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山西禁令

作品:《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土默特部召集了三千骑兵,开始了集训。


    大腿抱得好,好日子少不了!


    ……


    随着王嘉胤等人不断地骚扰山西,让山西官员和士兵苦不堪言。


    山西巡抚耿如杞无奈只好借口“防盗”,下令禁止晋地的粮食入陕西有流贼的地方。


    这对晋商的影响……


    几乎没有!!!


    但是对韩城来说,事情就大了。


    靠着渡口,还有些粮食运来,如今山西禁止粮食入陕,韩城彻底没了地理优势。


    虽然最近合阳县在韩城招工,让百姓们短暂的有了粮食,可是这修路的活总有干完的一天。


    而这旱灾似乎还要维持很长时间……


    左懋弟表情难看大声道:“蠢货!”


    韩城师爷:“老爷,慎言,你只是个七品官,下令的是朝廷里的大人物!”


    左懋弟小声:“蠢货!”


    韩城师爷哭笑不得:“老爷,这朝廷做出这种不过脑子的决定还少吗?”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留住合阳的人,不能让他们跑了!”


    左懋弟:“你意思是绑住他们?”


    师爷:“……”


    “朝廷的意思是粮食进不到陕西,流贼就会抢不到粮食,随后饿死,就没有灾祸了。”


    “可是饿死的不仅是流贼,还有百姓啊!”


    “你直接绑了给我们粮食的合阳人,岂不是把唯一的粮食通道掐断了?”


    “咦,有道理!”


    左懋弟从气愤中反应了过来,差点干了杀鸡取卵的事情。


    “我们好好招待这些匠人,让他们多修路,帮助百姓!”


    “不过他们的粮食是哪里来的?”


    师爷:“问问范知县就好了呀!”


    左懋弟拍了下脑袋:“哎呀,你看我这脑子!”


    随后叫来几个信使,邀请合阳知县前来韩城赴宴。


    师爷:“老爷要办个鸿门宴吗?”


    左懋弟无语:“我已经有一会儿没想着绑架合阳匠人了!”


    师爷:“可是想要让合阳人帮忙,你这一顿饭可打发不了啊!”


    “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利益关系。”


    左懋弟:“那总得试试吧,韩城数万百姓的人等着粮食呢,实在不行绑了范知县,这叫未雨绸缪。”


    “到时候让范知县多修几条路,就能让韩城的百姓们多得几天的工钱!”


    师爷:“!”


    信使带着左懋弟的信赶往合阳县。


    信使:“什么,你们知县不在县衙?如此懒政?”


    合阳县丞:“嗯,自从我们知县去过澄城县之后,现在没事就往那边跑!”


    “不过有澄城县派的管事,有没有知县都一样!”


    “啊?”


    信使带着左懋弟的信,只能继续寻找范知县。


    出了合阳县城,能通过四架马车通过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


    信使:“啊?这合阳县如此富裕吗,这要欺压多少百姓啊!”


    信使只知道合阳人喜欢修路,没想到修的规模这么大,太可怕了。


    “不过这路走着确实方便,没有尘土了。”


    走在水泥路上,信使打量着路两边的景色,因为信使穿着专属衣服,倒是没人盘查。


    路两旁的田地里,一群人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什么。


    “这个地方能打出来水!”


    “李大人给我们的打井工具真好用!”


    “是啊,真不错!”


    信使:“咦,这合阳知县人真不错啊,还帮百姓打深井!”


    一个深井也是要三四十两银子才能挖好的,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信使接着往西边走去。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澄城县地界。


    “站住!什么人,是来找工作的吗?”


    几个澄城衙役拦住了信使。


    “我是韩城知县派来的信使,这是文书!”


    “好,进城吧!”


    信使:“咦,你们不要入城费吗?”


    澄城衙役:“我们知县大人说了,只有废物才要入城费!”


    “想要挣钱就得跟着李大人学!”


    信使们:“总感觉你在说我们知县,但是没有证据!”


    “不过合阳县也没有入城费呢!”


    澄城在李兵的帮助下,已经度过了发展阶段,现在百废待兴,一片生机勃勃。


    “哇,那是肉铺吗?居然有肉卖啊!”


    “咦,澄城县的米铺的粮食居然没涨价啊!”


    信使们如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这些事情在平常年间倒是正常,可现在也不是正常年间啊!


    澄城县内,很多匠人在修建房屋,用的居然是钢铁和红砖!


    信使们已经懵了,这还是大明朝吗?


    “这给我们干哪来了?”


    信使拦住一个澄城县的百姓:“他们是在干什么,是给哪个员外盖房子吗?”


    “不是,我们澄城的恶乡绅都被收拾了,他们可不敢修这么好的房子,这些房子是以后卖东西用的!”


    “哦哦!”


    信使们想起了自己的任务,跑到澄城县衙。


    不一会,信使们在衙役的引路下进入大堂。


    “见过两位老爷!”


    王选范志懋此时悠闲的喝着茶:“什么事儿?”


    信使看着两人:“我们知县想请两位去吃个饭,联络下感情!”


    王选&范志懋:“这左知县着急了!”


    “应该是,我们得到消息,山西的粮食不让运到陕西了,这下韩城的日子不好过了。”


    信使:“我们还在这里啊!”


    王选和范志懋:“你回去告诉你们大人,我们会在三天后去赴宴的!”


    信使们得到回复,心中石头落地,便在澄城闲逛了起来。


    大街上,一个妇人拉着一个娃娃:“我告诉你,等来年你都七岁了,我要把你送到学堂里学习!”


    娃娃大哭:“娘啊,我不想去学堂!”


    “这可由不得你,你上了学,以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


    信使:“现在还有学堂招人,离谱?”


    “别管了,我们快回去吧,总感觉这澄城县闹鬼了一样,听说这地方上一任知县就被百姓们打死了。”


    “那我们今天看到的东西…都是假的?”


    “不知道,快走吧!”


    信使们连夜赶回了韩城县,给左懋弟说了这一路上的见闻。


    左懋弟:“什么,想不到他们这么有钱,居然开始挖井了,那么多地,最少要数万两银子才够用。”


    “他们还用钢铁建造房子?太奢侈了吧!”


    而这还只是一县之地!


    而崇祯元年朝廷给整个陕西的赈灾粮不过一万四千两银子!


    就知道为什么没人挖井抗旱了!


    不过李冰带来了先进的挖掘工具和廉价的水泥红砖,成本倒是没那么多。


    不过依旧不是普通州府能够承受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