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比我们强多了
作品:《人在隋唐,家兄宇文成都》 不得不说,这名战将的选择,确实是最明智的决断了。
只可惜,他此刻的行动,完全在杨林预料之中。
便在倭国战船想要撤离琉球之时,有士卒面露骇然之色,说道:
“将军,隋军来了。”
原本松了口气的战将,听得此言,不禁有些疑惑,当他下意识抬起头,脸色霎时间变得惨白起来。
因为他看见,不知道什么时候,前方出现不计其数的战船,看船只上的旗号,这些人分明就是大隋的水军。
念及此处,倭国战将双手颤抖,脑海之中只剩下了绝望二字。
——
战斗彻底结束了。
宇文成惠一行,率领兵马左右包夹,将倭国登上琉球的兵马一网打尽。
而罗方等太保,亦是率领水师将倭国残兵扫灭,并没有给他们逃脱的机会。
战斗结束,杨林已经下令让人清理战场,宇文成惠则是查看起此战收获。
系统提示就在眼前:
【恭喜宿主,成功完成特殊任务[保境安民],斩杀蛮夷士卒522人,获得经验522×100。】
这个数字,倒是在宇文成惠预料之中。
他从来没有像这一战一样酣畅淋漓,所以他斩杀的敌军,也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多。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宇文成惠的实力,比起之前又有不小的提升。
同时,隋军提前布置陷阱,让倭国兵马难以逃脱,也是让宇文成惠取得这般战绩的关键原因。
但是,宇文成惠所期待的第二条提示,终究是没有出现。
看来松井石的实力,果然是没有达到系统大将的标准啊!
这个结果,虽然让宇文成惠有些失望,但他很快想开了。就算不能再收获额外的词条,能够在倭国多获取一些经验也是好事。
天色将晚。
杨林召集众将在大帐之中。
虽然战斗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是结束。
他们的真正目标,是彻底覆灭倭国,从根源将海寇之患解决。
杨林在首位之上,他的目光在众将身上扫视着,但他脸上的笑容,足以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不错。
毫无疑问,杨林确实很高兴,此战不仅仅是宇文成惠和罗成,包括十二太保的表现也很出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在罗方带领之下,十二太保将倭国残兵一网打尽,那些战船也尽数成为大隋的战利品。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有人跳海逃生,这些人是否能够得以保全,就看他们自己的运气了。
很快,杨林开口说道:
“此战,我大隋大获全胜,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倭国兵马尽数覆灭。这是诸位将士的功劳,等归去之后,本王必然上禀天子。
当然了,你们接下来依旧不可懈怠,因为此战尚未结束,本王打算,等大军休整之后,立刻出兵倭国,你们可有异议?”
这场战斗,隋军取得了大胜,杨林的打算便是乘胜追击,趁着倭国一方没有反应过来,一鼓作气将之覆灭。
到时候,便能让四方之国明白大隋的强势,任何人胆敢招惹大隋,触及大隋的底线,都将是自寻死路。
面对杨林的询问,罗方等太保自然是没有犹豫,他们纷纷表态道:
“我等愿随父王平定倭国。”
宇文成惠同样没有异议,这又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事实证明,大隋的实力确实远胜于倭国,不是这等海外岛国能够小觑的?
既然倭国没有自知之明,那就让他们好好长长记性,明白什么叫自寻死路。
或许在后世,宇文成惠无法做到,但在这个世界,他却无需手下留情。
所以,宇文成惠也拱手道:
“启禀王爷,倭国的实力,虽然要比琉球强大不少,但一下损失十万大军,亦是影响不小。
并且,倭国一方恐怕也不曾料到,我大隋如此强悍,他们会败得一塌涂地。
随着消息传回,倭国必然人心大乱,这就是我大隋扫灭倭国的良机。”
旁边罗成和宇文成龙,也是跟着附和了一句。
见众人没有意见,杨林又转过身,对定彦平说道:
“彦平,你觉得呢?”
定彦平颔首而笑道:
“想不到老夫归隐这么多年,竟然还有破敌灭国的机会,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就这样,众人在此达成一致。
杨林除了留下少量兵马,镇守于琉球之地,其他大军尽数跟随他进军倭国。
坦白说,杨林并不担心琉球国主降而复叛,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除非杨林在前线大败,消息传到琉球,否则琉球国主傻了才这样干。
但杨林岂是等闲之辈,他率领这么多精兵悍将至此,为的就是干脆利落取胜,尽快扫灭琉球和倭国。
现在,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他怎么可能在此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对杨林这等老将来说,就算他对己方大军有着绝对的信心,但在取得最终胜利之前,他绝不会在敌军面前露出破绽。
在安排妥当接下来的任务后,杨林和定彦平留在大帐之中。
杨林的脸上,流露出几分唏嘘之色,说道:
“彦平,其实本王也没有想到,此战竟然如此顺利,我们这么快就拿下了琉球,并且击溃倭国大军。
照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倭国也将彻底被我大隋覆灭。”
定彦平怎么会不明白杨林的意思,当即笑着说道:
“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是比我们那时强多了,这宇文成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武艺,恐怕鱼俱罗也无法与之比拟。
而除此之外,罗贤侄的枪法亦是颇为精熟,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我大隋有如此人才,日后必然更加繁华,对于老夫来说,所谓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但求天下安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番话乃是定彦平肺腑之言,如果他真的喜欢功名利禄,那他又何必辞官归隐,一走就是十几年时间。
若非定彦平恰好经过山东,并且主动找上门来,杨林根本不知他身在何处。
听着定彦平的讲述,杨林眼中亦是涌现期许之色,说道:
“彦平你说的没错,如今大隋何其强盛,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能安心了。”
他们确实老了,可大隋仍旧是人才济济,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