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一代闯王

作品:《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崇祯元年,延安府通判张允登写到:自去岁无雪,今春树皮尽剥,有妇易子而食。


    明廷依旧苛捐杂税,秦晋之地饥荒连年。


    陕西安塞县


    一个官吏带着恶衙役,凶狠的对一家百姓喊道:“你们再不把田赋税钱交了,我就把你们的女儿带走抵账了!”


    百姓们欲哭无泪,只能看着官吏带走自己的儿女。


    一个私盐贩正好看到官吏带着打手到各个地方征税,交不上来就让百姓们卖儿卖女。


    这个私盐贩子正是高迎祥,他年轻的时候以卖马为业,所以骑马射箭都很厉害。


    高迎祥为人洒脱豪爽,结交甚广,并且为人仗义,在乡里很有名望。


    他忍不住了,跟手下的仆人说道:“好汉们敢不敢杀恶吏,救百姓?”


    手下也都是好汉,大叫:“打恶吏,救百姓!”


    见到手下齐心,高迎祥一马当先,走到一个恶吏面前。


    当众折断县衙“催科令箭“,大喊:“今破家起事,不为封侯,但求父老碗中有粟!“


    然后身着白袍头戴白巾,拿着刀骑着马冲向恶吏。


    恶吏一直仗势欺人,哪里见过这样的猛人,大叫:“啊,造反啦!”


    “你们快开门让我们进去躲躲啊!”


    周围的百姓听到后默契的将房门关上,不让官吏们进去。


    这下这些只会鱼肉百姓的官吏在刀口舔血的盐贩的对手呢?


    随着惨叫声传来,官吏们也开始了最后的挣扎。


    战斗很快结束了,高迎祥染血的白袍随风飘着,骑在高头大马上,好不威风。


    看着闭门不出的百姓,高迎祥骑着马,带着众多小弟,围着村子喊道:“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起义)而死。”


    一连喊了很多次。


    百姓们从大门探出头,看着高迎祥。


    “高老大,你愿意带我们反了吗?”


    “反了!”


    “嗷呜~”陕北的百姓们都十分高兴,纷纷揭竿而起,跟着高迎祥起事。


    高迎祥所到之处,饥民们纷纷响应,不过短短几天时间,就有数千饥民跟着他一起起义。


    每到一处,就高喊:“不为封侯,但求父老碗中有粟!”


    威望一时无两,一直打到县衙。


    让安塞的知县吓得紧闭城门,瑟瑟发抖。


    “这群刁民,敢杀我的人!”知县在城墙上看着高迎祥搭箭射死一个守城墙的卫所兵。


    看到高迎祥又准备射箭,


    赶紧蹲在女墙角落,不敢再发出声音。


    只敢小声嘀咕:“等我书信一封,递给皇上,派兵缴了这个贼寇!”


    高迎祥这么乱搞一通后,其他地方的百姓发现官府好像也没什么本事。


    于是各个地方的百姓开始商量:“让我们效仿王二好汉和高迎祥老大反了这狗屁朝廷!”


    “狗屁朝廷!”


    有了这些先驱者后,起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迎祥是个真正的好汉,他是个盐枭,不缺钱,但是看到百姓们受欺负,还是义无反顾的造反了。


    安塞抢的粮食养活不起流窜的饥民,高迎祥便将目光耵向了延安府。


    如此一来,延安府也被打的不要不要的。


    他采用流动作战模式,以抢官府和乡绅为生。


    每到一处地方,就打地主,分粮食。


    并且高迎祥的队伍素质可不是其他起义军能比的。


    完全是边军的纪律,不骚扰普通百姓,百姓们纷纷加入到高迎祥的队伍。


    等高迎祥在延安府稳住脚步后,部下已经有两三万的义军了。


    现在真的是延安乱不乱,高迎祥说了算。


    延安府南边的野猪峡里,高迎祥在山谷看着手下数万义军,仰天大笑。


    这可是自己的手下啊!


    他的弟弟高迎恩也很激动:“大哥!”


    “二弟!”


    “大哥,我们抢了好多粮食啊!”


    “哈哈哈,这下百姓们都有吃的了,我也当上大王了。”


    ……


    白水县里,李冰指挥着百姓们正在挖水渠,耕地里的玉米长势越来越好,百姓们都看在眼里。


    水渠的修建拖不得了。


    这天可是要旱好多年,修建水渠可比打深井成本小的多,特别是李冰和马大宝等人实地考察,制定了科学的修水渠方案。


    白水县周围村里的百姓集体出动,与工人们一起挖渠。


    好像这块土地的百姓们自古就喜欢看着耕地里长出作物,填饱肚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这水渠挖好了是不是我们以后就饿不着了?”一个百姓问道身边的村正。


    “那肯定的,你没看到这地里都能种庄稼了吗?”


    六月份的天格外的热,土地干裂,水渠修好的地方,蒸汽抽水机轰隆隆的响着,把深井的水抽到水渠,在田间沿着水渠流往其他地方。


    湿润着土地,也湿润着百姓们希望。


    一众百姓跪在田头:“李大人仁慈!”


    “圣女万岁!”也有人小声说着。


    此时的澄城县,王选唉声叹气。


    为什么?因为白水县的作物越长越高,


    而澄城县虽然一直在赈灾,但地里不长粮食,或者只有一部分地方种了粮食实在不够看。


    只出不进,这可不是好情况。


    师爷:“为什么不向李知县说说,让他把这玉米的种子给我们一些,我们也尝试着种一下!”


    王选:“可是我们澄城县可没有那么多深井啊,没有水怎么种东西呢?”


    师爷沉思了一会:“会不会有不用太多水也能种的东西?”


    王选冷笑,“你真敢想啊,这问题无异于有没有不用土地就能种的粮食!”


    “不过确实可以先向李知县借一些粮食,等熬到秋种我们澄城县的深井也能打出几十口,就能种田了。”


    正好白水县的粮队沿着水泥路往澄城县送粮食。


    王选将澄城县的事务安排给师爷之后,找到粮队领队的。


    “好汉,我一会要跟你一起去白水县!”


    粮队的人看到是知县,赶紧作揖:“王大人啊,一会跟我一起去吧,路上做个伴,安全一些!”


    “好!”


    虽然这两城没有流匪,但是依旧小心为上。


    没见到安塞那边都乱起来了嘛!


    听说后金女真人又攻击边关,朝廷要征集军费守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