。
所以。
东方致其实早就已经有所察觉,陆逊渐渐有些脱离掌控了,反倒是诸葛恪。
这个号称神童跟他很像的年轻人,经过他的一番锤炼,成了他最大的心腹。
朝堂之上。
由于包括老臣张昭,大都督陆逊等人反对,就在孙权也有些犹豫不决之际。
作为丞相的东方致径直站了出来,他毫不犹豫力排众议支持为公孙渊封王。
东方致此举,一则是为了,吴帝孙权年事渐高,他越昏庸对于他便越有利。
二则是为了,立威,他就是要让朝臣们看看,在这个东吴究竟是谁说了算。
果不其然。
孙权当即采纳了东方致之见,立刻下令接受公孙渊称臣,并敕封其为燕王。
老臣张昭直接一口老血喷溅而出,数日之后,老臣张昭便病逝于自己府邸。
随着张昭一死,其他老臣纷纷请辞,大皇子孙登与二皇子孙虑最后的希望。
彻底没了。
大皇子孙登与二皇子孙虑本就已经被东方致废掉,如今人生彻底没了希望。
没过多久。
大皇子孙登与二皇子孙虑先后郁郁而终,孙权体验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
同时。
更让孙权尴尬的是,随着大皇子孙登与二皇子孙虑之死,在他所有皇子中。
已经没了成年皇子,其中最长的三皇子孙和,四皇子孙霸皆不过十岁左右。
曾经孙权之所以能当上江东之主,不就是占据着兄长孙策之子尚且年幼吗?
他可太知道没有一位成年继承人,将会有怎样的恶果?尤其孙权已经奔六。
随着年事渐高,孙权已经没了昔日的意气风发,他的内心开始出现了松动。
或许。
他真的该要立一位太子了!
是夜。
孙权从噩梦当中惊醒过来,他梦见他死了之后,有人想要篡夺幼子的皇位。
幸好。
孙权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他虽年事渐高,但身体硬朗,一切都还来的及。
即便三皇子孙和与四皇子孙霸都不过十岁,若立马便从其中择一当上太子。
悉心培养。
亡羊补牢。
犹未迟也!
想到这里。
孙权二话不说立刻大叫道:“来人!传朕旨意,召三皇子四皇子进宫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