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说书人的烦恼

作品:《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变革,一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


    如皇族宗室,东林党,漕运总督等等。


    等到朱存枢的丧期结束之后,李冰回到了白水县。


    孙青山拿到神药之后,算是把住了秦王府的命脉。


    朱存机双眼放光,恨不得马上抢过来。


    不过自己作为秦世子,抢一个商人的东西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是耕田或者店铺抢了就抢了,其他藩王都是这么干的。


    可是这玩意抢了被文官参一本,那可就是社会性死亡了。


    朱存机:“孙掌柜的,你看这雪停了,也能开工了,是不是该兑现承诺了?”


    孙青山:“可是,这都是你们秦王府的土地,你能让我们用吗?”


    朱存机:“我哥都死了,我说了算!”


    孙青山:“那附近的县城呢?我们需要挖些煤矿。”


    “当然了,赚的钱我们三七分!”


    朱存机:“我七,你三?”


    孙青山点头:“对,对,那三成还是看你的面子呢。”


    朱存机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孙掌柜的好好干。”


    “这附近的矿,你们随便挖,反正我秦王府可是不纳税的,就算是三成,也够你们挣的盆满钵满了。”


    “要是户部问起来,你直接报我秦王府的名字就行了。”


    孙青山点头:“我们可算是沾了王府的光了,放心,你那一份我们一点也不会少了你的。”


    朱存机想了一下:“我们秦王府的土地有很多,我要粮食,你们出人耕种!”


    孙青山想了一下:“好,我听说附近有很多矿产,不如我一并打理吧!”


    朱存机问身边的管事:“矿产怎么样?”


    管事小声说道:“百姓们这几年饿的没人去挖矿,这矿完全是个坑,我们按以往年间的产出量问孙掌柜要就行了。”


    朱存机听完笑道:“好,也交给你打理吧!”


    这西安府可是有不少煤矿和铁矿,如果按照现在白水县的工具,一天挖的远超以往一个月的。


    并且可以就地修建高炉,工业区的匠人们已经十分有经验了。


    按照以往的量给秦王府不过是九牛一毛。


    朱存机肯定是不会去矿山查看的,只要糊弄了检查的小管事,一切都没问题了。


    反正以往产出就那么多,任谁也想不到铁轨系统和蒸汽机这产量能提升多少产量。


    和秦王府合作,反正不会吃亏。


    两方对这次合作都很满意,秦王府掌握着大量肥沃的土地,按照现在的新作物产量,再加上白水县的肥料。


    产出怕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粮食一多,粮价可不是秦王府能掌控的了。


    虽然西安府附近的耕田能养活起这一府之地,其他地方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好在有了希望不是吗。


    朱存机拿到孙青山给他的药丸之后,也不再逗留。


    “孙掌柜,合作愉快啊!”


    孙青山笑了:“世子,放心吧,一定让你赚钱!”


    朱存机满意的带着契约走了。


    “哈哈,谁在说这些商人精明?”


    “还不是得为我做事情?”


    走出了李氏商行,朱存机的管家问道:“世子,街西头有小混混欺负百姓。”


    “你要不要穿上盔甲,去制止一下?”


    朱存机:“哎,你去找衙门的人处理啊,我现在有要紧的事情。”


    然后窜上轿子,直奔秦王府而去。


    西安东大街一处勾栏里,


    从李氏商行出来的伙计将一封厚厚的信封交给一个说书人。


    说书人点了点头:“向李大人问好!”


    然后拿着信封走到了后台。


    几个月前,说书人和弟子快要饿死的时候,赵小六找到了他。


    赵小六直接告诉他:“我给你工钱和粮食,你继续说书。”


    “我还会给你新的话本,不过在需要你的时候,你需要将一些我们想说的东西讲给听众。”


    说书人点头:“我知道了。”


    不过赵小六给的话本确实质量高,听众又逐渐回来了。


    可惜西安的百姓也没有钱,不过不重要了,赵小六按时打钱。


    这才让说书人小小的班子没有倒闭。


    期间,赵小六给他的内容大部分是哪里招人,在哪里实现了公平。


    什么亩产二十石的作物,在冬天百姓们没有饿死冻死一个人。


    西安的百姓们没有一个人相信。


    这是什么童话故事。


    说书人对此不屑一顾,如果不是为了吃饱肚子,说书人怕是早都不干了。


    这满满的邪教味道。


    赵小六看在眼里也不反驳。


    哼,想当年,赵小六在没有李冰的时候都能坚信不疑的支持白莲教,况且圣女大人还找到了真正的圣主。


    这些不虔诚的人只要见识过李大人改造的世界,就会成为白莲教忠诚的教徒。


    果然,在赵小六带着说书人和其小徒弟在白水县参观之后,说书人便变了态度。


    西安的繁华也只是表面,除了秦王府和豪绅外,府城的城墙脚下不时出现乞讨的人和饿死冻死的可怜人。


    而白水县则完全没有,只要你能工作就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报酬。


    如果不能工作了,白水县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红砖院子,里面是孤寡无依的老人。


    县衙管着他们的吃喝拉撒。


    那才是真正的桃花源。


    “李大人真乃神人也!”


    在后台,他掏出了信封,慢慢看了下去。


    逐渐的热泪盈眶。


    “如果早些知道李大人,我那可怜的爹娘也不至于冻死了!”


    说书人摇了摇头,将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袋。


    “李大人要拯救西安的百姓了吗?”


    信上说:秦王府的耕地和矿产交给了李大人打理,并且李大人会用上增产的肥料。


    并且种上高产的作物,等到收获的时候,粮食价格一定会降下来不少。


    虽然达不到平常年间,但是百姓们吃得起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需要说书人将矿山招人和种地招人的事情说出去。


    待遇方面李大人一定不会亏待,挖矿的每天一斤面粉(或者管饭)和每月一两银子。


    如果表现优秀还会发盐巴和肉条。


    种地的则可以每天获得粮食,等收获之后,每亩地获得五斗粮食。


    说书人现在不过每月一两银子,半斤盐,偶尔过节的时候赵小六会送些肉。


    而李大人这次招的工人待遇居然和他们一样。


    说书人倒是一点也不羡慕,只是烦恼着怎么说百姓们才会相信呢?


    “哎,待遇太好也是一种烦恼,要不我少说一点?”


    “不行,不行,这样一来,我就违反了教规。”


    说书人从来没这么烦恼过。


    什么时候说真话也成了困难的事情了?


    不过说书人的嘴角却笑的怎么也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