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四伐

作品:《千年世家:从三国娶妻大小乔开始

    东方静再次撤军回到成都的第一件事,并非是前去质问阿斗,为何要下诏。


    更不是寻找在背后推动的真凶。


    而是径直换上了一身朴素布衣,带着姜维,关兴,张苞等人来到乡里田间。


    当他瞧见这整个益州的百姓们,一个个全都饿的面黄肌瘦,甚至饥不择食。


    往年。


    老百姓们好歹还能活,甭管活的怎么样吧,今遭逢大旱,真就是没法活了。


    东方静默默转过身去微闭双眼。


    “天命果然不在蜀汉!”


    这第三次北伐,他已经拿下了武都,阳平两郡,形势一片大好,克复长安。


    指日可待。


    偏偏就在这种时候,益州遭逢大旱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如若不撤军的话。


    即便姜维作为运粮官,他再怎么支持东方静北伐,绝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况且。


    如若在这种情况之下,前线军需还强行征收老百姓粮草,恐将是雪上加霜。


    益州不知又要饿死多少老百姓!


    “师兄,陛下此番如此急着下旨令吾等撤军,想必其背后一定有小人作祟。”


    姜维径直走上前:“此前李严故意延误战机,我便觉得这背后定有人主使。


    师兄,如若不肃清这背后之人,恐将再阻挠吾等北伐大业,是否进宫面圣?”


    东方静一听不由缓缓睁开双眼,回过头去紧紧盯着面前的姜维,连连摇头:


    “罢了!师弟,益州大旱乃是天灾,即便没有陛下旨意,吾等也不得不回。


    至于这背后之人。


    追究他毫无意义。”


    “这……”


    “师弟,当务之急,吾等还是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让益州富足起来吧。”


    “师兄,你打算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师弟,难道你忘了我在皖县是干什么的吗?我不仅是大将军,还是丞相。


    治理好整个益州之地,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我打算在益州开展屯田之策。”


    自在此之后。


    东方静暂时放弃了北伐,专心治理益州之地,他将皖县屯田时的成功经验。


    包括他与妻子关银屏,在皖县打造出的先进农具,统统推广到了益州之地。


    经过两年的悉心治理,益州民生可谓焕然一新,老百姓们终于能吃饱喝足。


    户户有余。


    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再遇上一季旱灾或水灾,老百姓们仍旧能安然度过。


    正因如此。


    整个益州的老百姓对于东方静这位二代丞相可谓感激涕零,人人歌功颂德。


    -----------------


    公元231年初,东方静眼见时机已经成熟了,遂再次上表发动第四次北伐。


    这次北伐,东方静不仅粮草器械充足,士气空前高涨,还祭出了最强阵容。


    除了他自己外,魏延,关平,关兴,张苞,姜维五人号称是为新五虎上将。


    其中,魏延自然不必多说,早在老五虎将时代,魏延便是五虎之下第一人。


    姜维天赋异禀,成长奇快,且能文能武,他不仅是新五虎,更是军师智囊。


    关平,关兴,张苞三人经过多年历练已然从二代当中脱颖而出,独挡一面。


    新五虎上将之下第一人乃是老四东方远的妻子,也是东方静的弟媳张星彩。


    还有张绍,他是张飞次子,张苞之弟,虽然武艺平平,但却擅长处理军务。


    出任参军。


    赵云之子赵统,赵广二人都资质平平,不过亦有一颗匡扶汉室的拳拳之心。


    担当将领。


    不仅如此。


    除新五虎将与蜀汉二代外,还有诸如王平,马岱,廖化,张翼等中坚力量。


    最重要的是,包括魏延都对东方静心服口服,整个蜀汉军中可谓上下一心。


    空前团结。


    除此之外。


    就在东方静第四次北伐临行前,年仅十五岁的东方仁楷还给了他一个惊喜。


    东方仁楷这些年除在东方阁受教之外,一直跟随黄月英学习黄氏墨匠奇技。


    他曾认真研究过阿父东方静北伐之路,山高路远,路途崎岖,最大的难题。


    便是运粮。


    譬如说东方仁楷曾无意间听闻,魏延与阿父东方静讨论过有关子午谷奇谋。


    东方仁楷虽小小年纪,但却颇有主见,他觉得这子午谷奇谋有个关键问题。


    即便这位魏伯伯有能力统领军马穿行子午谷,但也不能保证粮草能够运达。


    没有粮草保证与后续支援,这位魏伯伯就等同于孤军奋战,必定死无葬生。


    小小年纪的东方仁楷便在心中埋下种子,如若能有一种东西可在山道运粮。


    岂不为阿父解决一个天大难题,你还别说,经过东方仁楷不懈的尝试过后。


    还真让他创造出了两种特殊的运粮军器,一为木牛,一为流马,合在一起。


    并称……


    木牛流马。


    “阿父,请看,此物名木牛流马,可在崎岖的山道上运输粮草,行走自如。”


    东方静看完长子东方仁楷为他演示的木牛流马之后,整个人不禁大喜过望。


    有了此物。


    运输粮草。


    再无险阻。


    东方静此番第四次北伐曹魏,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必定能够覆灭曹魏。


    匡扶汉室。


    以慰先帝以及诸葛丞相在天之灵,东方静当即大大的夸赞了东方仁楷一番。


    “阿父,请带我也一起上战场吧!”


    东方仁楷当即向阿父请求上战场,东方静满脸欣慰,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好!”


    东方静重重的点了点头,毕竟其长子东方仁楷年方十五,如同他这个年纪。


    东方仁楷也曾有听说过,他阿父的阿父也就是他的阿翁方逸早已在战场上。


    大杀三方。


    况且,东方静心知其长子东方仁楷非将帅之才,他之所以同意带他上战场。


    也不是为了要让他统领军马,冲锋陷阵,而是实际去体验各种军器的使用。


    只有真正在战场上经历过的工匠,才能创造出真正适用于战场的强大军器。


    数个月后。


    果然如同东方静预料当中的一模一样,蜀军再次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连下数城。


    曹魏大将军司马师仍旧采取坚守不出的防御策略,与二哥东方静僵持不下。


    但这次与上次完全不同,上次蜀军粮草不济,无法与魏军进行长时间对峙。


    这次蜀军粮草充足,再加上还有木牛流马的高效运输,可谓毫无后顾之忧。


    倒是魏军。


    真正该担心粮草的反倒是他们,一旦长安粮草殆尽,就不得不从洛阳运粮。


    当东方静得知这一情报,二话不说,立刻便令关兴,张苞等前去截断粮道。


    一旦得手。


    司马师固守的长安城粮草不济,便如同是一座孤城,不出数月定不攻自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