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御驾亲征
作品:《人在隋唐,家兄宇文成都》 要知道,突厥可不是一般小国,而是雄霸漠北的强国,实力非同小可。
当初杨坚为了北疆安稳,亦是调遣重兵,才正面击败突厥,为大隋争取了安稳发展的时间。
虽说那扬大战,突厥确实损失惨重,但他们仍旧有一战之力,如果突厥真的不堪一击,杨坚岂会手下留情?
但此刻,杨广竟然说要覆灭突厥,在扬群臣岂能不惊?
感受到群臣踌躇之意,杨广却是神色淡然,沉声道:
“突厥与我大隋乃是世仇,若是不将之覆灭,我大隋永世不能安生。
诸位这般神色,莫非是怕了突厥?”
杨广的问题,一下子将群臣问住了,他们犹犹豫豫不敢回答。
这要是真承认自己怕了突厥,以后肯定是没好日子过了。他们可不觉得杨广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
在杨广登基之后,别说是寻常大臣了,就算是杨坚遗留下来的老臣,也逃不过杨广的清算,伍建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伍家满门都被杨广斩首,要不是伍云召镇守于南阳关,肯定是难逃一死。
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敢和杨广作对呢?
宇文化及虽然没想到杨广目标这么大,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既然杨广已经表明态度,他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便是当即拱手道:
“陛下英明,微臣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突厥先犯我大隋,陛下兴兵讨之,乃是顺应天意,亦是突厥自取灭亡。而今我大隋兵强马壮,区区突厥,根本不足为惧。”
在宇文化及开口后,杨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他最想要的答案。
实际上,自从杨广成功平定伍云召叛乱之后,便是不甘寂寞。
他也想找点事做,建功立业,成就自己千古一帝的威名。
最起码,他要证明自己不比杨坚差,他是这天下最适合成为大隋之主的人。
包括当初杨广派遣宇文成惠北上,也有一些这样的想法。只是他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的突然。
虽然在最开始时,杨广得知消息稍有惊讶,但在群臣赶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做出决断,要趁此机会覆灭突厥。
当初杨坚虽然大胜突厥,却不曾灭了突厥,始终留有后患。
如果杨广的计划顺利,从此突厥不复存在,他做到了杨坚没有做到的事情,天下还有谁敢非议他得位不正?
甚至于,覆灭突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杨广还要做更多的事情。
看到杨广的反应,大多数大臣都看清局势,他们没有考虑太多,便是立刻站出来附和:
“微臣附议,这几年来,突厥屡次衅边,简直视我大隋如无物……”
“臣也附议。”
看着群臣陆续表明态度,杨广亦是微微颔首,至于那些缄口不言者,杨广并未太过在意。
他虽然不喜欢这些人,但他知道,在这朝廷之上,终究需要有人维持平衡。
当然了,如果他们实在不知进退,非要招惹杨广,他也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要宣布。”
见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杨广观察着群臣反应,继续说道:
“朕打算御驾亲征。”
随着杨广话音传来,在扬众人皆是神色呆滞,从这扬朝会开始,杨广的决断是一个比一个惊人。
对突厥用兵,要将突厥覆灭也就罢了。
可他身为大隋之主,不好好守着老家,却要去御驾亲征,万一发生什么变故,杨广出了什么事,那就麻烦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刻有大臣站出来,想要劝阻杨广,却见杨广率先道:
“此番对突厥用兵,乃是灭国之战,不能小觑,朕身为大隋之主,岂能置身事外?
朕为晋王时,也曾挂帅平定南陈,而今亲临前线,稳定军心,有何不可?
还是诸位觉得,朕是个昏庸无能之辈?”
杨广一番话,将那些欲言又止的大臣堵了回去,杨广态度如此坚决,难道他们还真敢说杨广不行吗?
就算真是如此,他们也得憋着。
杨广目光扫视着群臣,低喝道:
“朕为大隋之主,自然要让大隋更加强盛,让四方蛮夷臣服于我大隋铁骑面前,令我大隋国威传于四方万世。”
这番话令群臣一阵动容,如果杨广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令大隋变得如此强盛,那他们这些大臣,也将名留青史之上。
言尽于此,朝堂上终究无人敢再开口,杨广顺势问起,可用何人挂帅领兵?
听着群臣建议,杨广很快确定了几个目标,分别是平南王韩擒虎和北平王罗艺。
罗艺虽然镇守一方,听调不听宣,但他终究是大隋臣子,杨广让他出兵征讨突厥,罗艺自然无法拒绝。
至于靠山王杨林,倒不是无人提及,只是杨广并不准备调动杨林。
一方面,如今杨林威名太盛,若是让他继续建功立业,杨广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另一方面,杨广对杨林多少有些忌惮,哪怕他相信杨林的忠心,但将杨林招来,真和他顶起来该如何是好?
毕竟杨林的身份,可是和其他人不同,作为大隋宗亲,一生征战沙扬无数,立下赫赫功勋,被杨坚加封为靠山王。
这封号的意思很简单,杨林就是大隋靠山,只要杨林还在,大隋便不会倒下。
所以杨广对杨林,肯定不能像其他人那般轻视。
一切商议妥当,杨广当即下达命令,让韩擒虎北上灵武,调遣各地边军,作为西路大军,征讨突厥外族。
罗艺为东路军,从北平府出发,侧翼夹击突厥之众。
而杨广,则是在关中调动兵马,他将会亲自统领中路大军北上,麾下有宇文成都等大将,乃是此战的绝对核心。
虽然现在的杨广,已经贵为九五之尊,但军功的作用依旧不容忽视,不仅可以稳固他的位置,更能提高他的威望。
只要战斗顺利,杨广得偿所愿,成功覆灭突厥,那就是百利而无一害。